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浓缩茶浸取基本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应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实验设计,对浓缩茶浸取温度(X1)、用水量(X2)、浸取时间(X3)和用茶量(X4)等浸取基本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浸取的四基本因素和浸出浓度、浸取率的数学模型。初步确定了浓缩茶浸取的较优工艺参数和基本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茶水比例、溶剂浓度为试验因素,采取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法,建立了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浸取率的回归方程,选取了较优处理组合,并进行了浸取次数对浸取物浓度和浸取率的影响的试验。为深入研究茶多酚提取技术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溶剂浸取法提取文冠果油并优化提取工艺,提高文冠果油的得率。【方法】以提取率为因变量,在无水乙醇、正己烷、环己烷、石油醚、乙醚及二氯甲烷之中选择提取效果最佳的浸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料比、浸取时间、浸取温度三个变量对文冠果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试验选取环己烷为最适合的浸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在液料比为4∶1,浸取时间为3.0 h,浸取温度为70℃时,提取率达到最大值为30.02%。【结论】优化溶剂浸取法提取文冠果油的工艺,为文冠果油的工业提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影响抽提条件的浸泡时间、抽提时间、茶液比为试验因素,以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提取率、产率与纯度分别作为试验指标进行试验,提出了综合提取的最佳抽提工艺条件,为茶叶成份综合提取技术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浓缩山药粘液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型板式超滤/纳滤器对山药粘液质浸取液中的粘液蛋白质进行浓缩提取,研究不同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6.
黄红英  邓斌  周芸  余瑞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79-5881
[目的]研究香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以期为香椿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香椿叶中的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浸取温度与浸取时间4个主要因素对香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了香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香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浓度为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5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0h,此条件下香椿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5.84%。[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重复5次试验,总黄酮的平均得率为5.84%,故该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特有的一类化合物,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抗菌作用及消除体内自由基、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以茶多酚为主体的茶提取物也已进入了商品化生产,研究茶多酚的浸取方法在茶多酚制品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已报道的浸取方法有: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吸附分离浸取法、树脂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浸取法、超滤膜法及超声辅助浸取法等。本文就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流程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带状蜈蚣藻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对热水浸提法提取带状蜈蚣藻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带状蜈蚣藻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是提取料液比,其次是温度,再次是浸取时间.优选方案为料液比1:70、浸取温度95℃、浸取时间4.5 h、醇沉浓度95%.在此条件下,带状蜈蚣藻多糖提取率为20.20%.采用紫外检测和茚三酮法检测.未见多糖含有核酸、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速溶茶等茶饮料的兴起,茶香气回收技术也成为现阶段研究的一个热点。香气的富集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冷凝回流的方式富集其中的香气成分,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技术对所富集的香气成分进行解析。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NaCl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在响应面试验数据中筛选出31种被检出率大于50%的香气化合物,并获得普洱茶冷凝回流茶香水最优前处理条件。使用最优萃取条件检测普洱茶茶叶和从茶叶中提取出的冷凝回流茶香水,结果显示提取出的茶香水中挥发性化合物比茶叶原料多52种,且其主要香气物质与茶叶基本一致,含量最高的物质均为甲氧基苯类,在茶香水中以花香和果香为主的酮类物质与其他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了9.01倍,使回收的普洱茶香水具有陈香、药香、木香、花香、果香等特征香气。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普洱茶冷凝回流茶香水的萃取条件、茶叶香气富集技术以及普洱茶冷凝回流茶香水的香气成分,为普洱茶香气回收应用以及后期普洱茶香气释放规律及香气释放的影响因素解析提供理...  相似文献   

10.
野葛根中提取分离葛根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葛根素在水和正丁醇中溶解度都小的特点,试验采用乙醇浸取野葛根,浸提液浓缩成浸膏状,用正丁醇溶解浸膏,将其溶解液用水萃取,水萃取液再在正丁醇中反复萃取,正丁醇萃取液经三氧化二铝柱脱色、减压浓缩、抽滤、干燥、溶解结晶得葛根素精品。以薄层层析色谱上葛根素荧光成分的消失作为提取的终点,结果表明:葛根素收得率为1.41 %,纯度为97 %。  相似文献   

11.
评茶用水对名茶感官评价和成份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验采用5种敢自不同水源的水.冲泡两种名茶,通过对水质的分析和名茶主要成份没出率的测定.探讨了不同评茶用水及名茶种类对冲泡后茶汤的滋味、香气的感官评价,以及成分浸出率的影响,本文为研究名茶冲泡方法和审评技术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黑茶成品氟的浸出浓度、原料含氟量及制造中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浸提方法对氟的浸出率的影响,不同产地与老嫩的原料含氟量的差异和制茶中氟的变化规律。采用茶水比为1:50、煮渍30分钟浸提法所得茶汤与黑茶实际饮用的茶汤氟的浓度相当。通过原料拼配或改进加工技术有降低黑茶游离氟含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两家茶厂的红、绿茶在不同加工工序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在发酵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在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品茶中,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减少,但仍高干鲜叶中的含量。正是由于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对最终形成红、绿茶芳香、清醇、鲜爽的风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及主成分方法对《茶树良种苗期生物产量与光合特性的 相关研究》一文(表1)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茶树生物产量直接的 主要因素是气孔导度(X3)和单株叶干重(X6),茶树单株苗干重(Y)的预测回归 方程是 =-0.2869+26.5849X3+1.9647X6,并且指出对于多元相关变量采用 简单相关分析剔除变量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省茶园对农药的施用。不按安全标准的使用,致使农药残留量超标。本文对四川省主要茶区茶叶农药残留量状况进行了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以川西茶区5个栽培品种为材料,调查分析了各品种春梢伸育的动态。结果表明,在川西海拔1060m的地域条件下,各品种的春梢生育期和生育强度有明显的差异,福鼎大白茶仍具早萌、展叶快、可早采的优良性状,名优茶开采期比其余品种早6~10天。5个品种的越冬芽从萌动到形成一芽一叶新梢需19~26天,活动积温150~220℃;形成一芽三叶新梢需37~53天,活动积温330~510℃。故高海拔茶园名优茶的开采期普遍较晚,应采取早萌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以便早采、多产名优茶原料。  相似文献   

17.
杀青叶水分及品质与蒸汽杀青机优化组合工艺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L8(27)研究了滚筒连续蒸汽杀青机轴转速、筒转速和筒倾角的优化组合与杀青叶水分及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轴、筒转速大,杀青叶水分含量低,茶叶品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