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正蜜蜂群势是指一群蜜蜂中工蜂个体的数量和密度,是反映蜂群繁殖力和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蜜蜂群势强盛是养蜂优质高产的基础。蜜蜂群势随气候和蜜粉源等的周期性改变而有规律的变化。影响蜜蜂群势有蜂王产卵力、蜂群哺育力、工蜂寿命和蜂群分蜂性、管理方法等因素。一、蜂群中何为"势"蜂群群势,什么是势?我认为,中蜂每群3~4框、意蜂每群6~8框为基本群;蜂略多于脾为基本势。高于这一指标为强群,低于这一指标为弱群。强群在采  相似文献   

2.
<正>当春季春暖花开蜜涌粉足,蜂群群势开始增殖壮大的时候,蜂群会出现分蜂的现象。自然分蜂是蜂群在自然情况下群体增殖的途径,是蜜蜂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但对人工饲养下养蜂管理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会减少蜜蜂数量,影响养蜂生产效益。为此应要首先了解蜜蜂发生自然分蜂的原因,熟知分蜂的一系列征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蜜蜂"爬蜂病"一直是蜂群管理中最让养蜂人头痛的一大病害."爬蜂病"的发生与否不仅关系到蜂群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养蜂经济效益."爬蜂病"的发生,除了与细菌、病毒、气候及管理不善有关外,蜂螨的危害,也是造成"爬蜂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燕海平 《中国蜂业》2023,(10):18-19
<正>每年的春末夏初蜂王和一部分蜜蜂飞离蜂群,另建蜂巢组成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即将羽化的新蜂王,一群分为两群,这就是蜂群的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蜜蜂繁衍的本能,蜜蜂靠分蜂来实现蜂群数量的增加,有效补偿由于病害、敌害、饥饿等原因造成的蜂群损失。但自然分蜂会给蜂群繁殖和养蜂生产带来损失,在养蜂生产中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自然分蜂的发生。一、自然分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5,(7):27-29
<正>蜜蜂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时,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简称分蜂。分蜂能扩大蜜蜂群体,是蜂群自然增殖的惟一方式。分蜂活动可使蜂群数量增加和分布区域扩大,促进蜜蜂种群繁荣。但是,分蜂对养蜂生产影响很大。在分蜂准备期间蜂群呈怠工状态,减少采集、造脾和育虫,限制蜂王产卵,蜂群的这种"怠工"状态在蜂学术语中称为分蜂热。如果分蜂发生,将使原群的群势损失一  相似文献   

6.
罗林钟 《蜜蜂杂志》2014,34(10):27-27
<正>入秋以后,外界蜜粉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王浆、蜂蜜等蜂产品的生产逐步转向蜂群越冬准备,特别是转地养蜂户,从9月开始,陆续从外地转回,准备蜂群的越冬。从近年来养蜂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11月是蜜蜂农药中毒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粉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蜂粮贮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而蜂群整体抵抗力却相对较弱,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帮助广大养蜂人员特别是初学养蜂者正确认识意蜂、了解意蜂、选择意蜂、养好意蜂并抓好意蜂早春蜂群的科学饲养管理,夺取湖南第一个油菜花期乃至全年赴全国各地养蜂生产大丰收与提高蜂产品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将自己多年在养蜂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怎样正确认识意蜂、选择意蜂和抓好意蜂早春蜂群的科学饲养管理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各位同仁,供大家参考与分享。1认识与了解意蜂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原产地意大利亚平宁半  相似文献   

8.
沈育初 《蜜蜂杂志》2007,27(10):23-23
盗蜂对养蜂人来说颇感烦恼.蜂场内蜂群无论被盗、互盗、作盗他场都不是好事.产生的危害、后果,养蜂人是不愿意看到的.然而蜜蜂行为是经过千百万年物种弱肉强食、残酷竞争、适者生存进化而来的,因此养蜂人必须遵循蜂群生物学的养蜂法则去管理蜜蜂,把蜜蜂当成"对人类不可或缺的有益生灵",无论是"他盗我"还是"我盗他",都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心态,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及时平息、制止盗蜂.  相似文献   

9.
盗蜂对养蜂人来说颇感烦恼.蜂场内蜂群无论被盗、互盗、作盗他场都不是好事.产生的危害、后果,养蜂人是不愿意看到的.然而蜜蜂行为是经过千百万年物种弱肉强食、残酷竞争、适者生存进化而来的,因此养蜂人必须遵循蜂群生物学的养蜂法则去管理蜜蜂,把蜜蜂当成"对人类不可或缺的有益生灵",无论是"他盗我"还是"我盗他",都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心态,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及时平息、制止盗蜂.  相似文献   

