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30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种质资源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质资源各经济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穗长、不孕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可孕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穗下节长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颈长呈极显著正相关。颈长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可孕小穗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孕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冬小麦上设置不同用量的微肥硫酸铜试验得出:每667m2施用硫酸铜1kg,冬前能有效促进小麦分蘖和次生根生长,春季能促进幼穗分化、植株健壮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同处理间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要素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亩施用硫酸铜1妇后,小麦增产效果显著,经济系数0.38,秸秆系数1.65,经济学产量高,投入产出比1:5.6。  相似文献   

3.
以 2 0 0 0~ 2 0 0 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为材料 ,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与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 ,以及农艺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蛋白质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湿面筋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湿面筋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 ,株高与蛋白质呈弱正相关 ,生育期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提高穗粒数、有效穗 ,降低千粒重 ,培育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小麦籽粒加工品质与经济性状的关系。以及经济性状之间、加工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沉降值与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 ,吸水率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 ,形成时间与湿面筋、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稳定时间与沉降值、形成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与形成时间、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 ,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降低千粒重 ,协调好有效穗和穗粒数 ,经济性状与加工品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小麦籽粒若干品质特征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一小麦品种,相同基本苗通过不同施N水平及施N时期形成16种群体,分析其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变异和相关,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容重,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与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容重及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及质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仅与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两者与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申琳 《北京农业科学》1998,16(3):18-20,29
通过对吨粮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关系的分析,结果发现在450kg/亩产量水平上穗粒数和千粒重较为稳定,亩穗数可调性较强,亩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三种因素对产量的作用较为均衡,对产量贡献大小顺序是亩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三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为穗数47万,穗粒数26粒,千粒重41g已接近三因素动态平衡的合理范畴,可以作为小麦450kg/亩的合理产量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7.
运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006~2012年山东省审定的38个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三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及产量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7年间审定的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水平比较稳定;简单相关分析,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相关程度为:千粒重〉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偏相关分析,产量三因素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三因素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的土壤肥力和种植条件下,山东省小麦高产品种选育,应在稳定当前较高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注重对粒重的选择,兼顾对穗粒数的选择,但同时一定要注意三因素的相对协调。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生产水平和栽培条件下的小麦产量和构成因子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有效穗数与产量的相关不显著,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呈负相关,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小;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很大,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在高产区达极显著,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在较高播量下未达显著水平,而在稀播条件下达显著的正相关,且与每穗粒数表现正向联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的产量水平下,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增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150份水稻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倒二叶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株高与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长与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倒二叶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穗、千粒重、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穗粒数与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着粒密度、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的正相关关系。有效穗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千粒重与生育期、结实率和单株粒重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穗粒数、有效穗、着粒密度和结实率间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着粒密度与生育期、穗粒数、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长、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株粒重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株高、有效穗和倒二叶宽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选择具有适当株高和有效穗数的兼有穗大、粒多且重、结实率高的重穗型品种可能是提高辽宁水稻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小麦群体结构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对15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时间与成熟期、最高茎蘖数与有效穗数、有效穗数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抽穗期、成熟期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2011-2012年度黄淮南片小麦预备试验的248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偏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构成因素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黄淮南片高产小麦的选育应保持适宜的穗粒数,增加千粒重,稳定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受气候波动的模拟分析,明确农艺性状选择策略,以13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法(两播期相差40 d),以播期间农艺性状之间的差异模拟受气候波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倒二叶长、穗下茎、穗下节、倒二节有变长的趋势;单株成穗数减少,株高、千粒重降低,穗长、倒三叶长、倒三节变短,旗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变窄,抽穗期推迟。