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整个长江流域,是上游和支流水能资源丰沛,而下游和干流地区的电力奇缺。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境内,水能资源虽得天独厚,但供电不足。解决这个尖锐矛盾:第一、必须把东部经济发展和西部能源开发紧密结合,同步进行,做到互相依存、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第二、必须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办事,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切不可与此相反;第三、必须首先开发长江上游和支流的水能资源,使我国西部广大“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成为全国的战略后方;第四、必须抓紧建设长江上游和支流的蓄水工程,促使现有电站挖潜改造,彻底解决全流域和毗邻地区冬季缺电的迫切问题。保证这些决策顺利实现:1、要坚决实行大中小水电并举的方针;2、要坚决搞流域规划,实行梯级开发;3、要在开发长江上游水能资源的同时,尽快把四川省建成长江水源涵养林基地;4、要千方百计搞活经济,广开财路,为四川水电建设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江河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到全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青海省荒漠化面积以每年13.3万hm2的速度增加,年增长率2.2%,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非常艰巨。防止土地荒漠化,保持水土是一项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的综合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明确指导思想,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工作中要紧紧抓住“提高认识、严格执法、行政干预、政策引导、经济调控、科技配套”,使青海省防止荒漠化保。持水土工作逐步走向持续、稳定、健康发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比分析了长江上游流域2000—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计算了土地利用引起的面源污染负荷,并从面源污染TN和TP负荷量、负荷强度和不同来源等角度,综合分析得出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面源污染影响及其差异。2000—2006年,长江上游流域耕地面积减少约1.10×104km2,林地面积增加约1.10×104km2,其他土地利用变化很小,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效果明显。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造成的TN和TP负荷量2000年分别为114.14×104t和3.39×104t,2006年分别为111.21×104t和3.31×104t。四川省西北部雅砻江中游流域、大渡河上游流域、岷江上游流域和贵州省北部乌江中游流域,2000—2006年面源TN和TP负荷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正> 沟道治理,是黄土高原开发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何种治沟模式,关系着治理开发的速度和成效。在黄土高原各大流域上游地区,因地制宜地选择沟道植树这一植物封闭模式,无论是从保持水土的生态意义上讲,还是从产业开发的经济意义上讲,都可以说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事业。山西省方山县的实践初步地展示了这种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面上调查和定点取样分析,对粤西高州水库库区三个不同农业开发类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格苍小流域地势陡削,比良垌、军屯两小流域更不利于保持水土。由于该流域以热带亚热带竹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植被保护较好,能因地制宜发展立体林业、建立林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故水土流失远小于良垌和军屯,农业经济效益也优于良垌和军屯。  相似文献   

6.
近40年来,长江上游和支流地区,破坏得多治理得少,空话说得多认真实干得少,水土保持停的时间多搞的时间少,在点上兜圈子的多在面上铺开的少。所以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愈演愈烈,早洪风雹灾害日益频繁,危害惨重。长江上游和支流的水土保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长治久安息息相关,现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大抓生态环境的认真保护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几年内即可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与原则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小流域综合治理又称流域管理、集水区经营等,其概念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在治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尊重自然规律,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认识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相似性与差异性,并据此划分生态环境建设类型区;坚持流域治理的综合性,以获取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万里长江,奔腾不息。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守护长江流域绿水青山,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事关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站在时空交汇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也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治理在水土保持中的特殊作用及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开发利用小流域经济是今后我国开展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开发利用实践中,立足于流域资源,做到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相结合,达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经济的目的,使山区群众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章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之要求,分析了小流域治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几条对策,以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0.
对三峡工程与水利部长办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长江的开发治理应该先干流还是先支流,二是三峡工程应该快上还是缓上。应当说,长江千流与支流的开发建设都是重要的,问题是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两者实际上又不可能同时上马,齐头并进。决定三峡工程是快上还是缓上,除了一些具体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外,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的财政承受能力问题。如果硬要上马,势必催化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动荡,影响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战略决策的实现,还会对人民群众形成心理上的冲击,以至于影响深化改革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基于这些考虑,三峡工程快上不如缓上。等将来翻两番的任务实现了,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了,那时再来考虑三峡工程的修建问题。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流域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四大片”重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植被处于逆向演替状态。水土流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严重障碍,也是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农村贫困的根源,它不仅关系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危,而且影响着整个长江干流的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农业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凌河流域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长期并存,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如何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已迫在眉睫。切实加强凌河流域水源地保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增加森林植被、建立健全水资源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体系,对于保障用水安全,发展辽西经济,实现人水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从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出发,探讨了长江源头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步骤,技术措施及综合治理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探索出高寒边远少数民族牧区脱贫致致富的途径,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区的综合治理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十年来,长江流域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稳步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96万km~2,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服务功能凸显,但流域水土保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严峻,水土保持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扎实做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以"减量、降级、增效"新时代水土保持目标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安澜、绿色、和谐、美丽长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搞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增强山区农业发展后劲黎安田(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430010)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是国家在长江上游贫困山区开展综合治理的一项重点工程。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控制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关系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泥石流预警体系和试验站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敦伦  谢洪 《山地研究》1994,12(2):119-123
长江上游泥石流数量多,分布广泛,对此在现阶段一方面各极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建立11个泥石流预警一级站,若干个二级站。较多的三级站和广泛开展群测群防工作,以实现减灾防灾,一方面积极建立以泥石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试验站,以积累经验,为今后全面开泥石流治理提供依据和范例。  相似文献   

17.
<正>刚才杨振怀同志作了汇报,高德占、刘江、刘中一、项怀诚等同志都发了言。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防治问题,各方面都很关注,必须下决心解决。现在抓已经晚了,再不抓就更晚了。长江上游水土流夫日趋严重,危害在逐步扩大,再不动手解决,不仅影响农业,而且工业、城市都受影响;不仅影响长江上游,而且影响中下游;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后患无穷。我们不仅要对这一代人负责,而且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下决心着手把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列入日程,持之以恒,抓若干年,必须抓出成绩,抓出成效。决不能让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当然这是个比喻,但如不抓,其后果确实严重。(杨振怀:应将这项工作列入县领导的考核内容)中央下决心,各  相似文献   

18.
嘉陵江流域水保治理水沙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嘉陵江是上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是长江三峡水库重要的洪水和泥沙来源地,也是“长治 “工程重点实施对象.通过对典型支流和干流沿程主要站降雨径流和降雨输沙模型的应用研 究,分析了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同时应用统计预测模型、BP网络模型、双累积曲线预测模型,对嘉陵江流域未来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系统控制论”原理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针对沂蒙山区水源地上游人口密集、农业开发活动剧烈且经济基础差的现实,从小流域生态系统整体的角度,运用生态控制论原理去促进小流域生态系统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综合整治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通过建立小流域水土生态防护系统、农—沼—畜复合生态系统、水—沼—畜—农复合生态系统、多层分级防护系统,利用稳定的生态系统的协调自生调节功能、物质循环再生功能达到减少投入、综合利用、发挥长效防护机制,保持水土生态资源、保证清洁水源入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发生,人们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重建越来越重视,三峡工程的兴建为整个长江经济开发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探讨人类活动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用系统分析法把库区生态环境分为森林、水域和坡地3个子系统,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库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