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TM遥感影像 ,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信息 ,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 ,对遂宁市市中区 1995~ 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遂宁市市中区土地利用变化总体上是有利于水土保持、土壤侵蚀面积减少和侵蚀强度降低的 ;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发生在丘陵旱地 ,其中水土保持效果最显著的是旱地的内部转化 ,这充分体现了坡改梯工程在土壤侵蚀治理中的重要性 ;旱地向林地的转化对该区土壤侵蚀的治理也是很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信息。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对遂宁市市中区1995—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遂宁市市中区土地利用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水土保持、土壤侵蚀面积减少和侵蚀强度降低。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发生在丘陵旱地,其中水土保持效果最显著的是旱地的内部转化,这充分体现了坡改梯工程在土壤侵蚀治理中的重要性。旱地向林地的转化对该区土壤侵蚀的治理也是很有利的,退耕还林工程同样不可忽视。换言之,"长治"工程综合治理在遂宁市市中区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生态效益,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在高泉沟小流域建立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研究了小流域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小流域水土流失时空变化规律及小东流泥沙概念性耦合模型,揭示了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规律,并建立了坡面土壤侵蚀数学模型,人为因素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79.11%和85.69%,由降雨减少引起的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20.89%和14.3%,并应用水流泥沙概念性耦合模型,对“两期”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重点研究领域与问题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进入新世纪,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分析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研究的社会需求、科学需求及其特殊性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前沿科学问题,如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流域生态过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大尺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土壤侵蚀研究新技术与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王家沟流域在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对流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各地类土壤侵蚀情况,农、林、牧、果各业生产投入产出等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区域开展水土保持宏观管理及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湖南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在湖南省省级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将耒阳市划分为耒阳西南部山地丘陵土壤保持区、耒阳西北部丘陵岗地土壤保持区、耒阳中部丘陵岗地人居环境维护区、耒阳东南部山地丘陵土壤保持区、耒阳东北部山地丘陵农田防护区5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并基于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分区防治措施布局,为耒阳市水土保持规划成功编制奠定了基础,是今后一段时期耒阳市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时期的土壤侵蚀数据,系统地分析漳州市土壤水力侵蚀现状和时空变化规律,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面对新世纪初水土保持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为综合防治土壤水力侵蚀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壤侵蚀是滇池流域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掌握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和改进。以降雨量、DEM、土壤类型和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选择降雨、土壤、坡度坡长、植被覆盖4个因子建立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体系,对滇池流域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以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空间分布上,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滇池周边。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滇池流域山地区域,地形陡峭。时间变化上,1999—2014年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程度呈下降趋势。轻度敏感区域面积增加20.18%,中度敏感区域面积减少20.31%,轻度敏感区的增加来源于中度敏感区的转变,转变区域分布于滇池流域西北部和东南部。在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因子中,降雨是影响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关键因子。研究滇池流域土壤敏感性时空变化,识别滇池流域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区域,有助于该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态治理和土地利用优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广布,水土流失类型复杂多样,水土流失区分布广、面积大,水土保持研究工作是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随着大面积水土流失治理完成后,水土保持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形成了一套水土保持和监测体系,但还存在公众"水土保持意识淡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待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体制需要完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标准亟待健全"等问题。建议:(1)加强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宣传力度;(2)集中力量深入开展对土壤侵蚀的诱发机制和动力学过程的研究;(3)加强区域研究;(4)加大对水土流失过程的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提出以“土壤侵蚀量减少比例”为核心指标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保土效益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借助遥感卫星和无人机等手段,获取研究区基础影像资料及数字高程模型,借助ENVI和ArcGis软件,提取研究区USLE各关键因子(植被、坡度、坡长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基于研究区不同时空尺度的基础资料,计算得到治理工程不同时空尺度的保土效益值。该方法确定了治理工程保土效益计算的关键指标和公式,构建了保土效益计算工作流程。该研究可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实施、管理及长期效益评估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的水土保持区划工作始于2000年.当时主要依据宁波市地形地貌特点的水土保持区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为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有必要重新进行水土保持分区.