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教学过程中信息反馈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 问题的提出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积极的认识活动。”我国唐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中,教师是传道、授业的人,学生是闻道、受业的人,在“传闻”、“授受”这个共同活动中,教师总是起着重要作用:即“传道”必须“有道”,“授业”必须业精,不惑方能“解惑”。但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及反映也不容忽视。在当代信息社会,教育,特别是传授现代科学知识的大学教育,教学过程可看成是一种信息传播。教师“传道”、“授业”可看成是传播信息,学生“闻道”、“受业”也就是接受信息。由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在信息传播和接受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信息  相似文献   

2.
著名学者韩愈在他的《师说》中曾谈到,“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疑难问题。然而随着创新教育的实施,学生主体作用及教师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职责已转入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教书育人相结合的轨道。 在传授知识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对教材的融汇贯通,有广博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智者名人对教师这一职业内涵的精辟概括 ,意指做为一名教师其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讲述道理、解决疑难问题。从古至今 ,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始终扮演着一个支配者的角色 ,即我教什么你学什么 ,而且教师工作的全部或大部分 ,也是为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付出精力和心血 ,从而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知识的渴求与增长。做为教育活动 ,其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即“教书育人” ,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以此为基点 ,扭转教育观念 ,树立起把握教育方向、研究当今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培养学生全…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责任     
古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现代的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一方面,是十分光荣的;而另一方面,却又是责任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5.
“传道”于作文教学之我见王建春,于立新自古以来,便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文以载道”之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之言,多少志士仁人,得益于斯,成长于斯。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未来世纪建设者的重任,更应将“传道”──德育教育作为责无旁...  相似文献   

6.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将教师的责任一语点透。但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时才发现,有许多相伴而生的问题会令我们措手不及。传道不果,授业有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会极大地影响教师的自信心。但是有的教师却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但使学生们非常活跃,学习成绩还提高很快。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有些老师与学生的沟通非常好,在学生心中有较高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一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大文学家韩愈就为教师这个职业从本质、职责、性质和作用方面划定了标准——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不光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育人。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职责如同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农广校教学与普通中专学校教学又有很大差别,因而,对农广校教师就有了不同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对于现在的教师,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有创新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育模式,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略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专业课教师既教授理论知识和指导实践训练,又同样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育人,因为高校专业课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人。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和育人的作用,培养跨世纪的“四有”新人,使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的优良传统。韩愈在《师说》中第一句话就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对于学生首先是传道,也就是讲做人的道理,然后才是教本领,传授知识,解答疑问。也就是通俗所说的,教师以自己的道德、文章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成为有用之才。当然,在封建社会,由于制度的局限,尊师虽有“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说法,似乎师的地位仅次于“亲”,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教师是“两袖清风”,为人师表的教师常与“清苦安贫”为伴,古今中外很少例外。到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四人帮”割断历史,摧残文化,迫害知识分子,胡说什么“知识越  相似文献   

12.
张桂芳 《甘肃农业》2004,(11):99-99
狮职业自古以来就以传道、授业、解惑而受人尊重,被人们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同时.也被人们看成是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职业.似乎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笔者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知识相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完善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我是延边农学院牧医系药理学教师,教了三十多年的书。但是,如何当好一名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学教师呢?在年复一年的工作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大学的人民教师,不仅要作一个现代科学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当一名青年学生的引路人,也就是说既授业又传道,使我们培养的每个学生不仅学会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要懂得如何作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民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每堂课,又要在育人上下一番功夫,在本职工作中把授业和传道有机地统一起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才能算尽到了教师的职责。这种认识逐步加深,最后给我自己的使命归纳出了一句话:不当“教书匠”,要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将教育方针贯穿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在受教育的每个学生身上,使之活化、实践化.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以及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师、教材、课堂”现象,都重在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改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学生心理的变化,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达到课程训练的目的.作者结合近年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实际,谈一些粗浅看法,旨在为教改铺路垫阶,引同仁更抒己见.  相似文献   

15.
影响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因素很多,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教学质量。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诸多环节中,课堂教学质量无疑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一种“传道、解惑、授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极有成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校教师是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者。这些高学历人才将是祖国建设的栋梁,其素质的高低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高校教师师德也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能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单凭“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和专制的师生关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就需要我们要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师生双方的能动作用,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一节的规定来说,他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与品格,由此才能得以"把德育放在首位",以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感染和启迪学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此,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同样的事、同样的道理,从一些人嘴里说出来就能取信于人,让人心悦诚服;而另一些人讲出来却引起不少的议论,令人不以为然。说起来,这种状况似乎让人有些疑惑,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问题不在于他们说的有什么不同,不在于谁的言辞漂亮、动人,而在于他们的人格形象不同。正是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9.
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师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解惑者”“授业者”,也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传道者”“耕耘者”。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轴,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建设的“着眼点”,把握课程思政设计的“切入点”,灵活运用课程思政实施的“发力点”,并结合信息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强化育人本领,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作用,着力破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的“难点”和“堵点”,推动专业课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统一,培养新时代林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观的局限性愈来愈突出,应与时俱进."传道"之"道"应是广义的"规律性的东西",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孔孟学说或思想道德.教学过程的顺序应当是:以"解惑"为入点,以"授业"为中心,以"传道"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方法,学习和掌握适用最新的知识,传承尊重科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