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1992年,对12年生枳砧温州蜜柑宫川园地采用稻草、地膜、珍珠岩覆盖和挖穴埋草及任杂草自然生长等项措施,结果表明,均比对照(清耕法)有明显保水效果,表土和15cm深土层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土壤容重降低.各处理显著地降低了果实裂果率,叶片水势增加,且对秋梢的抽生和增粗有明显效应.各处理中,挖穴埋草、稻草覆盖、地膜覆盖3种措施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2.
正一、及时灌水1.挖穴灌水穴灌分普通穴灌和埋草穴灌。与地面直接浇灌相比,采用穴灌的水分利用率可提高3~5倍,是一种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普通穴灌是在树冠滴水线下挖3~5个20~35厘米深的穴,每穴灌水10~15千克,待水渗入土壤后,再将土壤回填到穴内,同时铲草覆盖。下次继续在原穴位灌水,每2~4天灌水1次。埋草穴灌是在树冠滴水线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生草对干旱荒漠区果园小气候环境及苹果叶片的影响,对皮山农场苹果园生草设置清耕与自然生草2个处理,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个处理下苹果园上、中、下冠层小气候环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自然生草处理下苹果树冠中层日平均气温降低0.2℃,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增加1个百分点,日平均光照强度降低2 132 lx,苹果树冠下层日平均风速降低0.05 m·s-1。自然生草处理地下5、10、15、20、25 cm处土壤日平均温度分别比清耕处理降低0.7、0.6、0.5、0.3、0.2℃。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自然生草处理对苹果园上、中、下冠层小气候环境的调节作用均优于清耕处理,冠层越低调节作用越明显。自然生草处理苹果叶片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厚、叶鲜重、比叶重及叶绿素含量较清耕处理明显增加,日平均叶温降低0.68℃。通径分析发现,清耕处理苹果叶温比自然生草处理更易受果园小气候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干旱荒漠区果园生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试改进的开沟机开沟质量是否满足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开沟埋草、覆土要求,研究了秸秆机械沟埋还田对埋草沟的排水降渍效果及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机械沟埋和常规还田方式,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2.1 kg.m-1),设置沟埋深度为20,30 cm,常规还田(CK)3个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梯形沟上、下口宽分别约为35.00和19.20 cm,D2,D3处理间平均开沟深度分别为19.50,29.90 cm,集中抛土距离分别为38.00,41.00 cm,集中覆土厚度分别为11.45,17.17 cm,土壤破碎率均达90%以上;埋草沟具有与排水沟相近的土壤降渍效果,各处理下埋草沟含水量下降幅度均大于CK,不同深度埋草沟的降渍效果优劣排序为30.00 cm深优于20.00 cm;埋草沟上小麦出苗及生长情况均好于CK。该机开沟作业质量稳定、性能测试良好、满足埋草覆土要求;埋草沟具有排水功能、对小麦出苗及生长无影响,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生草当年对枣园土壤性状及红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生草当年对宁夏灵武枣园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红枣品质的影响。以宁夏灵武长枣为供试材料,以清耕为对照,分别生自然草、黑麦草、蒲公英、三叶草和黑麦草+豌豆,研究不同生草类型当年对枣园土壤性状及长枣品质的影响。所有生草处理在当年均能降低枣园土壤盐分含量,以生蒲公英最为显著,较清耕降低30.36%。生草当年对枣园表层土壤速效养分消耗较大。其中,黑麦草+豌豆对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消耗最大。生草当年可降低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同时对于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却有显著效果。各生草初期(除黑麦草和蒲公英)均可提升长枣Vc含量,以黑麦草+豌豆最为显著,较清耕提高60.66%;各生草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均>清耕,且蒲公英处理达极显著水平,较清耕提高102.72%;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蒲公英外均<清耕。长枣纵径除自然草和三叶草外均>清耕;横径除自然草外均>清耕。生草当年能显著降低表层土壤盐分,提升长枣V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对表层土壤速效养分消耗较大。为了提升长枣的品质,确保枣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生草初期应根据生草带来的营养消耗及时补充矿质营养,避免草树争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柑橘园生草覆盖及配合化肥减量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21年在湖北清江流域开展了连续7年的野外径流小区监测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设置清耕对照(CK)、生草覆盖(KF)和生草覆盖配合化肥减量(BMP)3个处理,探讨生草覆盖及生草覆盖配合化肥减量对柑橘园周年及主要时期的地表径流量、氮磷流失量、氮磷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KF和BMP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柑橘园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流失量,且BMP处理效果更好,其中,KF处理TN和TP流失量分别降低48.2%和50.0%,BMP处理TN和TP流失量分别降低54.2%和57.1%,BMP对氮磷流失量的削减效果主要是生草覆盖所起的作用。与CK相比,KF和BMP处理径流量分别减少了44.3%和50.1%,产流系数分别降低了3.3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KF处理地表径流中TN和TP浓度分别降低了11.0%和14.1%,BMP处理地表径流TN和TP浓度分别降低了11.9%和18.8%。柑橘园氮磷流失风险期为4—8月,在6—7月暴雨施肥耦合期,BMP处理减排效果最好,TN和TP流失量分别降低了54.6%和64....  相似文献   

