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3年江苏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沈觉康同志,用多菌灵胶悬剂进行棉花苗床钵土消毒,对控制苗床枯萎病取得好的效果(见“植物保护”1984[4])。国外有关报旨已经否定药剂土壤消毒。1984年3月,我们在长青沙乡用多菌灵胶悬剂进行棉田苗床钵土消毒和带药移栽试验示范。结果证实,40%多菌灵胶悬剂对棉花苗床钵土消毒,控制苗床枯萎病效果很差,带药移栽对控制大田枯萎病基本无效。药剂处理过的棉苗,生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萎病是对棉花生产危害最大、毁灭性的病害,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波阳县是全省重点植棉县之一,植棉面积约占上饶地区60%。近年来,随着植棉年限增长及带菌棉种的连年种植,棉花枯萎病在该县已呈明显扩大趋势,对棉花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成为棉花生产的一大障碍。为了查清该县棉花枯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安乡县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棉花,为全国商品棉生产县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花枯萎病蔓延迅速,为害日益加重,尤其是2007年暴发成灾,为历史罕见。因此,研究棉花枯萎病发生特点,摸清其流行规律,对完善棉花枯萎病综合防治,保证棉花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播前施用氟乐灵对棉花苗期病害及蕾期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在棉花苗病和枯萎病常年发病田进行。以175ml48%氟乐灵乳油/666.7m^2的剂量处理苗床地表土,播种棉籽后以含氟乐灵(1.0-1.5mg有效成分/kg土)的土壤覆盖。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L氟乐灵处理组的出苗率高于对照,苗前残废对比照降低,52.91%-79.80%。处理组苗床期立枯病和侄蛱贩发病率及死苗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30%和42%左右;棉苗枯萎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县自1976年发现此病,近年逐步扩展到十五个社(场)的一百零四个大队,发病面积达33630亩,占植棉总面积的51.4%,其中重病面积16020亩,占植棉总面积20.5%。少数严重的田块,整蚯整片的枯死,导致翻耕改种。初步统计,我县1981年因棉花枯萎病危害损失皮棉1550担左右。因此开展棉花枯萎病的防治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我县棉花枯萎病于1964年6月21日在原彭泽棉花试验站首次发现。由于检疫制度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棉花枯萎病的发病面积逐年扩大,传播蔓延速度加快,危害加重。棉花枯萎病在我县的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世界性的危险病害,是国内重要检疫对象。自一九六四年引种鄂光棉以来,此病即传入我区。目前,全区九个棉花原(良)种场,发现此病的已有六个,发病面积占国营原(良)种场棉田总面积的19.8%。这对我区棉花种子生产和棉花增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建立无病原(良)种基地,切实加强棉花良种检疫,是控制枯萎病、黄萎病传播蔓延的关键措施。为此,特制订如下规程: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巴音郭楞州农业的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8万hm2左右。近年来,棉花枯萎病在本州尉犁县、轮台县、且末县、库尔勒市等地发展蔓延,影响棉花生产,并已造成一定的损失。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发展,必将成为继续发展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为此,自治州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要求各  相似文献   

