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了渝东南的地理概况,引入了旅游审美的内涵及"概率筛选"效应,分析了渝东南旅游景观的特点,进而从民族建筑美、民俗风情美、历史文化美、饮食特色美的基本美学形态方面,对渝东南民俗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运用旅游美学分析认知民俗旅游资源的独特价值,并在旅游开发中将其显示出来,有助于渝东南旅游文化特色之美的保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的不同主体,分别从政府、旅游企业、普通民众角度,就渝东南民俗保护与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陶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56-15257
笔者在分析现有乡村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论述了其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生态性、文化性、原真性和独特性4个资源特征,以及城市依附型、景区依附型、交通线路依附型和偏远的特色村镇4种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259-260
旅游城镇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旅游城镇化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使得当地居民产生"趋"与"避"的双重心里。通过深入分析造成"趋"与"避"的主要原因,提出缓解趋避冲突,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旅游业的青睐。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在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渝东南既是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旅游资源富集区,现为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区内具有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逐步改善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但对比分析整个渝东南地区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得出该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总量小、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率偏低、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扶贫进程缓慢的结论.分区县来看,除了武隆地区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其他地区仍依靠重工业经济支撑,并未发挥出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基于此,从扶贫旅游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育三个层面提出发展思路,以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地区具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却举步维艰。作为位于该地区门户的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事业服务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简述建立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馆藏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对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馆藏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必须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兴起,村寨旅游成为民族旅游的一大亮点。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开发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何保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符合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建立少数民族村寨新型旅游模式成为当下旅游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浅析民族旅游开发中产生的问题,并设计一种较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新型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后发展地区的发展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在当前形势下所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重大课题。后发展地区的发展策略也是一个有别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以经济欠发达发展环境为主的经济发展策略。五要素战略分析模型强调分析事物的本体特性,有利于认清后发地区的后发劣势,适合渝东南这种旅游后发展地区。笔者运用五要素分析法,在分析资源和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从业态性质、发展阶段、决策者的个性和思维方式方面共同深入分析渝东南地区的旅游后发展策略,强调区域合作、统一约束、错位特色、制度模仿与创新和完善政策体系,以激发后发优势,促进渝东南民族生态旅游的长期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10-111
黔东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村寨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民族村寨旅游在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上具有重大影响,而随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日益开发,逐渐出现了"千寨一面"、原生态风景及原真性人文受冲击、民族文化传承断层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合理应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才能促进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如具有国家政策的扶持、自然资源丰富、当地具有特色民族文化等。以广西恭城红岩村为例,介绍了当地特色农业——月柿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新路径: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特色农业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深化特色农业与休闲生态旅游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论述了中国花文化形成中华悠久文明发展历史及数千年花卉栽培历史的关系,以及花卉资源多样性与花文化内涵多样性的联系。强调了花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花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本身与形成文化的自然因子有密切的关系。中国花文化的符号正是中国人在对花卉各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认识的基础上,将花卉的各种自然属性与人的品格、人的情操来进行类比,逐步形成花卉自然属性与人性的种种关联,进而形成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观念。花文化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花卉的栽培历史文化悠久。而花卉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非常欢迎的植物,目前我国的 花卉市场发展比较繁荣,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花卉产业现状,以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梅花原产于我国西藏、长江流域至台湾岛屿,为我国冬末暮春观花的主要植物。通过南花北引、抗寒能力的驯化、栽培、繁育和现代园林的应用,发掘梅文化,带动旅游产业与国花评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网站及实地调查,简要概述了我国海南、云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切花资源现状,介绍了部分重要的热带切花品种,并推荐了几种可大力发展的热带切花品种。热带切花以草本为主,乔木灌木藤本为辅,木本切花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热带切花在以切花为主线的传统发展模式下,切叶也崭露头角,其中以天南星科、百合科和蕨类植物居多,而切枝类当以富贵竹为首。目前,热带切花主要以热带兰和姜目花卉为主,如蝴蝶兰、石斛兰、文心兰和姜花、姜荷花、瓷玫瑰及赫蕉类植物,而以龙船花为代表的木本切花和热带兰花杂交栽培品种莫氏兰有望成为切花新宠,老虎须是近年来新兴起的奇特珍稀切花品种。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切花产业亦蓬勃发展,为了加强热带切花的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今后需加强科研及市场的协作;发展规模化生产,创建产品品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热带切花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为热带鲜切花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促进热带切花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甜菊和秋菊都是多年生菊科短日照植物,但是这两种植物的成花对光周期反应类型及光周期诱导条件习性等有所不同,其光周期诱导效果也不同。甜菊成花对光周期反应属花发端要求SD条件,而花发育要求中日照条件的类型。甜菊对诱导光周期的反应敏感,但对温度要求却不严格。因此,甜菊在1~10天SD处理均可提早诱导成花,其中7月中下旬10天SD处理的植株诱导成花效果最佳。秋菊成花对光周期反应属于花发端和花发育均要求SD条件的类型,而且秋菊成花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严格。秋菊光周期诱导在7月中下旬15天左右SD处理,现蕾开花效果最佳。二年生LDP月见草成花对光周期反应比对春化作用反应敏感。月见草成花对光周期的反应属于花发端严格要求LD条件,而花发育要求中日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基于乡村旅游多元影响效应的花卉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旅游是乡村旅游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在乡村旅游多元影响效应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旅游文化、产品结构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讨论了花卉旅游开发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乡村区域花卉旅游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与传统乡村旅游影响效应的关系,认为适度开发花卉旅游是避免和消除部分乡村旅游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FT基因对转基因杨树Populus早期开花的影响,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35S::FT基因表达载体,并对杨树进行了遗传转化,从转基因杨树花的发育、花器官变异等方面初步探讨了35S::FT促进杨树早期开花性能。结果表明:35S::FT转基因杨树分生组织属性的改变及初始花结构的形成发生于试管培养阶段;花开始发育后如不及时把开花植株继代培养或转至土壤温室培养,初始花结构会凋谢枯萎,不能继续发育。转基因植株花器官的分化与发育发生于温室培养阶段的3~5周内,能够分化出典型的花器官,但发育不完全,具雌雄蕊、花盘结构,无成熟苞片结构,雄蕊不能成熟发育。35S::FT诱导的花均为单朵花,而非野生型的柔荑花序;多数花属于单性花,但转基因雄性无性系中会出现两性花。转基因植株的开花率随着试管苗继代次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但两性花比例会上升。  相似文献   

18.
海南热带花卉产业发展调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海南省花卉市场发展动态及走向,公司和主要种植品种情况、销售情况及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1.建立、健全繁育体系;2.整理整合科技资源,建立花卉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质量标准及管理意识;3.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4.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5.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钱璐  杨晓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03-4105
通过调查云南花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云南花卉旅游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究云南花卉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和内容,结合资源、文化、交通、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对云南花卉旅游的开发进行功能分区,即滇西北、滇西南、滇中、滇东北、滇东南,并对促进花卉旅游产品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申晓萍  黄虹心  吴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45-14647,14650
对南宁节日花坛花卉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南宁市应用于花坛中的植物种类主要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宿根花卉及少量的木本植物、球根花卉等,共计20个科、38个种、60多个品种。总结了3年来花坛花卉在南宁市的应用现状,对目前花坛花卉应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