7.
1第1年修剪苹果树时,对大骨干枝适当回缩,使树冠间距增大到2米左右(密植园可间伐),同时落头开心降低树高,在秋季挖深宽各1米的栽植穴,施入有机肥料,移栽育好的葡萄苗(葡萄苗要搞好冬季的埋土防寒工作).  相似文献   

8.
果园生草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中速效N和速效K比生草前分别提高了189.3%-217.1%和12.8%-59.1%,速效P由痕迹提高到14.0×10-6-26.1×10-6;全N和缓效K分别提高了17.4%-27.5%和39.9%-157.1%,pH值和有机质也比生草前有所提高;全P和全K比生草前有所下降,可能与生草收割多翻埋少有关.生草还促进了龙眼树的生长,干周和冠幅的增长率分别由清耕对照的88.47%和648.50%增加到120.17%-145.59%和790.84%-896.68%.在3种生草处理中,豆科格拉姆柱花草和格拉姆柱花草与禾本科宽叶雀稗混播处理,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龙眼树生长效果较为明显,而宽叶雀稗处理鲜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决新红星苹果幼树营养生长强旺,冠内枝条容易直立,进入盛果期较晚,采用常规方法管理树体费工费时的问题。[方法]设4个处理(Ⅰ喷施1500mg/kg、Ⅱ埋施1.5g/穴、Ⅲ埋施1.8g/穴、Ⅳ埋施2.2g/穴),研究了氯丁唑的喷施和土壤埋施的不同方法对新红星苹果幼树的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及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氯丁唑使用量的增加,主干粗度生长呈递减的趋势;当年处理Ⅰ、Ⅱ、Ⅲ和Ⅳ分别比对照生长量降低了45.97%、37.39%、48.64%、61.47%。第2年,降低了18.64%、32.03%、55.15%和59.93%,各处理的春梢顶芽封顶时间比对照早7~13d。平均株产和单果重不同处理间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施用氯丁唑可以有效抑制新红星苹果幼树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以每穴埋施1.5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节约造林成本,减少表土流失,在肥力中等的酸性红壤上,采用了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个处理,4次重复,进行了马尾松不同挖穴整地造林的成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挖穴整地对造林成活率及水土保持效果均有很大的差异,但对幼林生长差异不显著。以三角穴整地方式造林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成本低,表土流失少。  相似文献   