10.
蜂种是养蜂的基础,在相同的蜜源、气候、饲养管理条件下,一个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快慢、蜂产品产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该场蜂种的好坏。一个好的蜂种,蜂群繁殖快,产量高,直接关系到养蜂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蜜蜂7千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养蜂。至今有33年,时光流逝,岁月蹉跎,虽然我的师傅、师姐、师弟们早已先后转行,只有我守着清贫,与蜂为伴。每当空闲之余,夜深人静时回忆几十年的养蜂生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其中一次生死营救最让我难忘……由于喜树是地域树种,它的花里有一种生物碱,蜜蜂采集了会给蜂群带来极大的危害(笔者写的"喜树花期的蜜蜂管理"一文发表于《蜜蜂杂志》1990年12期上),所以我们不得已每年7月初将蜂群转运到比较安全,远离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应尼勒克县蜂业发展办公室邀请,蔡继红、胡彦召、赵志礼3位专家不顾路途遥远赴新疆尼勒克县种蜂场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及蜂群黑化鉴定工作。专家们为该县乌拉斯台乡、种蜂场两地150位基层蜂农进行"蜂群的周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蜜蜂病害与预防、蜜蜂饲料,春季繁蜂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专题培训。培训现场专家与蜂农进行互动交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西方蜜蜂"蜜粉高产"蜂种进行区域适应性分析,将"蜜粉高产"蜂种从吉林养蜂研究所引入云南省红河蜜蜂综合试验站西方蜜蜂示范蜂场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群,通过在当地饲养,观测其综合情况,研究其繁蜂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蜜粉高产"种蜂王能成功融入西方蜜蜂蜂群,蜂王产卵正常,工蜂数量不断增加,"蜜粉高产"蜂种群的产卵、孵蛹、成蜂率和产蜜率高于西方蜜蜂蜂群。  相似文献   

14.
我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养蜂至今已有30余年。刚开始养蜂的十多年间,年景好,蜂群很少发病,蜂螨也好治,管理蜂群的主要任务是造脾、加脾和取蜜。随着养蜂时间的积累,由于外来转场蜂群的干扰和自己的几次小转地,蜂群染病了。其中有2年几乎“全军覆没”。那些年,我买了许多关于蜂病防治的书籍和光碟进行学习,又将病蜂寄往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化验,结果是细菌、病毒、孢子虫3种病菌都有。在此后的这些年里,养蜂的主要任务就是与蜂病作斗争了。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专业养蜂者 ,我的养蜂经历是充满曲折与艰辛的。1985年我嫁到柴河林业局卫星林场 ,父亲陪送我30群蜂。丈夫没接触过蜜蜂 ,很怕蜂螫 ,所以反对我养蜂。我从小受家庭的熏陶 ,酷爱蜜蜂 ,丈夫也就不再阻拦了。为了养蜂 ,我想晚些生孩子 ,丈夫坚决不同意 ,因此生了一个。经过一番艰难曲折 ,蜂群买了回来。丈夫有他的工作 ,我既要抚养孩子 ,做好家务 ,又要管理蜂群 ,其劳累可想而知。由于卫星林场地处张广才岭主峰 ,长年阴雨连绵 ,4年过去了 ,养蜂一直没有盈利。我同丈夫商量回家乡虎林去养蜂 ,丈夫同意了 ,但是婆母坚决反对。受母…  相似文献   

16.
<正>人工饲养的蜂群除了遵循蜂群生物学规律外,还要了解人为地干预蜂群后所产生的现象,以利于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一要合理调节巢温防热伤。生理状况不同的蜜蜂需要不同的温度环境。巢温超过蜜蜂生理适应限度时,蜜蜂寿命缩短,这种损失简称"伤热"。传统养蜂法调节巢温时宁热勿冷。科学的方法是依据"蜂多于子脾,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蜂业》2016,(9):35-36
<正>今年开春,到我单位买蜜蜂的人很多,问及购买蜜蜂原因:5%的客户是想从事养蜂,认为养殖蜜蜂有保障,产品耐贮存、价格稳中有升,风险低于其他养殖业;80%的客户,蜂群弱小,用于补充蜂群;15%的客户,蜂群整场死亡。造成蜜蜂弱小与死亡的原因是:2%的养殖户是对蜂群秋季繁殖管理松懈,意识淡薄。石楼县部分蜂农是代表,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蜂人,他们把蜜  相似文献   

18.
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养蜂出现的新问题,以加强管理作为切入点,经过多年生产实践,阐述了蜜蜂健康饲养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蜂群饲料、早春繁殖、蜂病防治、蜂王管理、运蜂措施、异常天气下蜂群管理措施、场地选择、生产的要求、蜂巢的控制等。通过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较好地控制了早春大规模"爬蜂病"、白垩病的发生,提高了油菜蜂蜜的产量和质量,为饲养健康、强群蜜蜂,增加全年的养蜂效益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是在蜜蜂饲养过程中,利用其自然分蜂的特性,根据外界气候、蜜源和蜂群状况,有计划地将l群蜜蜂分成2群或多群的蜂群繁殖方法。人工分蜂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养蜂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养蜂效益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养蜂生产中"分蜂热"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环境影响、蜜蜂种质特性及蜜蜂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蜂群"分蜂热"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对蜂群"分蜂热"控制方法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