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1971—2009年泰安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资料,对泰安市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9年来泰安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加孜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866-8869
根据喀什噶尔河流域2个气象台站的历史气候资料以及P-M公式,计算流域各地逐年参考作物蒸散量,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近50年各站气候要素、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全流域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空气相对湿度呈升高趋势,年平均风速呈减小的趋势,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风速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受各气候要素变化的综合影响,近50年喀什噶尔河流域的参考作物蒸散量总体呈减小趋势,这与全球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根据武汉市1966-2015年的气候数据资料及统计年鉴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法、滑动平均法、MK和MTT突变检验法对武汉市50 a气候进行分析,选取5个城市化指标,建立城市化指数模型并与气象要素做相关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50 a的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不显著;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突变年份分别为1983、1980、1994、1988年。城市化指数与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极端最高气温和降水量无明显相关性。城市化指数与年平均气温拟合曲线的拟合程度较高,说明城市化发展对年平均气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邓斌  严平  杨书运  宋卫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49-3950
利用合肥及三县4个站点的近36年气候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城、郊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相对温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近36 a来合肥市城、郊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合肥市城、郊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随季节变化;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幅度很大;城区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城市干岛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5.
青南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甘德、河南1981—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及大风日数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法对近37年青南高原气候特点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青南高原近37年平均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473℃/10年;四季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且冬季增温最明显。近37年降水量整体呈略微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28 mm/10年。近37年日照时数呈现略微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5.756 h/10年;各月日照时数分布均匀;大风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14.886 d/10年;冬春季大风最集中,占年平均大风日数的73.4%。  相似文献   

6.
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10年都兰县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50年来的气温(极值)、降水量、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变化特征及气温和降水量季变化。结果表明:都兰县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秋、冬季增温最明显;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年蒸发量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7.
1961-2008年塔城地区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塔城地区7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和Mor-let小波等方法,对塔城地区1961-2008年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风速、年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8年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呈升高(增多)趋势,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和潜在蒸散量呈减少(减小)趋势,湿润指数呈增大趋势;突变检测表明,塔城地区1961-2008年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开始发生了突变性升高;降水量在1986年开始发生了突变性增多;日照时数、平均风速也分别在1981年、1985年发生了突变性减小,受气温、降水、日照和风速的综合影响,潜在蒸散量也于1985年发生了极显著的突变性减小,湿润指数在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增大。综合气温、降水和湿润指数的变化可以认定,塔城地区的气候在1986-1988年出现了"暖湿化"趋势;自然正交分解表明,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风速、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性,其中年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同向性强于日照时数、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各气候要素分别存在3~23a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阳市7个气象站点1961-2016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拟等,对信阳市近56 a冬小麦需水量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6年信阳市冬小麦平均需水量为382.7~403.1 mm,呈弱增长趋势,研究区域内,空间变异较小,东部需水量较少、西部较多。冬小麦生育对降水的需求呈减少趋势,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呈显著降低趋势。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与信阳市冬小麦需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风速和平均气温对需水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双版纳茶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双版纳州3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州茶树不同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10.0℃积温、0℃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3个茶区近53年各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积温普遍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相对湿度普遍呈显著的下降趋势,降水量普遍变化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各茶区不同,勐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景洪和勐海变化趋势不明显;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对该区茶树的发育期进程、鲜叶理化成分的含量、病虫害的发生及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0—2018年延庆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对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8年延庆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这代表在大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延庆也在逐渐变暖、变干,这些变化将影响到植被分布、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多个领域。本研究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呼和浩特市1988—2017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资料,对呼和浩特市近30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呼和浩特市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同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整体上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平均降水量为405.2 mm,大致呈略微减少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3.806 mm/10 a;春季和夏季降水量变化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均呈减少趋势,而秋季和冬季近30年降水量大体上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延庆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8年气象资料,对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延庆1960-2018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这代表在大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延庆也在逐渐变暖、变干,这些变化将影响到植被分布、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多个领域,本研究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娄雪冬  康冰  胡理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09-7613,7648
[目的]研究秦岭西部地区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根据秦岭西部17个气象站1967~2007年间观测数据,分析了秦岭西部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过去41年间,秦岭西部的平均气温增幅为0.30℃/10a(P0.000 1);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增温速率最大(0.42℃/10a)。年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1℃/10a,P0.05),冬季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最快(0.54℃/10a,P0.05);年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6℃/10a,P0.05),夏季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最快(0.45℃/10a,P0.005)。41年间平均年降水量为802 mm,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春季降水量显著下降(-13.68 mm/10a,P0.05);年日照时数和年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864 h;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从地域差异上看,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都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减的趋势,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则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增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秦岭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冬艳 《现代农业科技》2011,(3):312-314,323
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大连市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大连市1951—2009年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明显,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比年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蒸发量均呈下降趋势。年蒸发量与年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为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正相关,而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 2019年泰安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特征,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泰安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少198.3mm,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3℃,年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196.2h。2019年气候异常主要表现在:1月、3月、5月、9月降水异常偏少,12月份降水异常偏多,年平均气温与2017年、2018年并列创泰安市历年平均气温最高值记录。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强对流、干热风、干旱、大雾等。  相似文献   

16.
