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杨桦次生林林窗大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更新的影响,为人为近自然模拟林窗干扰更新与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按面积等级选择林窗12个,每个林窗内设置2 m×2 m样方5个,仅调查样方内的乔木幼苗(胸径≤1 cm)和灌木,同时在每个2 m×2 m样方内设置1 m×1 m的草本调查样方1个,另设置相同面积的林内对照样方(CK)12个,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应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4种多样性指标和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指标,分析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不同面积林窗中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不同面积林窗内乔木更新层更新苗密度为8 333.67~12 833.33株/hm~2,均高于林内8 000.67株/hm~2;林窗内物种数为32~39种,均高于林内物种数20种;无论是林窗还是林内,蒙古栎均为乔木更新层先锋物种,重要值为78.57%~96.07%,但是林窗能够促进其他乔木树种的更新能力,出现蒙古栎优势度衰退的现象;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非与林窗面积正相关,但是对草本和乔木更新层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林窗内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林内,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Ⅰ号林窗除外)、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大于林内,而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仅有Ⅲ号林窗与Ⅳ号林窗均大于林内;不同面积等级林窗内物种数量及相似系数变化不大,分别为25~30和70.42%~78.95%,而与林内的共有种数及相似系数较低,仅为17~20和58.62%~69.23%。【结论】林窗的出现增加了大兴安岭南段植被物种数量及更新苗密度,且使原先锋物种优势度呈现衰退趋势,这在草本及乔木更新层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间伐强度对栎类天然次生林幼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栎类(Quercus)天然次生林幼苗更新特征的影响,对河南省桐柏山区、伏牛山区和太行山区中龄栎类天然次生林实施4种强度(对照:%;弱度:21%;中度:35%;重度:54%)的间伐,2年后调查林下幼苗更新密度、更新频度及更新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弱度、中度和重度间伐下幼苗更新密度分别为3 750、6 187、4 612和4 925株·hm~(-2);更新幼苗种类数分别为3、3、8和16种; Shannon-Weinner有效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 95、1. 31、2. 65和5. 64。弱度间伐林下幼苗更新密度最大而重度间伐林下幼苗种类数最多,表明弱度间伐能提高林下幼苗天然更新密度,重度间伐强度会导致幼苗数量减少,却有利于树种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以红松、云杉和樟子松为杨桦次生林林下人工更新树种,以树高生长量、存活率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为研究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比不同更新树种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2013、2014年,树高生长量最大的是樟子松,分别为15.99cm和9.20cm,云杉次之,红松最低,不同树种之间树高年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云杉和红松的树高生长量逐年增多,增量为3.63cm、1.43cm,樟子松的生长量虽逐年降低,但总体优于云杉和红松。树种的存活率表现为云杉樟子松红松,2013—2014年,各树种的树高存活率均有所降低,其中樟子松降低的幅度最大,降低10%,红松降低的幅度最小,为4%。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龙山油松营林防火措施调查研究表明,次生林地水平和垂直隔带伐迹油松造林,以水平带状作业为宜。它能促进林木生长,使油松林提早郁闭,林下光照强度减弱,温度降低,湿度增大,风速变小,提高了林分抗火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地区沙棘林地土壤的含磷量,对沙棘人工更新后代的生长有重大影响,高的土壤含磷量和低的pH值,对沙棘生长有促进作用;沙棘幼苗的生长与林地上沙棘林的年龄关系不大。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培育沙棘人工林应重视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次生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次生林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根据试验地概况及二类调查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金钩岭林场杨桦次生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确定指标阈值,对试验地912个小班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不健康小班占总评面积0.76%,亚健康小班占80.49%,健康小班占18.75%,没有疾病和优质的小班.金钩岭林场杨桦次生林主要处于亚健康状态,可通过及时确定影响健康等级主导因子,加以经营和管理林分,提高林分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多元分布,系统描述和分析金沟岭林场两种起源(造林失败地天然更新和火灾迹地天然更新)的杨桦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为森林经营管理和林分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有力手段,以期促进林分演替.[方法]每木调查和空间定位6块样地(面积均为30 m×30 m)的林木.利用RStudio forestSAS包计算...  相似文献   

9.
秦岭中段红桦次生林更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次生林的更新特征,为红桦林的近自然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典型样地法,调查红桦次生林的更新状况,分析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更新层共有木本植物59种,其中乔木树种有25种,占所有木本植物总数的42.4%。更新的木本植物中以灌木种居多,优势种有箭竹(Fargesia spathace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等,红桦在群落更新层中的优势地位不明显。红桦次生林木本植物幼苗在40~60cm高度级内数量最多,0~20cm高度级内分布很少。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方式以萌生为主。林分密度对木本植物幼苗、幼树更新密度的影响相似,即其更新密度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阳坡(南偏西40°)利于幼树生长,随着坡向转为阴坡,幼苗密度逐渐增加,而幼树密度呈不同程度的减少。海拔对红桦次生林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也有明显影响,当海拔从1 825m增加到2 449m时,幼苗密度下降,幼树密度增大;但当海拔增加到2 467m时,幼苗密度增加,幼树密度减少。【结论】秦岭中段的红桦次生林处于演替后期,林分更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长白山杨桦次生林演替过程及其林分结构特征,提出杨桦次生林健康诊断评价技术和健康经营关键技术,构建自适应经营模式.采用定性判断与定量化、模型化相结合,野外调查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等系统整合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系统的长白山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模式研究.通过对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目标、原则、模式、调整步骤以及调整技术进行整合研究,提出了易于操作的动态的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模式,并对杨桦次生林的各演替阶段,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经营目标体系,为杨桦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直径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杨桦次生林直径分布特征,通过Weibull分布函数和负指数分布函数2种直径分布模型的模拟和检验,表明两者都适宜于异龄次生林的直径分布模拟;计算了次生异龄林中连续2个径阶中的株数之比(常数q值),分布范围为1.26~1.49.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市桃山林场杨桦次生林间伐后林下光照特征的测量调查,研究了间伐后林下光照特征与抚育间伐强度关系,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于杨桦次生林林下光照有明显的增加效果。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林下光照呈正相关性,但当抚育间伐强度过高时,该相关性不明显。在抚育间伐后的杨桦次生林地内,较强抚育间伐强度的林下光照异质性较为明显。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物种丰富度。  相似文献   