作者采用叠图分析法,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和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等4个不同的水土保持分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耕地、园地和林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土地的保护,改善平原河网水质;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城市开发建设中土石弃渣和泥浆处置的管理,构建生态走廊,改善人居环境和河湖水质;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重点改造治理低质林地,完善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经济林园地实施保土耕作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重点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充分发挥植被拦截泥沙、调蓄径流、涵养水源和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区划,以期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东北黑土漫岗区土壤侵蚀垂直分带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东北黑土漫岗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特征表现出独特的侵蚀产沙特性。通过对典型黑土漫岗区土壤侵蚀宏观遥感调查、微地貌采样调查及对该区域的实地考察,总结出该区土壤侵蚀随宏观地貌及微地貌垂直分带变化的一般特点。从黑土漫岗区土壤面蚀与沟蚀发展的一般过程出发,提出了该区土壤面蚀、沟蚀发展的一般模式。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黑土侵蚀过程的认识,进而为该区侵蚀泥沙来源与沉积位置的确定、坡沟治理的方针以及水保措施配置等重大理论与治理决策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水土保持法》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法是人们在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法律规范,于2010年12月经重新修订颁布。在对比新旧二部水土保持法的基础上,分析新水土保持法在主旨思想、具体规定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新水土保持法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国对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凸显了水土保持规划的作用,加强了政府部门的职责,细化了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管内容,并强化了违反本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新水土保持法更能适应新形势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壤侵蚀研究重大成就及未来关键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中国土壤侵蚀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该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分析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关键研究领域,旨在为中国水土保持及区域生态建设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多年的土壤侵蚀研究野外调查和学术研究工作经验,对中国土壤侵蚀的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经过多次学术研讨,并与同行权威专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结果] 中国土壤侵蚀研究领域近百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中国土壤侵蚀研究未来应从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完善推广及精度评价,坡面径流计算方法及模型构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水槽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及真实性评价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并关注土壤侵蚀过程机理、模型应用、技术方法、响应评价、瓶颈问题等议题的研究。[结论] 近百年来的研究实践证明,中国土壤侵蚀研究只有立足于国情,根据中国土壤侵蚀特点、研究现状及社会需求的变化确定和调整研究方向,才有可能取得标志性成果。同时,在国家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土壤侵蚀研究也要调整思路和研究重点。此外,水土保持工作还应与国家乡村振兴和生态建设相结合,以先预防,少扰动为主,改变过去先破坏再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土保持的目标与任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7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广泛展开;水保监督执法继续深入;人为水土流失得到遏止;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形势下,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是,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3大目标,认真落实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4项任务,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以面蚀、沟蚀为主要形式,还有局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为保中线调水水质,应坚持生态经济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按不同类型区施予不同水保措施,建立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封禁区群众生产生活补贴机制,加强水源区水土保持科研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在维护浙江省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承彬  陈锡祥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3):171-174179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属南方红壤丘陵区,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通过对浙江省水土流失现状、发展趋势及水土流失对生态安全的危害等问题的系统分析,认为水土保持在维护生态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切入点。(1)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起到了增加降雨入渗,减少地表侵蚀,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2)各种水土保持工程能有效增枯减洪,减少河流泥沙,改善水质环境,有效发挥水利工程效益;(3)各种农业水土保持措施和多种农业经营方式,既促进了山区经济发展,又保护了山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重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 5 2万km2 ,年进入江河的泥沙量达 1 4亿t。“长治”工程实施 12年来 ,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 5 18万km2 ,已治小流域年土壤侵蚀量减少近 80 % ,农民年人均增收 2 0 0元。全市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监督机构 ,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行业骨干队伍。新世纪初期拟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水土保持投入 ,强化监督执法 ,提高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 ,依法开展水土流失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为了加快全省水土流失地区的治理步伐,近年来,省有关单位进行了下列工作:编制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治理,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重点流失区的防治工作。在治理方向上,江苏省着重山丘地区的坡耕地改造,山丘、平原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及对开矿、采石单位的管理等项工作。经过努力,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并取得了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宏观水土保持监测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宏观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监测两大重要分支之一 ,在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区域生态环境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它在监测目的、对象、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与微观监测都有显著区别。关于宏观水土保持监测的理论问题可以分为关于理论的研究和区域水土保持动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而且都体现出其研究尺度的明显影响。目前在我国其研究和实践发展很快 ,多数研究都应用了遥感和 GIS方法 ,但基本理论研究还很缺乏。随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成和地球信息技术的进步 ,宏观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将继续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