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花黑麦草作为一种很好的饲草作物,目前在南方地区已得到广泛的种植,但多为单播。如将黑麦草与豆科牧草特别是短期生长的豆科牧草如苕子、紫云英(绿肥与饲草兼用)混播,因豆科牧草根系发达,具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为黑麦草提供氮素,不但能提高多花黑麦草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辟南方植物蛋白饲草新径与提高绿肥的单位面积产量,以适应改良土壤与畜牧生产发展的需要,从1982年至1984年我们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豆科绿肥与禾本科牧草混播试验及其生产效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遴选适合广西地区冬闲田种植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选用苜蓿、豌豆、苕子、紫云英和白三叶等15种豆科牧草与黑麦草进行混播,测定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粗蛋白总产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苕子产量为12 026 kg/hm~2,与其他豆科牧草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豆-禾牧草混播组合中毛叶苕子+黑麦草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最高,分别达34 299 kg/hm~2和5 769 kg/hm~2;苕子+黑麦草粗蛋白净产量最高,为1 004.2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白三叶+黑麦草混播组合产量最低,平均鲜草产量为25 662.67 kg/hm~2;说明毛叶苕子+黑麦草是综合生产性能最优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值得在广西地区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混播牧草利益很多,主要能增进牧草的产量和品貭,延长利用的时間。本院于1953年秋卽进行了該項研究,初步掌握了混播方式、混播期和混播量。混播方式为便于除草起見,以間行条播为佳;播种期以同时秋播;播种量以豆科每亩2斤、禾本科1斤为宜。于1955年秋曾选用适于当地混播的多年生黑麦草、红頂草、鸡脚草和扁穗雀麦等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及紫苜蓿(漣水)多年生豆科牧草举行混播对比試驗,茲  相似文献   

5.
混播种类与混播比例对豆禾混播草地浅层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种豆科牧草与3种禾本科牧草在混播种类为3、4、5、6与豆禾比5∶5、4∶6和3∶7条件下建立混播草地。依据2008-2010年各混播处理的土壤浅层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分析了混播种类与豆禾混播比例对土壤养分分布与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禾牧草混播后,土壤碱解氮较单播禾草增加,土壤有效磷则较所有单播草地都增加。随着豆科牧草比例的减少,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呈减少趋势。混播种类较少时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全钾含量较高,而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低;混播种类较多时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高,而土壤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全钾含量较低。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混播种类及混播种类与混播比例的交互效应是影响土壤养分差异的主导因素,而混播比例仅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造成了显著影响(P0.05)。因此,豆禾牧草混播有利于改善土壤速效氮、磷养分的供应,而增加豆科牧草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增加土壤养分供给(P0.05)。  相似文献   

6.
云南巍山县冬春牧草引种及混播组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巍山县,对引进的18个冬春牧草品种及3个混播组合进行了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冬春优良的禾本科牧草品种有杰威多花黑麦草、钻石T多花黑麦草、特高多花黑麦草;优良的豆科牧草品种有盛世紫花苜蓿、三得利紫花苜蓿和牧歌401+Z紫花苜蓿,优良的混播组合为盛世紫花苜蓿+特高多花黑麦草.  相似文献   

7.
不同处理方式混播优良牧草对草地改良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建植人工牧草饲料基地,改良天然草场。结果表明:混播优良牧草产量高.草场品质好.牧草覆盖率大。杂草少。在生产特性方面.人工草场比改良草场产草量高.但投入成本较高。黑麦草耐旱性能差于紫花苜蓿,夏季易休眠甚至死亡。在本试验中。混播人工草场年产鲜草量可达3715.19kg/667m^2.豆科和禾本科混播比例为1:3。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云南德宏盈江、昆明小哨、宜良县狗街和曲靖郎目山4个试验点开展的青贮混播试验及冬春牧草混播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地区,加入藤本豆科牧草可显著提高青贮饲草的营养价值,青贮混播以青贮玉米+拌牛豆为最佳组合,冬春牧草以混播组合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最佳;在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混播青贮以饲用玉米+扁豆为最佳组合,冬春牧草以混播组合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最佳;在温带地区,混播青贮以饲用玉米+光叶紫花苕为最佳组合,冬春种植混播牧草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可提供部分青绿饲草。  相似文献   