13.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具有代表性的次生林植被类型,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为该地区的天然次生林保护、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试验在河北省木兰围场桃山林场,选择典型的杨桦次生林布设100m×100m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杨桦次生林群落和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白桦、山杨和棘皮桦的单种格局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平基槭在研究的尺度范围内,均呈聚集分布;白桦与山杨、平基槭、棘皮桦之间都呈现为一定的正关联;山杨与平基槭、棘皮桦之间,小尺度呈现正关联,大尺度呈现负关联;平基槭与棘皮桦呈现为显著的正关联。  相似文献   

14.
提高森林综合功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立足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加强次生林抚育,提高森林综合功能,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西安市小王涧国有生态林场天然次生林人工抚育调查结果,分析了天然次生林人工抚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三明栲类次生林主要树种更新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三明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是1958年皆伐后经过自然演替恢复的林分,采用改进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和更新生态位重叠计算公式,结合态势理论,以幼苗层、幼树层、小树层、大树层中重要值较高的10个主要树种进行更新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树种栲树的重要值最大,更新生态位宽度也最大,处于优势地位。木荷、苦槠、青冈具有较大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幼苗、幼树适应能力较强,是栲树的主要伴生树种;甜槠、黄樟更新生态位宽度值较小,林内幼苗幼树较少,是群落中的衰退树种;杉木在郁闭状态下难以自然更新,是逐步被替代的树种;拟赤杨在幼苗层和幼树层的更新生态位宽度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应采取人工抚育措施,促进拟赤杨幼苗幼树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6.
人工更新与萌芽更新形成的针阔混交林,保持原生态特点,维护森林群落的自然原貌。能降低投资成本,增加短期经济效益,提高功能作用,是辽东山区今后应大力推广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对森林碳汇功能的不断关注,长白山的顶极植物群落红松阔叶林的恢复越来越受到重视。该研究通过干烧法对长白山天然次生林下人工更新红松各器官的含碳系数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红松各器官的含碳系数存在差异,按照含碳系数的高低排序依次为树皮树干树叶树枝树根,各器官的含碳系数值分别为48.38%、44.39%、43.08%、41.55%、41.33%。红松胸径与根系的含碳系数相关性不大,差异不显著;而树干、树皮、树叶、树枝的含碳系数与红松胸径的相关性较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带宽(15 m,30 m和50 m)进行带状皆伐,在皆伐地采用5个树种(柞树、红松、胡桃楸、云杉和水曲柳)按照2 000株/hm2和3 300株/hm2 2种更新密度进行人工更新,研究更新幼树的成活率及苗高、地径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更新1年后,50 m皆伐带宽成活率>30 m皆伐带宽成活率>15 m皆伐带宽成活率,2 000株/hm2更新密度下成活率大于3 300株/hm2密度;各皆伐带宽下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从大到小依次是30 m、50 m、15 m,2 000株/hm2更新密度下苗高和地径生长大于3 300株/hm2更新密度.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省金沟岭林场两种天然起源的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两种天然起源的杨桦次生林内各设置3块30 m×30 m的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和空间定位,采用角尺度(W)、大小比数(U)与混交度(M)等空间结构参数对其树种结构及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起源Ⅰ包含乔木树种15种,优势树种为水曲柳、山杨和白桦;起源Ⅱ包含乔木树种11种,优势树种为白桦、山杨和紫椴。(2)起源Ⅰ角尺度平均值为0.559 3,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489 6,混交度平均值为0.653 0;起源Ⅱ角尺度平均值为0.558 5,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501 6,混交度平均值为0.621 3。两种天然起源林分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聚集分布,林木处于中庸生长状态,混交度介于中度~强度混交。(3)起源Ⅰ的优势树种水曲柳和起源Ⅱ的优势树种紫椴,处于各混交状态和各生长状态的林木个体比例相近;而两种天然起源的共有优势树种山杨和白桦以强度和极强度混交为主,山杨在两种天然起源中均以优势生长为主,白桦在起源Ⅰ中各生长状态林木个体比例相近,在起源Ⅱ中以优势生长为主。(4)起源Ⅰ和起源Ⅱ的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别为0.664 8和0.649 1,起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杨桦次生林下生物量模型进行补充研究,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抽样的方法对林下主要树种幼树进行抽样,运用异速生长方程对幼树生物量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模型呈异速生长关系,自变量以地径D0,树高H最为紧密。其中,仅以地径D0作为单一自变量的模型精度明显低于以地径D0和树高H为自变量的模型精度;调整系数Radj2均在0.9以上,平均预测误差MPE范围在5%~49%之间,椴树的枝、叶、根和地上生物量,色木的枝生物量模型相对较差,平均预测误差均达到了40%以上;其次,根茎比与地径D0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与树高H相关性不显著,调整系数Radj2较低,范围仅为0.053~0.507之间。最后,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随着郁闭度的增大,表现依次下降的趋势,即W(0.6)>W(0.8)>W(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