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恒松  李炳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47-3152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灵魂.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中国特色旅游的要求,也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发展经济的强有力措施.黔东南地区发展旅游应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导向,凭借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开发原生态旅游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入境旅游战略等三个战略,着力建设两个发展模式: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和生态城镇发展模式,以打造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提升黔东南旅游形象,让黔东南成为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是该地区众多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交融及抗争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类型。初步研究发现: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糯稻文化在黔东南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说明黔东南糯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形成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依赖于自身的生物条件和时自然生态的适应外,还主要取决于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是该地区众多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交融及其抗争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类型。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糯稻文化在黔东南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这说明黔东南糯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形成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依赖于自身的生物条件和对自然生态的适应外,还主要取决于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然而,随着环境的恶化、外来文化冲击和新栽培稻种的推广,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和糯稻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传承和保护这种原生态民族文化并促进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扬原生态民族文化;二是要用传统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研究该地区的糯稻(特别是糯禾)遗传多样性资源;三是要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探索适合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的新型农家管理保护模式。正确认识原生态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在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为寻找更多的新途径来保护稻种遗传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禾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是支撑当地苗族、侗族人民生存的文化,它体现了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有机统一.禾能适应冷、阴、烂、锈等恶劣环境的稻田.摘禾、禾晾和禾仓的收储方式独具特色.禾改粘、粘还禾反映了当地群众对禾的依赖.黔东南苗侗民族是禾(糯)文化的传承者.当今世界糯稻栽培圈已逐步减少,而黔东南却以禾的形式把这些糯稻完整保存下来,它在中国稻作文化中独具特色,是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5.
王宇丰 《古今农业》2013,(3):97-104
通过人类学的文化结构视角,抓住糯稻这个核心,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梳理黔东南地区的传统稻作文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贵州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更系统地挖掘蕴含其中的民族文化功能,并揭示在当下社会变迁中保护和传承该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民族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各方面优势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发挥优势,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以期对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本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化生态的视角下,从相对封闭与开放的地理环境方面,动态地分析了黔东南州苗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苗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对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作用巨大。为了探析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及路径,从深度游的视角出发,运用实地调研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贵州黄岗侗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存在传承环境复杂、传承创新不足、现代生活方式的引入正破坏民族文化等问题。基于此,深度游商家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开发民族文化特色产品,打造文化品牌;村民应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拓展、游客体验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重现再生产功能;政府要建设好生态文化保护区,保留原生态自然景观、生产、民宿以及节庆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深圳仍被外界誉为“文化沙漠”的城市。为了证明深圳是有文化内涵的城市,以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切入点,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分析深圳市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的基础上 ,认为城市化发展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面、管理机构和研究团队方面、以及后备力量和普及度方面还 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根据深圳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项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政府重视加大保护力度, 拓宽传承的路径和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庆阳窑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窑洞是甘肃庆阳地区的传统民居,也是一种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堪称陇上景观之一绝。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别窑建房"、"弃窑下山"、"离窑就塬"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潮流,传统窑洞正面临严峻的困境和挑战。发展和保护窑洞民居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窑洞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晓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525-6527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内容、意义、存在的问题、对策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文化传承方面,指出研究者的主要方向集中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由于研究课题的复杂性,还可以继续在广度与深度上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218-219
少数民族地区人居环境的改造有效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居住及景观美化、促进其相关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本文以重庆少数民族地区为例,人居环境的改造通过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使农民从文化旅游获益,使外出劳动力减少,同时村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有所提高,会自觉地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可行之路。本文根据乡村承载的文化特征,梳理山东文化资源优势,总结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的问题。根据空心村的现象,说明文化振兴有赖于外部因素的作用,提出乡村旅游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策略,即空间活化设计原则,提高产品的体验性与感动性,打造商品化渠道,推进土地流转,缔造旅游工匠精神,以期为我省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东海岛屿文化是我国海洋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洋岛屿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文章概括了东海岛屿文化历史坐标,分析了东海岛屿文化的特色之处,并研究了东海岛屿历史对其文化特色形成所起的作用,并对东海岛屿文化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加强东海岛屿文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近几年随着喀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的维吾尔族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着种种危机,作为当代文化工作者,如何破解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文化危机,使之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崇拜是文化传承基础,体现为传承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体现在物化精神崇拜和民族精神崇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来自崇拜原动力;现代社会要处理好文化崇拜与文化传承关系体现在崇拜与迷信、崇拜与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崇拜传承研究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杰 《新农业》2022,(2):93-95
传统农耕孕育民族文化,保护传统农耕也即保护民族文化.贵州境内尚存一定数量的资源禀赋极高的传统农耕存留区,在不改变其自然变迁趋势的前提下,其存续前景不容乐观.对此,应通过农旅融合手段重构传统农耕的活态传承机制,进而重构民族文化可持续传承机制.依托价值观照、过程收益、主客共享等运作要素,农旅融合促成了传统农耕活态传承机制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现实要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日渐深入,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在社会各界均得到了大力重视,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为了更好地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文化传承,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以玉树地区实际情况为例,研究玉树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情况。玉树虽然在传统村落保护以及文化传承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共享生态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做好旅游业的适度开发以及发展、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修改维护、强化古民居建筑空间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鼓楼是侗族文化的标志,是侗族村民其特有的精神文化家园,也是侗族村主要的文化交流地,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但鼓楼文化受到现代化的冲击。通过对占里侗寨的调研发现鼓楼文化的传承在传承人、传承功能、创新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制定合理行业标准,完善政府扶持机制,建设配套基础设施等促进乡村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自古以来就有着厚实的传统文化底蕴,提起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地方戏曲自然榜上有名。安徽省的戏曲艺术丰富多彩,比如家喻户晓的徽剧黄梅戏,庐剧泗州戏、青阳腔花鼓戏等,上述戏剧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均给自己的艺术剧种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各地政府都把传承和保护其戏曲艺术列为其紧要的文化重任。本文对安徽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际性的解决对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