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焦虫病是由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焦虫虫体产生毒素,抑制破坏红细胞使造血系统遭到破坏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传染病,此病呈急性过程,发病率高,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给养牛业带来很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3.
4.
乳牛焦虫病是通过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已成为安溪县乳牛死亡的一种主要疾病。现将笔者几年来的诊治情况及体会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凤城镇乳牛饲养户吴某2001年8月、9月分别从莆田涵江引进2头初产乳牛,几天后发现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体温升高,产奶量大幅下降,请兽医用林可霉素 相似文献
5.
6.
王传超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7,15(4):50-51
1发病情况地处淮河南岸皖东丘陵地区的五河县朱顶乡存在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由来已久,每年7~9月都有本病散发,当地人称焦虫病或红尿病。近年来,朱顶乡功圣寺自然村大力发展草食兽生产,27户人家有黄牛(牛)82头,水牛19头,山羊近300只。2003年7月26日~8月2日,先后有26头牛发病。7月29 相似文献
7.
8.
9.
牛焦虫病是由焦虫寄生在牛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需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牛的焦虫病病原体种类繁多,异地调运常导致多种病原体同时寄生,引起混合感染,使病情加剧.2005年12月下旬贵州省县荔波县从北方引入高代杂交能繁母牛时就曾发生过牛的双芽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混合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又称牛双芽焦虫病。它是通过蜱作为传播者将病原散布而引起的。蜱的种类和分布有其地区性,蜱的活动也有其季节性,因而病的发生和流行均具有其地区性和季节性。双芽巴贝斯焦虫在牛细胞内以“成对出芽”生长繁殖,已证明在蜱体内是经虫卯传递的。 相似文献
11.
12.
1临床症状体温达40 ̄41.5℃,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胃、肠蠕动音弱,反刍弛缓,发病初期眼结膜潮红,体表淋巴结肿大、硬固,粪便干燥,行走无力;发病2 ̄3d后,迅速消瘦,可视黏膜苍白,皮肤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并出现特征性的血红蛋白尿;发病后期,肌肉震颤、卧地不起、呼吸困难、衰竭死亡、死后鼻孔流血水。2剖检结果肺水肿,肺间质增宽,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泡沫。心冠充血、出血,心肌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心室、心房内膜出血严重。肝脏肿大,呈黄色。脾脏边缘梗死、肿大。网胃出血,皱胃有大面积出血,多处小面积溃疡。肾脏无眼观病变。膀… 相似文献
13.
赵鹤庭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4):66-66
牛焦虫病是由双芽贝斯虫或牛巴贝斯虫寄生于红细胞内,需经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牛血液原虫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稽留,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精神沉郁,呆立不动或卧地不起,反刍停止,食欲减退,且排出血红蛋白尿,机体明显消瘦,贫血不断加重,并引起黄疸。该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焦虫病是牛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于1992年首次在我国发生,随后国内陆陆续续均有相关报道。该病是牛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通过媒介昆虫蜱叮咬传播,常见于森林茂密或放牧的地方,有明显的规律性。本文通过对普洱市某地发生的一起走私牛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诊断结果显示该批牛患有焦虫病,且是一起典型的动物性输入性疫病。本文旨在为养殖场(户)对牛焦虫病防控提供指导,并提出边境地区肉牛贸易、流通风险防控意见建议,供肉牛养殖户和从业人员参考,从而保证养殖场(户)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绵羊焦虫病是由焦虫(巴贝斯虫或泰勒虫)寄生在羊体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特征是:高热、黄胆、贫血、部分偶见血尿,该病传播快,发病率高,病情重,常危及养羊业的发展。笔者在今年6月份间在我市某一养羊户中诊治3起病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吉林市船营区欢喜乡远达村几户饲养户 ,于2 0 0 2年 7月 2 4日从外地购入 5 0余头 ,年龄 2~ 3岁 ,夏洛来杂交母牛。引入第二日 ,畜主即发现有少数牛出现咳嗽。以后迅速增多 ,食欲渐减且体力不支。经自行采用抗生素治疗几日 ,疗效不显。至第七日 ,邀笔者就诊。而此时 ,全群已有 80 %的牛出现症状。症见 :体温 38.5℃ ,呼吸 62次 /每分钟 ,心跳 96次 /每分钟。患牛站立时 ,呼吸稍快 ,心搏快而无力 ,颈静脉时有阳搏。眼结膜、阴道黏膜呈污黄色 ,严重者 ,鼻镜、眼睑周围也呈暗白微带黄色。一经运动 ,尤其做一坡运动之后 ,心跳骤然加快 ,呼吸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