9.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混播技术、种群性状、生产优势、混播方式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等方面是观察与认识豆科与禾本科饲草混播方式的基本内容。过去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该体系的地上部及现象方面的研究,今后应加强该体系内地下部种间相互作用与土壤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及种间差异与根际过程调控等方面相关机理的研究,如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种间养分竞争能力差异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种间竞争和促进作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微生物群落及数量变化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这些深入研究间混播的资源吸收利用特点与混播因果关系,为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种植方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将多花黑麦草与燕麦混播,与单播燕麦比较,观察其生长、产量等情况,结果表明:相互生长无不良影响,混播品种之间无明显促进或逆制作用表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混播处理高于燕麦品种单播处理,但低于多花黑麦草单播处理.多花黑麦草与燕麦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但混播处理与多花黑麦草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多花黑麦草与燕麦混播其产量和干鲜比的均衡性都优于单播处理,认为混播有利于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9个草种的18个品种进行混播,得出豆科牧草年鲜草产量大于禾本科牧草,其中以豆科牧草白三叶的Lisepa品种年鲜草产量最高,为122 279.4 kg/hm2。同时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施磷可使草群中白三叶明显增加,增产显著。氮、磷混合施用,施氮180 kg/hm2、磷120 kg/hm2时增产鲜草21 429.0 kg/hm2,干物质收获量达14 656.5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豫北地区连续6年定位试验,以沙化裸地为对照,研究了紫花苜蓿单播、多年生黑麦草单播、紫花苜蓿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和相关土壤酶活性,并分析了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沙化裸地相比,0~40cm土层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紫花苜蓿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模式下最高,为9.17g/kg;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表现为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和紫花苜蓿单播模式下最高,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模式下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比沙化裸地增加266.80%、87.79%、49.96%、433.26%和232.38%;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分别与蔗糖酶和淀粉酶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正相关,土壤碱解氮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试验中蔗糖酶、淀粉酶和脲酶可表征土壤碳、氮特征。由此认为,相对于沙化裸地,豫北地区经6年人工草地建植,土壤碳、氮含量以及相关土壤酶活性有效提高,以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为最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改良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改土培肥的相关研究,阐述了其内在机制,对指导豆+禾混播,加强土壤管理,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豆+禾混播草地中,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生态位互补且能促进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作用。豆禾混播草地在发达的根系、土壤微生物、水分等协同作用下,土壤结构改善、有机质增加、矿质养分总量及有效性提高,草地土壤总体肥力增强。此外,豆+禾混播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充分的利用环境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豆+禾混播能在极端环境中展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有助于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2种禾本科牧草(一年生黑麦草和燕麦)分别与2种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和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鲜草产量为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的总鲜草产量最高,达281 685.50kg/hm2;分蘖数或分枝数及死亡率、茎叶比和干鲜比,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均优于其他3个组合;4种牧草组合的最优混播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分析,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适宜作为黔南地区刈割型牧草地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多年生人工草地的试验研究,以禾本科牧草(扁穗雀麦、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进行不同组合混播。结果:表现较为理想的牧草混播组合是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每667 m2播量为1.5+1.5+0.25+0.25 kg,播种采用条播。  相似文献   

16.
提高草地产量和品质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人工草地比天然草场产量高5~10倍。根据目前生产水平,在人工草地上除实施施肥、灌水措施外,还可以采取混播牧草、根瘤菌接种、使用增产菌和丸衣种子等措施,现具体介绍如下两种措施。1混播牧草通常用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混播牧草的干草产量比单播高14%~25%。混播牧草根据利用目的可分为:1.1刈草型混合牧草地主要作为刈草场,其利用年限较长,一般4~7年或更长。选择的牧草应该是发育一致的中等寿命的上繁草,主根型的豆科牧草如:紫花苜蓿、沙打旺、红三叶等。禾本科牧草主要是疏丛型的如:黑麦草、羊草…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在巍山县南诏镇鸡碧村委会小后厂村,对18个冬春季节生长的牧草品种和3个冬春季节生长的混播牧草组合进行了试验。通过对茎叶比、豆禾比、干物质产量测定,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品种中杰威多花黑麦草表现最好,其次为钻石T多花黑麦草;豆科牧草中盛世紫花苜蓿表现最好;混播组合中M1=盛世紫花苜蓿+特高多花黑麦草表现最好;适合我县冬春季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 豆科一禾本科牧草混播较之其单播具有某些优点。豆科牧草所固的氮,一部分直接或间接为混播禾草利用。它们间在根系分布和养分需要方面的差异使其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因此,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可望提供高产、优质和季节性变动较小的饲草。  相似文献   

19.
<正> 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生活型不同可能对混播草地的种间竞争、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对光的竞争是禾本科和豆科混播草地中种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取决于草丛高度,叶片面积和叶片角度。肯塔基早熟禾(Poapratensis L)和紫羊茅(Festuca rubra L)与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的竞争性比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要小,这是由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小黑麦与不同豆科牧草混播时草地土壤养分特征。【方法】研究了3个豆科牧草品种(青建1号饲用豌豆,青海箭筈豌豆和绿箭1号箭筈豌豆)与甘农2号小黑麦以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混播对浅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混播组合A1(小黑麦×青建1号)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降低土壤pH值,A2(小黑麦×青海箭筈豌豆)和A3(小黑麦×绿箭1号)有利于提高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混播比例随豆科牧草比例的增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土壤pH值和速效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混播组合与混播比例的交互作用表明,混播比小黑麦单播的土壤pH值降低0.55%~1.52%,有机质含量提高13.07%~18.30%,全氮含量提高20.24%~44.05%,碱解氮含量提高5.44%~12.5%,全磷含量提高12.77%~29.79%,速效磷含量下降17.15%~44.62%,速效钾含量提高6.61%~19.06%。【结论】与小黑麦单播相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