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紫红薯色素的提取和精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用树脂和凝胶层析法提取和精制紫红薯色素。实验结果表明:X-5树脂在吸附液pH为4.吸附流速为2.0mL/min时吸附能力较强;在室温和解吸流速为1.5mL/min的条件下.以φ=60%乙醇作为解吸剂时洗脱效果最好;采用凝胶层析法色素的色价达到49.66。  相似文献   

2.
紫山药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紫山药(Dioscorea alata L.)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的原理,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因素3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优化紫山药多糖提取条件。[结果]紫山药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间80 min、料液比1∶40(g∶m L),在此条件下,紫山药多糖的得率为8.76%。[结论]研究可为紫山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紫红薯色素提取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用2种提取工艺并进行比较,以期能获得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水溶水浸提取工艺和酒精水溶液提取工艺对紫红薯色素的提取进行研究与比较。[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水浸水溶提取工艺的样品色价为2~5,而采用酒精水溶液提取工艺的样品色价为10。[结论]酒精水溶液提取工艺明显有利于紫红薯色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测定紫山药色素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性功能.[方法]以乙醇为溶剂提取紫山药色素,AB-8大孔树脂制备纯化物,采用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法、测定还原力等体外试验方法研究其时自由基体系的抗氧化作用、还原力大小.[结果]试验表明,紫山药色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纯化后抗氧化能力增强.纯化后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略低于Vc,当纯化物浓度高于0.7 mg/ml时,其清除率高于VC;当纯化物浓度达到5.0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5%,高于Vc(92%);浓度高于2.0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与VC相当.[结论]研究可为拓展紫山药色素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人员和食品行业的技术人员提供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紫甘薯色素为水溶性的红色素,属于花青素类物质。本文研究了紫甘薯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的pH值为3,提取时间为120min,提取温度为60℃,物料比为1︰20,提取率为17.3mg/100g。紫甘薯色素对温度、光、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紫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紫山药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从优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4个工艺参数对紫山药中的粗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极差分析表明,对多糖得率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3.5 h,温度85℃,乙醇浓度85%,液料比60 ml/g,按此条件提取多糖得率为5.39%。[结论]研究可为山药多糖水提醇沉工艺参数的优化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紫山药花色苷生物酶法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紫山药花色苷生物酶法提取工艺.[方法]选择纤维素酶及果胶酶对紫山药花色苷的提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纤维素酶法提取紫山药花色苷的工艺进行优化,选用酶用量、时间、温度、料液比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纤维素酶能显著提高花色苷得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方案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 min,酶用量2.0%,料液比1∶15 g/ml.[结论]研究可为紫山药花色苷的提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紫甘薯色素提取工艺及保健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工艺以及不同提取溶剂、物料配比、温度对色素提取产率的影响,确定了甘薯紫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研制出紫甘薯保健饮料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9.
紫山药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常规水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紫山药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与影响因素进行筛选与优化,并对所提取的粗多糖进行了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常规水提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160 min、加水量60 ml/g,粗多糖平均得率为5.65%;超声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1 000 W、超声波处理时间10 min、加水量35 ml/g,粗多糖平均得率为8.35%.试验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有利于紫山药多糖的提取,且所提取粗多糖的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抗氧化性优于传统水提法提取的粗多糖和维生素C.因此,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适用于紫山药多糖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暴海军  袁红波  李静  张建霞  薛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86-12387,12399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紫甘薯花色苷色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原料、色素提取和纯化方法、组分、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及生理学功能等,为该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波提取红蓝草紫色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蒸馏水为浸提剂,微波法提取红蓝草(Peristrophe roxburghiana)紫色素,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是微波功率480 W,微波提取时间85 s,料水质量比1∶15。在此条件下进行放大试验,从200 g红蓝草中提取获得5.68 g紫色素晶体。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紫玉米芯色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找出紫玉米芯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紫玉米芯色素提取液吸光度为提取得率评价指标,对超声波提取法、纤维素酶法、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的色素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提取效果最好的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的提取条件即超声波功率、温度、时间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紫玉米芯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 g/L纤维素酶溶液,在pH值5.0、温度50℃条件下酶解30 min,然后在超声波功率250W、温度40℃下处理15 min,紫玉米芯色素提取得率达到16.7%.  相似文献   

13.
花生红衣为豆科植物花生的种皮,对其研究和应用可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采用浸提法从花生红衣中提取红色素,并对花生红衣中红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 g∶15 mL(花生红衣∶乙醇),乙醇体积分数60%,pH 6时,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乙醇萃取法从红蓝草(Peristrophe roxburghiana)中提取紫色素,研究了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红蓝草紫色素具有较高的耐光性和耐热性;其在pH 5~13时比较稳定,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稳定;耐氧化性较差,还原剂对紫色素有保护作用;食品添加剂蔗糖和山梨酸钾对紫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而柠檬酸和维生素C会与紫色素发生作用或造成紫色素的降解;Na+、Zn2+、K+、Mg2+和Ca2+5种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及色泽无太大影响,而Cu2+、Al3+和Fe3+3种金属离子会导致紫色素变色和(或)吸光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紫山药属山药的紫红肉品种群,因其块茎呈紫红色且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滋补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目前全国多地都积极开展了紫山药的种植和研究工作,但仍存在特色品种较少,农户种植多为地方农家种,品质产量差异较大,消费者对紫山药的认识度偏低,部分地区栽培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深加工产品较少,附加值不高,产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及文献调研,综述了近几年紫山药的种质、栽培技术、种苗扩繁,化学成分包括花色苷、多糖、尿囊素、薯蓣皂苷、糖蛋白、酚酸、主要营养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加强资源收集评价与特色品种选育,加强功效药理与保鲜加工研究,推进规范化种植,提高产品附加值,以促进紫山药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紫甘薯色素在块根中的分布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引进的紫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甘薯紫色素的稳定性和在块根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甘薯紫色素属于花青素,其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对热、氧化剂、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较强,是理想的食用天然色素。甘薯色素含量为表皮>皮层>整薯>中心薄壁组织。引进品种种子岛紫整薯的色素含量比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山川紫高61.13%,块根产量比山川紫高11.91%,可代替山川紫作为色素专用品种加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7.
紫甘薯红色素提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甘薯为原料,研究了溶剂浸提法、超声波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对紫甘薯红色素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溶剂浸提法虽提取率较高,但提取时间较长;超声波萃取法的提取率较低;微波萃取法是一种较好的提取方法,在1.0%的柠檬酸水溶液,料液比1:40,微波辐射功率700W,辐射时间45s的条件下,提取3次,提取量可达到9.469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