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农民土壤培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出发,解释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壤培肥意愿的影响:行为态度,指农民对土壤培肥所持的正面或负面感觉;主观规范,农民对于采取土壤培肥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以及其他个人或团体对其产生的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反映农民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土地流转能使农民对于土壤培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化,从而增强培肥意愿。并从该理论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土地流转,增强农民的培肥意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消费者感知对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新型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代表CSA为例,通过对国内8个具有代表性的CSA农场的820个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构建理性行为理论拓展模型来研究消费者感知视角下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感知价值和食品安全感知风险对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主观规范和态度在消费者感知和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之间分别起中介作用,并形成链式中介作用;经济收入正向调节消费者食品安全感知风险对态度的影响。因此,要想增强消费者感知价值,提升消费者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不仅要构建消费者社群,促使其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引导和规范,进而提升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和信任,而且还要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进绿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和降低绿色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差异显著,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也存在很大差异,应该对其消费行为分开进行研究。以农民消费者为对象,将化肥的二维属性(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作为新变量引入Fishbein合理行为模型,构建了农民化肥购买意愿模型,考察化肥二维属性对他们购买意愿的影响。经过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发现,化肥的消费属性只能通过农民的态度影响其购买意愿;投资属性可以通过农民的态度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从众心理对其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并且投资属性对农民从众心理的影响更大,从众心理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比态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绿色消费"浪潮席卷而来,绿色食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该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引入健康意识、社会影响2个变量对原模型进行扩展,认为健康意识、社会影响分别对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施以正向影响,并间接影响消费意向;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消费者绿色食品的购买意向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够共同解释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 036户农户的访谈调研数据为依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与农户植棉意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农户在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与植棉意愿的行动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这一路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植棉政策显著正向影响外包倾向,其中,主观规范促进作用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与外包倾向呈负相关;植棉政策有利于促进植棉行为的产生,并通过调动农户外包倾向间接诱发植棉行为;外包倾向在其认知与植棉行为响应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影响着农户植棉强度,驱动着植棉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行为理论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融合了传统价值观和生态学知识两个因素以预测消费者环保型产品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利用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传统价值观、环保产品购买态度和主观规范对消费者环保产品购买意愿有显著的影响,而知觉行为控制对消费者环保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行为意愿对消费者环保产品购买行为有较好的解释力;同时发现生态学知识对消费者的环保产品购买意愿有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的结论得出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碳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基于碳控排企业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和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碳汇认知、行为执行意向两个核心变量以及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对企业林业碳汇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汇认知、行为执行意向两个核心变量以及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控制变量均显著正向影响支付意愿。为了提高企业的林业碳汇支付意愿,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加强企业林业碳汇认知、政策支持和制定合理林业碳汇项目价格等方面着手,从而增强碳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有机肥的使用与推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GIP)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农民使用有机肥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结构化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使用Amos.22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检验。【结论】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政策有效性和知识对农户使用有机肥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在主观规范对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在知识对使用有机肥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消费者甘薯购买意愿和甘薯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甘薯消费,优化甘薯市场布局提供参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244份统计数据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影响南宁市区居民购买甘薯意愿的关键因素是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第二,行为控制和购买甘薯意愿都对南宁市城镇居民购买甘薯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第三,行为控制通过消费者购买甘薯的意愿对其购买甘薯的行为产生影响。应进一步提高甘薯质量,提升消费者的主观规范影响,拓宽购买途径,增强行为控制以及加大对甘薯的宣传力度,逐步提高消费者对甘薯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选取陕西省安塞和米脂县6个乡镇21个村为分析样本,探讨退耕农户的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生态建设意愿的影响以及生态建设意愿对生态建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退耕农户的生态建设意愿和行为,其中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态建设意愿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愿与行为模型,利用哈尔滨市五镇(村)297份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影响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行为意愿的因素以及各类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规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及认知相互作用对农民影响显著,且以上因素均与行为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是影响农民选择秸秆综合利用行为意愿不可或缺的因素;农民的态度大多倾向于支持秸秆综合化利用,并且随着对该方法和政策了解程度的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行为意愿更加强烈。最后,从政府、政策和技术三方面提出实施的保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机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及产品知识对于消费者态度和行为意图之间的驱动关系。【方法】以国内主要城市大型超市700个消费样本为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并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消费者产品知识、环境价值、安全价值、健康价值和社会价值均正面影响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态度,其中消费产品知识的影响最大,享乐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态度的影响没有得到证实;消费者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均正面影响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其中消费者态度影响最大。【结论】促进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关键在于提升消费者态度,因此在努力提升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外,尤需重视提升消费者有机农产品知识。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不仅事关农业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而且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河南省为例,利用农业科技人才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和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和培训行为的积极性一般,其均值分别为3.20和3.08。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对参与培训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参与培训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对参与培训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小;参与培训意愿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培训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因此,建议政府从注重政策引导、营造培训氛围;关注培训需求、促进职业发展;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参与培训意愿,引导农业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培训行为。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认知行为控制等3个方面设计问卷,对佤族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并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行为态度在5%水平下对佤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在5%水平下对佤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认知行为控制在5%水平下对佤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具有正向的影响,但不是很显著。论文提出少数民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形成,需要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制定进行低碳生产的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引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低碳旅游动机关联程度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认知、产品质量、个人客观因素对长株潭市民低碳旅游态度起到正向显著影响;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对低碳旅游动机起到正向显著影响,但主观规范对低碳旅游动机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项朝阳  孙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8):176-181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加人种植习惯这一新的变量,构建了农户安全蔬菜种植意愿模型.通过对湖北省226家农户的调查研究发现,种植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种植习惯对农户安全蔬菜的种植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种植态度在主观规范和种植习惯与种植意愿之间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不断优化农户种植习惯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提高农户安全蔬菜种植意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S-O-R(刺激-反应)理论分析模型和江西省城乡居民的632份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外部刺激、心理过程与消费者家庭生鲜牛肉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营销刺激中,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价格的认可以及购买渠道的便利程度显著正向影响购买行为;社会刺激中,家人的需求意见和同伴的正面评价显著影响购买行为;心理过程中,消费者对牛肉的认知、信任、了解意愿和偏好显著正向影响购买行为。据此提出,为促进消费者家庭生鲜牛肉的购买,生产经营主体和政府部门要保证牛肉产品质量,推动价格的合理惠民,保障牛肉市场环境健康、有序和便捷,加强对牛肉营养健康的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卢冲  王雨林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3):189-194
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户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在312户微观问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各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中农户的意愿问题;其中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决策正处在"生存理性"和"经济理性"并重的阶段,二者没有明显的过渡趋势,农户的"价值理性"开始形成;农户对贷款的价值判断、家人和亲友意见及和自身抗风险能力评估对抵押贷款决策存在较强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加入种植习惯这一新的变量,构建了农户安全蔬菜种植意愿模型。通过对湖北省226 家农户的调查研究发现,种植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种植习惯对农户安全蔬菜的种植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种植态度在主观规范和种植习惯与种植意愿之间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不断优化农户种植习惯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提高农户安全蔬菜种植意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实证调研数据为基础,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建立农户禀赋、政策认知、预期收益等24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南京六合区横梁街道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户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4.89%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预期提高收入、改善居住条件、改善出行交通、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国家政策鼓励、亲友支持,宅基地面积、文化程度、政策评价与执行效率均对农户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将培训就业、农民安居融入到整理重要环节中,逐步提升农户行为态度与感知行为控制能力,合理发挥主观规范作用,提高农民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