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实验类型,重视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介绍了《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性专业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总结了实验课程的优化教学方法,提出并强调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实验教学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学时长、内容复杂、操作难度大的特点及两高一优农业和商品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采取了不断补充和更新实验内容,努力改善和提高实验教学的客观条件,把规范化操作贯串于整个实验教学的始终和把好预习关等综合措施,明显地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知识技能,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提出注重第一印象;重视实验预习和实验过程,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完善考核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成功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更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热情的提升。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土壤农化实验教学更加枯燥乏味,教学方法陈旧,而微课教学方式的引入可以通过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教学应用,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更好地掌握高校土壤农化实验教学,通过合理的教育而引导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最终实现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推动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浅谈提高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教学质量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特点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土壤农化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不仅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制定简便、科学的实验课成绩评定方法,是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创建了实验课成绩综合测评体系。提出了实验课成绩评定指标的选择原则与方法,建立了量化测评标准,并将其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运用实验课成绩综合测评体系,从实验预习、"C3H3"素质、实验报告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食品分析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传统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在实验课上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动手操作的锻炼机会,不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实验。探讨了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进而从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的具体操作和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食品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践证明,该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兽医内科学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综合设计性实验模式教学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耕作土壤农化性状的不均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耕作土壤农化性状的不均质性,并对采样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结果表明:耕作土壤农化性状的不均质性是普遍存在的,但其不均质程度表现在不同土壤和不同农化性状上是有差异的。若以六项农化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总和来比较四种供试土壤的不均质程度,则是:草甸土(104.7)>草甸白浆土(95.2)>白浆土(91.6)>黑土(90.1)。从不同农化性状来看,土壤pH的变异普遍最小(C.V%1.59~2.55),有机质、全量氮和全量磷次之(C.V%5.9~15.1),但在草甸土上有例外,三种全量养分物质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8.3、19.2和22.4。有效态磷和水解氮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均在23.2以上,最高者达47.1。采集混合农化样样点数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具体分析的需要和所代表土壤的均质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院校资源与环境、农学等专业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提高素质,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科研知识和技能有一定意义。结合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观念,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不足、实验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提出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材内容、完善实验室设施、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增加开放性实验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土壤全量常规分析中,脱硅后的待测液可用EDTA滴定法进行铁、钛、铝等元素的连续滴定。实验表明,只要控制测定中各元素所需酸度,利用各元素与EDTA形成配合物稳性性不同,就能使土壤农化分析测定铁、钛、铝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结合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特点,确立多样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并对今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发展,提出了应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结合科研、增加开设仿真模拟和演示性实验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笔者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对土壤农化分析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得到学生的积极认同和广泛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传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强调以现代实验教学思想改革传统实验教学 ,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多内容、多形式、多层次的生动活泼的实验替代单一枯燥的实验教学 ,以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的实验替代演示性、验证性的教学内容 ,开放实验室 ,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肥料学实验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研究综述了部分高校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学分、学时、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设置情况,结合红河学院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改革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质监测综合性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综合性设计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实验项目由验证性向综合性设计性转变,能充分发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达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目前水质监测课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整合实验内容,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实验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从注重基础实验、强化综合设计性实验、灵活改进教学方法、考核突出操作与问题分析能力等方面介绍了烟草化学与品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要点,以期给烟草化学与品质分析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壤农化分析”是土化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计划156学时,是学时数最多的专业课。同时,它又是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实验教学100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植株、肥料及相关的农业测试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分析技术,对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和改善人们生活的质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较大的改革动作,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按照教学原则重新组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抓好实验的改造和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一、加强能力培养,搞好“三基”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