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黄喉拟人龟的人工饲养与繁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甘蔗选50对甘蔗绵蚜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甘蔗选50,桂糖11,F1343个品种,通过人工接种甘蔗绵蚜和田间自然感虫,对甘蔗选50作抗虫性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甘蔗选50高抗甘蔗棉蚜,抗性明显且稳定,是一个高抗甘蔗绵虔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3.
甘蔗绵蚜繁殖速度快,体被蜡质,防治难度大,对甘蔗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是甘蔗的重要害虫,只有弄懂它们的生长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才能取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用药液浸渍法进行了96%毒死蜱TC、98%吡虫啉TC、98%噻虫嗪TC及毒死蜱与其他两种药剂的混配制剂(D+B、D+S)对甘蔗绵蚜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所选药剂对甘蔗绵蚜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毒力由高到底的排序为噻虫嗪吡虫啉D+B毒死蜱D+S。测定结果可为合理选择防治甘蔗绵蚜的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蔗绵蚜繁殖速度快,体被蜡质,防治难度大,对甘蔗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是甘蔗的重要害虫,只有弄懂它们的生长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才能取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7.
<正> 1 生活习性 松鼠栖息于温带和亚寒带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中。它几乎常年生活在树上,常以树洞作窝,有时也自行筑巢。其窝常在隐匿的树枝间,用小树枝搭成,再垫以柔软的杂物,如鸟羽、兽毛、枯叶、苔藓等。有时也利用大鸟旧巢的基础,修补而成。松鼠一般都有几个巢,分主、副巢。主巢供夜间栖息,产仔等用,而副巢备临时  相似文献   

8.
通过甘蔗新品种选50抗绵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选50对绵蚜具有一定的抗性,且抗性明显(高抗),较稳定;选50抗绵蚜的抗性来源于一定的遗传背景和自身的生理、生化抗性基础。选50既有形态特征方面的抗性,又具有一定的生理、生化方面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甘蔗黄叶病发生及甘蔗绵蚜传毒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华南多个蔗区发生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 SCYLV)引起的甘蔗黄叶病。田间调查显示,华南地区果蔗和糖蔗均已受到该病毒的侵染,被侵染的品种有黑皮果蔗、黄皮果蔗、ROC16、ROC22、ROC25、粤糖93-159、127Q、Q174、粤糖8388和HOCP91-555等。大多田块病株零星分布,病株率0.5%~10%,但少数田块病株率超过80%。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揭示,华南地区大多数SCYLV分离物 CP基因核苷酸序列(591bp)与SCYLV巴西分离物(SCYLV-B1)相应基因同一率为100%,仅少数分离物与SCBV-B1存在1至3个核苷酸的差异。本文还首次证实华南地区甘蔗上普遍发生的甘蔗绵蚜为SCYLV传毒媒介。建立了能够检出单头蚜虫及侵染早期未现症植株体内SCYLV的巢式RT-PCR技术,在超过80%的饲毒2周以上的甘蔗绵蚜无翅成虫体内检测到病毒的存在。甘蔗绵蚜除能在甘蔗植株间高效地传播SCYLV外,还可将SCYLV传至高粱、水稻及玉米幼苗,每株接种15头饲毒甘蔗绵蚜,传毒成功率分别为100%(9/9)、75%(6/8)和50%(4/8);本试验中,甘蔗绵蚜未能将SCYLV传至小麦和香蕉。  相似文献   

10.
11.
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条件下进行了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处理1头高粱蚜虫所需的时间(Th)分别为0.017 d和0.024 d;瞬间攻击率(a)分别为1.661和2.967;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58.824头和41.667头。龟纹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龟纹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在龟纹瓢虫成虫2头/皿时,分摊竞争强度(I)仅为0.0689,说明此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高粱蚜时种内干扰效应很低。  相似文献   

12.
2012年、2013年采用定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试验地进行调查以了解高粱蚜及几种优势天敌的田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高粱蚜7月初开始危害高梁叶片,8月初种群数量达到高峰,9月初开始消退,成虫发生历期70~80d;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对高梁蚜虫有明显的跟随效应.  相似文献   

13.
对几个不同高粱基因型田间感蚜虫前后的三种酶POD、PPO、PAL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蚜前后各材料POD活性都有明显的增加,抗蚜虫材料河农16前后均比其它几个材料的活性低;PPO活性感虫后有明显的增加,变化情况与POD类似;PAL活性感后有明显的增加,河农16与其它几个感蚜型相比,稳定性显著。表明POD、PPO与诱导抗性有关,而PAL在抗蚜材料河农16中为组成型表达的,可能受抗蚜虫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食品深受欢迎。如今,不少城市居民把食用野菜作为一种时尚,因为野菜产地空气新鲜,环境质量好,未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其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和食用纤维。  相似文献   

15.
为长臀鮠的生产性繁殖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成混合催产剂催产4~5龄长臀鮠亲鱼47尾。结果表明:产卵率达75.75%,受精率为68.6%,孵化率为74.85%,鱼苗成活率达34.7%。用100目筛绢捞取个体较小的轮虫作为长臀鮠鱼苗的开口饵料,是苗种培育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和2006年共进行了12尾野生斑鳠人工繁殖试验,采用2次注射催产素的方法,4次催产成功,成功率67%,效应时间18~23 h,平均受精率51.25%,平均孵化率32.5%。试验发现,斑鳠卵粘性较好,孵化率受水温影响较大,25℃左右影响较为明显,保持在26℃以上较好。  相似文献   

17.
宽体金线蛭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楠  徐子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12-112,116
介绍了宽体金线蛭幼苗人工繁育技术,包括场地和水质选择,产卵池、孵化池和防逃设施的建设,宽体金线蛭的种蛭选择和饲喂以及卵茧孵化、幼苗饲喂和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庹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36-3937
概述了岩原鲤的形态特征、食性、生长特点、繁殖等生物学特征,并介绍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地被菊花2个品种‘铺地金’和‘北林红’的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不同浓度配比的6-BA,NAA为生长调节物质进行离体培养,直接分化出不定芽获得再生植株.试验表明:‘铺地金’叶片外植体再生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NAA 1.0 mg/L,再生率高达96%,其叶柄在此培养基上的再生率为90%;‘北林红’再生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 6-BA 1 mg/L NAA 0.5 mg/L,再生率为96%,但其茎段和叶柄在此培养基上不能高效再生.‘铺地金’腋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1 mg/L,每腋芽外植体平均增殖不定芽数达到5.5个.‘北林红’腋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5mg/L和MS 6-BA 0.5mg/L NAA 0.01mg/L,腋芽外植体平均增殖不定芽数达到6.3个和5.6个,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野生蕨菜的研究,达到持续利用的目的,介绍了蕨菜的3种人工繁殖方法:孢子繁殖、根茎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并对今后研究的工作重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