1961—2008年新疆克拉玛依市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克拉玛依市气象站1961—2008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和Morlet小波等方法,对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以及年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961—2008年克拉玛依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减小的趋势,气候总体呈“暖湿化”趋势;②潜在蒸散量与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气温的相关性不显著。受各气候要素变化的综合影响,1961—2008年,克拉玛依市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呈显著的减小趋势;③突变检测表明,克拉玛依市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分别在198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而风速、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分别于1988年、1983年和1986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减小,日照时数未发生突变。综合各要素的突变特征,可以确认,克拉玛依市的气候于1986—1988年发生了“暖湿化”的突变;④各要素分别存在4~22a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南堡盐场气象站1966~2005年40 a逐年各月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和风速等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且均通过了99%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1℃/10 a、0.31℃/10 a和0.46℃/10 a;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呈减少趋势,且通过了99%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24.1 h/10 a和-147 mm/10 a;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变化趋势不显著;年平均气温与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为负相关关系,年日照时数与年蒸发量为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升高不是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减小的直接原因,日照时数是影响蒸发量的1个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87—2016年北流市气温、降水及日照观测资料,经统计、线性趋势分析得出北流市气候变化特征:近30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5℃/10年,春季、夏季、秋季平均气温也表现为上升趋势,但冬季趋于略下降;年平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7.891 mm/10年、26.356 h/10年,但降水存在显著季节性变化,而日照时数以夏季、秋季较多。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为提高沧州市农业生产的气候应对能力。利用1973-2022年沧州市14站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趋势和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Hurst指数方法,对沧州市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和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沧州市平均气温全区呈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全区呈减少趋势,降水量中西部县市呈减少趋势,其他县市呈增多趋势。在空间上,平均气温差异不大,日照时数呈中部多周边少,降水量明显呈东多西少特征;前两者气候倾向率空间特征不明显,降水量呈由西向东增大的特征。沧州市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中西部县市外的其他县市降水量分别在1997年、1988年和2010年代发生了变暖、变少、增多的突变现象。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分别在14,27和23 a时间尺度上明显存在一个9 a、16~17 a、15~16 a的第一主周期。推测未来沧州市平均气温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增暖,日照时数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减少,降水量中西部县市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减少,其他县市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增多。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气候倾向率、异常分析法、Spass22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清镇市1961 2013年逐月日照时数及日照时数影响因子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量、雨日数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3年的清镇市日照时数年代距平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总体上,日照时数的月变化呈"M"双峰型,各季日照时数、年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清镇市季、年日照时数各季节均出现不同时次的异常年份。年平均云量、平均水汽压、降水量、雨日数的变化与日照时数的变化呈负相关,平均云量、平均水汽压、降水量、雨日数是影响日照时数变化的可能因素。近53年,清镇市年平均总云量呈减少趋势,分季节看均呈减少趋势,年平均低云量的气候倾向率呈增加趋势,水汽压呈增加的趋势,年降水、年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