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以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对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通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科研平台以科研促进教学、灵活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为提高《作物育种学》教学效果、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作物育种学》的实践教学特征与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通过“实习前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实习学生提前进点。完成《作物育种学》全套实习;加强与《作物育种学》相关学科实践技能培训;加强科技写作训练,提高科技写作水平”等四个环节以加强《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3.
朱宗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79-7380
在分析《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对提高农学本科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作用,建议以提高本科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通过①思想上给予充分重视,②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③建立配套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实践基地,④加大经费投入、建设科研型的师资队伍等手段,加强《作物育种学》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作物育种学课程改革的意义,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从提高任课教师的任课能力、完善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改革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物育种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创新和实践,并且初见成效,加强了作物育种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农学本科专业《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的在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对改革传统《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安排和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物育种学是种植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农业院校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的作用愈发凸显。本文分析了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作物育种学的改革,分别从优化实践课程改革、提高实践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该课程的实践性尤其重要。开展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四川省酿酒专用粮产业发展,开展作物育种学全程参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通过该模式的实践,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对酿酒专用粮新品种选育流程及关键环节的感性认知,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情认同,强化学农爱农专业思想,为学生毕业后在酿酒专用粮等农业行业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将科研实践引入蔬菜育种实验教学环节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蔬菜育种学》是园艺学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蔬菜育种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是巩固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将科研实践引入蔬菜育种学实验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作物育种学教学面临社会对高素质作物育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作物育种学课程体系应该着眼专业方向,突出实践教学。并以作物育种学理论为支撑,建设包含系列课程的作物育种学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既兼顾基础与发展的理论,又使实践教学比重大于理论教学,以适应各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加强《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加强《作物育种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加强《作物育种学》实践性教学环节应从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入手,采用多种媒体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丰富实验实习内容,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社会对园艺植物育种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践课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在分析当前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践课教学所面对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践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园艺作物育种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园艺作物育种学》以现代遗传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并以自身的科学实践不断补充、修正和发展遗传学,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综合运用现代遗传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园艺作物的遗传性(种性)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和改造,以加速新品种选育进程。《园艺作物育种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面向 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世纪初园艺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   一、园艺作物育种学的确切定义和内涵   许多育种学书籍或教材都将作物育种学的定义简单地概括为“作物育种学是选育和繁育作物新品…  相似文献   

13.
湖南农业大学在80年代初期为加强实践课教学,提出了建立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农学实践》课程的开设。《农学实践》课程包括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生产学等课程的实验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课...  相似文献   

14.
康春林1928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49年考入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农业经济系,第二年转入农艺系,主修农学,1953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南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作物育种教研室主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农学系副主任、湖南农学院院长;中国种子协会理事、湖南省农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种子协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评审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育种专业同行评议组成员等职.几十年来,康春林一直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研究工作,是我院作物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他先后为我院农学专业本科生和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生主讲《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水稻栽培育种学》、《作物育种学》和《高级作物育种学》等课  相似文献   

15.
刘鹏飞  蒋锋  刘冠明  王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63-19864,19867
介绍了作物育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课内容结构等几方面,提出了提高作物育种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作物育种学》课程教改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为了适应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进行了《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其指导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使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内容,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该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模式。一、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的原则是保留本…  相似文献   

17.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知识面广、综合应用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适应高等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首先从《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课程改革和创新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地方高等院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优势和涉农院校特色,在课程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考试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初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园艺等涉农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逐步形成了地方高等院校特色课程体系,满足了地方农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合作学习作为当前高等院校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已成为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它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变革。合作学习带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较多益处。广泛开展合作学习,是当今农业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作物育种学》为例,探讨了合作学习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本科教育应用转型,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实验实践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点,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改革专业课《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报道了华中农业大学专业课《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与具体做法,即建立农业课实验实践教学经典操作技术、研究性技术两个层次的滚动更新体系及不同层次内容的量化考核评分体系,并讨论了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