11.
以南疆香梨园为对象,分析不同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园生草和覆盖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生草>覆盖>清耕>免耕,生草和覆盖较清耕分别提高64.17%、31.76%。各处理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最多,真菌最少。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覆盖和生草0-40 cm土层的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免耕和清耕,脲酶活性在各处理中差异不明显。细菌与蔗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与蔗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真菌、放线菌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真菌是影响蔗糖酶和脲酶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以南疆香梨园为对象,分析不同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园生草和覆盖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生草〉覆盖〉清耕〉免耕,生草和覆盖较清耕分别提高64.17%、31.76%。各处理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最多,真菌最少。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cm土层。覆盖和生草0-40cm土层的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免耕和清耕,脲酶活性在各处理中差异不明显。细菌与蔗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与蔗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真菌、放线菌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真菌是影响蔗糖酶和脲酶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生草栽培方式对坡地果园氮磷流失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自然生草和低、中、高不同施肥水平下人工生草的栽培方式对果园土壤流失量、径流量及氮磷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处理均可极显著降低果园径流总氮、可溶性总氮、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及流失量,且自然生草与人工生草处理问的差异显著,而不同施肥水平下人工生草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2)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处理均可极显著降低果园径流总磷和可溶性磷的含量,不同施肥水平下人工生草处理均可极显著降低径流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流失量,且低、中、高肥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3)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处理的土壤流失量分别只有清耕处理(对照)的2.44%-2.96%和13.26%,均可极显著降低土壤流失量,人工生草处理的保土效果不同施肥水平间的差异不显著;(4)人工生草处理对于减少坡地果园的水土和养分流失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效果,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处理的全年径流量,土壤流失量,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538.91m3·hm-1·a-1、22.7t·km-2·a-1、1.36kg·hm-2·a-1和0.18kg·hm-2·a-1。  相似文献   

14.
钟德发 《北京农业》2014,(30):98-99
马尾松不同穴状整地试验结果表明:在Ⅱ类地立地条件下不同挖穴方式对造林成活率、水土保持及幼林生长效果有明显差异,一锄穴成活率最高,造林成本最低,表土流失量最少,但幼林生长后期较缓慢。中穴方式挖穴造林成活率虽然没有达到最高,但能符合造林技术要求成活率达90%以上,后期高生长和胸径生长最快,林木生长蓄积量最大,产生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疆南部苹果园为对象,设置生草、覆草、免耕、清耕4种处理,研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产量影响表现为生草>覆草>免耕>清耕,生草和覆草分别比免耕提高4.44%和1.68%,比清耕高6.52%和3.70%;4种管理方式以覆草处理对果实单果重促进作用最明显,生草处理能显著改善果实着色情况,各项果实外观品质指标均以清耕处理表现最差,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3项指标以覆草处理表现最佳,生草次之.免耕处理对果实Vc含量的增加最为显著.综合各项指标,推荐覆草和生草为南疆干旱区适宜的果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 皖西茶区一直把茶园伏挖埋青作为增产增质的重要措施,所谓伏挖埋青就是伏天深翻茶园,把绿肥青草等埋入土内。主要是通过伏挖埋青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率,利于好气性细菌的活动,促进底土的熟化过程,大大提高土壤的肥力。据2001年和2002年2年对比试验,伏挖埋青区比对照春茶增产18.2%,夏  相似文献   

17.
生草覆盖对梨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然生草为对照,综合比较鲁梅克斯、三叶草、菊苣、紫花苜蓿、高羊茅、黑麦草几种牧草生草覆盖对梨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生草相比,几种生草处理表现为土壤温度、含水量、N及P含量降低,土壤容重、K含量升高。紫花苜蓿、黑麦草和自然生草覆盖有机质含量相当,是本地区果园生草管理较理想的选择,其它各处理显著低于自然生草处理。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牡丹和芍药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8~1989年对北京地区的牡丹、芍药主要病害进行了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61.5%~100%.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是:秋季彻底清除牡丹、芍药的病残体,分株移栽时摘除虫瘿并在药液中浸根处理;早春芍药刚萌发时覆盖地膜,在牡丹根部进行挖穴埋药处理;夏季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对叶部病害进行喷药防治.另外,抗病品种也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1、开沟施肥。菜农追施化肥,随水冲施已成习惯,但夏季高温季节不宜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温度较高,在冲施化肥时,大量氨气挥发后会降低效果。特别是碳酸氢铵,更容易造成茄子氨中毒。采用开沟施入或挖穴埋施效果最好。追肥后埋土厚度应不少于5厘米,以减少化肥有效成分的挥发。  相似文献   

20.
以3~4年生鸡蛋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草处理方式对鸡蛋花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盖黑色地膜对鸡蛋花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撒施施肥结合盖地膜处理对鸡蛋花株高、地径生长促进效果最明显,该育苗措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节省苗木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