在农艺性状稳定性方面,穗粒数与单株成穗数、穗长、小穗数、旗叶长、倒二叶长、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抽穗期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单株成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长与倒二叶长、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旗叶宽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茎与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倒三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在稳定性上聚为七类(D~2=15.11),抽穗期与千粒重各为一类,需单独选择,其他农艺性状根据需要部分可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2-2010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较对照增产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随品种育成年份的推进,小麦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逐渐降低,最高群体逐渐变小,产量、穗粒数、千粒重逐渐提高,穗数变化不大;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其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表明,1982-2010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是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主要育种目标性状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主要育种目标性状间相关的程度与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与小穗数、株高与蛋白质含量、千粒重与穗粒重以及穗粒数与穗粒重均呈极显著的正偏相关。千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负偏相关。其余性状间相关均不显著。千粒重和穗粒数的负偏相关对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的遗传改良有重大影响,打破该相关也相当困难。其次,株高与蛋白质含量以及抽穗期与小穗数的正相关关系对选育多小穗和高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文中对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协调以及与高蛋白质含量的结合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沟播对盐碱地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麦6号为材料,设置平播(CK)、沟内2行、沟内3行3种处理,探究了沟播对盐碱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SPAD值、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两种沟播处理较平播显著提高了盐碱地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并提高了胞间CO2的利用能力。与CK相比,沟播显著(P0.05)提高了小麦产量与穗数,但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沟播主要通过影响小麦的穗数进而影响小麦产量。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下光合特性及产量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沟内3行是盐碱地小麦较为合理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硬粒小麦单株产量及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源干意大利、加拿大和墨西哥的12个硬粒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硬粒小麦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变化以及对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源于墨西哥品系的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品种,加拿大品种与墨西哥品系和意大利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不同来源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穗粒数墨西哥品种极显著高于加拿大和意大利品种,千粒重墨西哥品系则显著低于意大利和加拿大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来源品种的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大多存在着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与单株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千粒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均为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间多为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不同来源品种产量三因素对单株产量都有正向效应,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既有负值也有正值,说明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在不同来源品种中均较大,说明有效穗数是硬粒小麦品种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墨西哥品系的单株产量构成三因素比较协调.认为墨西哥品系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引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7.
新疆近年中晚熟冬小麦新品系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新疆近年来中晚熟冬小麦新品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关系.[方法]以2005~2007年新疆北疆冬麦区试参试品系为材料,研究产量和品质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近阶段新疆小麦新育品系增产显著;适度提高穗粒数,同时兼顾其它产量性状间的协调,可能是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参试材料品质类型比较单一,优质中筋专用类型占参试品系的15.4;,无强筋和弱筋专用优质小麦类型.产量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容重与延伸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主穗粒重与湿面筋显著正相关;成穗数与湿面筋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今后新疆冬小麦品种改良的重点是:保留适宜穗数的同时选择穗粒数、容重和千粒重较高的品系,既有利于减小成穗数对湿面筋的负向效应,又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的含量,使优质和高产达到较高水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在华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或新选育的5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杂种,2003年晚造种植杂种和其亲本(保持系和恢复系)并在收获后进行考种,对三系杂交稻亲本与其系列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对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的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与其不育系系列组合对应性状分别呈显著、显著和极显著正呈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与其不育系系列组合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恢复系每株穗数与其系列组合每株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其系列组合千粒重,千粒重与其系列组合每穗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对于杂交稻组合选育,选育高产组合本身首先结实率要高,出于优质考虑千粒重较小,选择穗数适中的大穗型。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世纪末21世纪初华北地区先后审定的168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研究材料,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育成的小麦品种类型多,遗传变异丰富,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7.96%~26.51%)表现为千粒重主茎穗长株高主茎穗粒数单穗重平均穗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各农艺性状在4省市的差异较大,北京地区小麦品种具有株高高、主茎穗长长、千粒重高的特点;河南小麦品种具有穗粒数多、单穗重高的特点;山东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率高;河北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协调。各小麦品种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0.85)、平均穗粒数(0.39)、单穗重量(0.37)、主茎穗粒数(0.27)、主茎穗长(0.20)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达显著正相关(0.19),与千粒重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中优281栽培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中优281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与群体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穴有效穗、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产量性状间,穴有效穗与群体有效穗呈显著性负相关,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长则呈显著正相关;其最适栽培密度是20.0 cm × 23.3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