9.
2015-2016年于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等方法测定新壮态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并于河南安阳枯萎病人工病圃和温室研究了新壮态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壮态能显著抑制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当新壮态浓度为10.0%时,抑制率分别为100.0%和93.1%;4.0%~8.0%的新壮态能显著抑制枯萎病菌产孢量。0.25%和0.5%的新壮态浸种能显著增加棉花的株高和芽长。在棉花枯萎病人工病圃,叶面喷施10.0%的新壮态稀释液5次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8.8%;在温室内,用1.75%的新壮态灌根5次,防治效果达64.5%。本研究表明,在棉花枯萎病发生前用新壮态喷施或灌根对棉花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萎病是危害棉花生产的最严重病害之一。研究它在田间发病与消长规律,对开展综合防治,大田病害普查和防治方法的研究,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于1972—1974年在河南新乡,采用田间正常播种、分期播种、分期接种的方法,对枯萎病发病消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的寄主,据国内外过去的报导其范围比较狭窄,只有棉花和秋葵;近年来报导寄主较多,陈延熙等1978年从棉花枯萎病田未显症状的苍耳上分离到棉花枯萎病菌,并指出苍耳(Xanthium japonicum)也是棉花枯萎病的宿主之一。 我们于1980年通过室内、温室和田间试验,经过回接,证明苍耳表现明显枯萎病症状,确实为棉花枯萎病菌一种寄主。苍耳是棉田常见的杂草,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梁占强 《植物检疫》1993,7(3):204-205
保定地区位于河北中部,现辖管二十个县、市(1983年前辖管23个县、市),是河北省辖区内的大地区,也是河北省的主要产棉区,历年植棉百万亩以上。棉花黄、枯萎病是我区当前棉花生产中的两大毁灭性病害,严重的为害着棉花的安全生产,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棉花生产中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5种常用除草剂(氟乐灵、除草醚、丁草胺、扑草净和草甘膦)对棉花枯萎病发生及棉花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同时接种病原,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减轻了浙肖棉1号(感病)和中棉12号(抗病)棉花苗期枯萎病的发生;而其他4种除草剂则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苗期枯萎病的发生。播前土壤药剂处理,出苗1周后接种病原,氟乐灵和除草醚提高了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扑草净降低了棉花的扰病性,而草甘膦则不影响棉花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4.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5种常用除草剂(氟乐灵、除草醚、丁草胺、扑草净和草甘膦)对棉花枯萎病发生及棉花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同时接种病原,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减轻了浙肖棉1号(感病)和中棉12号(抗病)棉花苗期枯萎病的发生;而其他4种除草剂则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苗期枯萎病的发生。播前土壤药剂处理,出苗1周后接种病原,氟乐灵和除草醚提高了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扑草净降低了棉花的扰病性,而草甘膦则不影响棉花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张运胜 《植物医生》1995,8(6):17-18
棉花防病高产配套栽培经验张运胜(湖南省安乡县农技推广中心415600)湖南省安乡县安康乡沙阳村4组是一个老棉区,而且是一个枯萎病老疫区。地力的衰退,病害的流行,严重困扰着该组的棉花生产。近几年来,他们在县、乡农技部门的指导下,针对棉花生产中的这两个拦...  相似文献   

16.
棉花苗床化学除草,多年来采用除草醚作土壤封闭,虽有较好的除草效果,但多少有一点盲目施药。1985年,我们用茎叶处理剂稳杀得防除棉花苗床禾本科杂草,不但除草效果好,而且可针对草情用药,避免了盲目性,对棉花极为安全,经济效益也好。(一)除草效果每亩净苗床分别用35%稳杀得20、40、60毫升,防除马唐、狗尾草、旱稗、牛筋草等禾  相似文献   

17.
“克黄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试验曾洪梅孙文姬徐容林德●张克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黄克朋(湖北省荆门市植保植检站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目前主要防治措施为种植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克黄枯”是我国近年新开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盲蝽在彭泽县发生为害逐渐加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1种重要害虫.特别是在2008年该虫大暴发,其发生时间早、虫口密度高、发生面积广,均属历年罕见. 1 发生特点 1.1 发生时间早系统监测表明,2008年棉盲蝽迁入到棉花苗床上为害的时间,较往年明显提前.往年一般在5月上旬中期迁入苗床为害,近2~3年提前到5月上旬前期,2008年更提前到4月底.  相似文献   

19.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综合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综合防治棉花黄萎病马存,简桂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枯萎病、黄萎病是两种为害棉花最严重的病害,70~80年代枯萎病在全国各主产棉区严重为害,从7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先后推广了高抗枯萎病品种8...  相似文献   

20.
马存  张弘 《植物保护》1985,11(3):36-37
研究棉花枯萎病的田间分布型,对提高该病普查抽样方法及产量损失估算等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1984年我们在山东聊城县城关,对枯萎病初形成的重病田田间病株和病级分布型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初步结果。 调查方法 1984年6月下旬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对连作4年棉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