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
利用196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6日共40年我国551站的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74项1951年1月至2000年12月环流特征量资料以及NCEP 196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500 h Pa再分析资料。采用资料再分析处理后提取副高指数,然后用我国551站1961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月气温分别与同期的月副高西伸脊点指数、月副高强度指数、月副高脊线指数求相关系数,并对结果作T检验,找出信度为95%以上的区域。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各地气温在年内和年际都确实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副高脊线附近,及由脊线向北直到副高北界,甚至北界以北的广大区域,副高越西伸、强度越强、脊线位置越北,当地气温越高;在副高北界以北约15~20个纬度处和副高脊线以南的区域,副高越西伸、强度越强、脊线位置越北,当地气温越低。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宜宾站及其周围5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年气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对宜宾站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宜宾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呈增强趋势;热岛效应对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大,对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小,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热岛增温夜间比白天明显,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增温趋势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弱;与20世纪60年代比较,在其后的近40年间,气温各要素02:00、08:00、14:00、20:00气温、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增温0.483 2、0.168 0、0.001 4、0.209 8、0.215 4、-0.013 4、0.333 2℃;不同区域背景对城市气候有一定影响,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各气象站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揭示潍坊市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规律和特征,利用1955—2014年潍坊市最高、最低气温及与日较差相关的日照、云量、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a来,潍坊市气温日较差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0.11℃/10 a。季、年日较差的年代际最大值均出现在1990s,最小值出现在2010s。春季日较差最大,夏季最小,四季日较差均呈减小趋势,夏季减小幅度最大,秋季最小。1—12月气温日较差呈波状分布,5月最大,8月最小,各月气温日较差多呈下降趋势,5月下降幅度最大,7月最小。季、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随时间变化过程中均不存在显著突变。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性变化是日较差下降的直接原因,气温日较差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最低气温、总云量、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几乎不相关,日较差与各气象因子的关联程度随季节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沈阳市1951~2009年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对沈阳市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31、0.181、0.218℃/10a;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增温态势十分明显;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最高气温更加显著。沈阳市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82年,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994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在1978年。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8年黄冈市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对黄冈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黄冈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7.6℃,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27℃/10年;各季节平均气温日较差中,春季表现为缓慢上升趋势,夏、秋、冬季三季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且夏季下降幅度最明显。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978年左右有突变发生,表现为先显著减少后缓慢增加,并在58年中有13年的低频振荡和3~7年的高频振荡周期。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平均水汽压、平均相对湿度以及总云量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各气象要素通过影响最高、最低气温使气温日较差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选取博克图地区1981-2010年气温资料,对博克图地区气温变化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博克图地区从1981年起每10年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14℃。 相似文献
9.
利用伊宁市多年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距平法等分析了各个年代气温变化趋势及其升温趋势,结果显示:伊宁市近55年平均气温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伊宁市气温由冷向暖发展的分界点;冬季气温明显增高,其次为秋季,夏季增温趋势最弱。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变暖引发了各种各样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灾难,研究气温的变化特征是应对全球变暖这个严峻气候挑战的内在要求。文章分析了广西乐业县有历史记录的1981到2010年30年间气温变化特征。表明80年代乐业县的气温在历史平均水平,1998年以后乐业县的气温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表现出春秋两季气温变化不明显,夏季和冬季气温偏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黑龙江省气温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黑龙江省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气候依据。[方法]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WOFOST)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气温变化趋势对水稻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在黑龙江省中部、东部和北部水稻种植区,气温增高趋势对水稻模拟产量趋势增加的作用最显著;松嫩平原西部热量资源丰富的齐齐哈尔、大庆和哈尔滨西部以及伊春地区北部的局部温凉区域,气温增高趋势对水稻模拟产量趋势增加的作用次之;仅在松嫩平原西南部的泰来县、泰康县和肇源县3县交界的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局部区域,微呈减少趋势。[结论]黑龙江省水稻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平均值为6.37%,气温增高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选取攀枝花国家基本站2005~2012年5月份中云量小于2个量且风速较小的天气中的气温、太阳辐射和地面温度资料,对比分析辐射、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对比1 h和3 h变温过程,探讨攀枝花气温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攀枝花地区气温日变化具有独特的规律,最高温度出现时间相对偏晚;在干季晴好天气,一天中高温时段持续时间长,日落前降温不明显。这是由于该地区高海拔、低纬度的特殊下垫面性质,使得在晴朗天气里日出之后太阳辐射迅速增强,并在达到最高值后依然持续较长时间(11:00~14:00);地面受到太阳辐射而升温,地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落后于太阳辐射最高值的出现时间,出现时间相对较晚(14:00)。根据地气系统的热平衡理论,空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空气温度最高值的出现时间也落后于地面的(16:00~17:00)。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贵州省黎平站1957-2009年53年的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等气象资料,对黎平县53年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统计研究.结果表明:53年来,黎平县气温总体呈升势趋势,且有明显的阶段的变化,呈暖-冷-冷-暖交替变化出现;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冬春秋三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变暖过程中以冬季变暖起到了主要作用;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有相同的特征,且速率是年极端最高气温的2.52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据河北省张家口市1966~2011年的年、夏季、冬季的平均气温资料以及1月和7月的历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总的气温变化趋势、冷暖阶段以及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近46年来,张家口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1966~1986年为偏冷阶段,1987~2011年为偏暖阶段;1月的最低气温线性增长为0.0488℃/a,7月的最高气温线性增长为0.0620℃/a,其结果导致张家口冬季和夏季都相对较热。气温升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加大了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