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占有主导地位,而双方之间高违约率却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建立了公司与农户双重违约原因的解释结构模型,揭示了双方违约原因之间的关系结构,找出了影响双方违约的源头原因、表层原因、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该研究结果为降低公司与农户违约率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是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模式,合作双方通过签订互惠契约进行交易,这种直接对接的合作方式促进了农户增收,稳定了公司采购渠道。但在实际合作中,双方利益冲突明显。因此,根据生鲜农产品的特点和市场价格的动态特性,分析公司与农户双方因利益冲突的违约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建立灰博弈模型,分析在市场动态价格下影响公司与农户博弈结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使公司与农户双方绩效最大化的策略和措施,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双方违约成本和设置合理的农户奖励补贴,可有效降低双方违约率。“公司+农户”订单型农业在市场动态价格下,制定合理的奖励补贴和违约处罚金,使履约的收益大于违约的收益时,公司与农户双方都履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协调,保证了双方合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订单合同中的未来农产品价格难以确定.客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加之企业与农户缺乏法制道德观念+政府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因素,导致“订单农业”中违约行为屡屡产生。然而一种新型的订单模式变破.有效的解决订单违约行为的产生.协调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约束双方的违约行为,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订单农业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而订单农业违约率过高是目前影响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最根本和最迫切的问题。当市场价格高于合约价格时,农户可能会违约;当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时,企业可能会违约。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的几种模式("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农户+公司+农发行"1模式、"农户+公司+期货公司"模式、"农户+公司+农发行+期货公司"模式),指出每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综合比较各种模式得出,农产品期货参与农业产业化的模式为最佳模式,并对该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司+农户型经营组织违约预防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春龙  江帆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211-213
公司与农户之间高违约率的事实,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的难题.通过指出"公司+农户"型经营组织违约现状及危害性,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违约率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型经营组织的对策,力求构建有效的预防违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司+农户"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发展,其高违约率、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不稳定性等问题也暴露出来。农户的公平感知正是影响履约率和供应链运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基于公平感知理论,从合作关系投入、风险分担机制、收益合理判断参照点选择、公司机会主义行为和合作关系互动等角度来探讨"公司+农户"供应链背景下影响农户公平感知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公司+农户"模式存在的双重道德风险及公司和农户的时间偏好成本,通过静态博弈模型揭示"公司+农户"模式履约率不高的原因在于市场风险的存在,即市场价格的波动,契约稳定的市场价格是一个区间而非一个特定数值。同时分析违约金额、市场交易成本和时间偏好成本对契约稳定的价格区间幅度的影响,发现违约金额、市场交易成本和时间偏好成本正向影响契约稳定的价格区间幅度。  相似文献   

8.
“公司+农户”模式稳定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艳爱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5):229-230
“公司+农户”模式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采用率最高的经营模式之一,学者们从交易成本理论、关系契约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等不同视角对该模式的稳定性研究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市场不确定性、契约不完备、履约机制不完善以及利益驱动与利益分配是导致公司与农户之间违约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产品和资产的专用性、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合同条款的设计、“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农户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公司+农户”模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制定规范完善的合约、增加专用性投资、组织形式创新以及关系治理等策略,可以提高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履约率,增强“公司+农户”模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贵州生态农企与农户博弈关系及稳定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生态农企通过与贫困农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方式助推农户增收。但传统的"生态农企+农户""生态农企+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与农户双方的博弈结果失衡或者不可持续,未来"政府/党建+生态农企+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可能成为利益联结机制优化的有益选择。文章通过博弈模型找出导致生态农企与农户契约关系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并从政府、合作社和农业协会多元主体协作治理角度提出改善博弈条件,促进农户实现收益稳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规避公司与农户双重违约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中,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公司与农户之间经常发生相互违约行为。以委托一代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公司与农户之间博弈模型,分析了公司与农户违约行为的根源与规避这种行为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320-4321,4324
基于微观经济学视角,对"菜贱伤农"进行了理论分析,追溯了"菜贱伤农"的实践原因,指出"菜贱伤农"是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市场价格发挥作用自动均衡的一种结果,实际反映的是菜农面临的市场风险以及我国在农产品产销信息管理和价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保障菜农利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释政府金融干预行为的理论渊源,接着分析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基层政府的借方替代行为和干扰金融交易双方的行为,最后解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3.
王宇丰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5):203-208
粮食作物大规模改种的发生有其动力机制,黔东南的“糯改籼”就由政策实施、农技推广、人口增长、农民外流、商业开发和环境变化等6大动力联合推动。通过对动力格局的分析,解释了“糯改籼”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维度列举了实施改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因地制宜、自愿参与、永续发展等3个原则作为建议,为民族地区更好地制定粮作改种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永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26-21427,21429
以失地农民法律权利弱势为视角,对失地农民及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了法学解析,对当前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法律权益受损的具体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法律权益的途径,以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在行政救济中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村历史与农民现实发展的局限性,以及我国行政救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农民在行政救济中面临许多困境。因此,应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全方位措施,消解农民的行政救济困境,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entives for pesticide use often conflict with efforts to ensure the rational and safe use of agrochemicals. This paper analyzes agricultural credit requirements that obligate farmers to use large inputs of pesticides. It discusses the rationale and background for these kinds of agrochemical incentives and gives specific examples of quantities of chemicals required from bank guidelines in Central America. It is argued that this policy is inappropriate for the interests of both farmers and the wider public, for several reasons, which are summarized. Policy changes, such as eliminat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chemicals and establishing incentives for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re suggested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17.
目前政策确认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将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 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运用产权 理论来分析此次农村土地改革的原因,使得农户在明确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同时,促进农地的有 效流转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分析农户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选择不同销售模式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用实证数据加以验证,为提高农产品运销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以海南芒果果农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和实地考察,总结当前芒果果农销售农产品的主要模式,并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农户选择销售模式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Logit模型验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教育程度、风险态度、进取心态、获取信息难度、社会认同五个因素对农户选择不同销售模式的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户选择"地头市场"模式而不选择"批发市场"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新模式不够了解、惧怕承担风险和受到舆论压力。因此,政府应在农村地区加强宣传教育,扶持农业带头人,以促进新型销售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农户小额信贷违约风险防范机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姣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52-1054
分析了小额信贷运作过程中的违约风险存在的成因,主要是小额信贷管理水平低,缺失规范制度;小额信贷业务缺乏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的征信制度导致评级失真;借款人信用不确定引致违约风险。分别建立了静态的和动态的博弈模型,对小额信贷违约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只要能保证农户违约所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潜在损失N、小额信贷机构追讨成功的概率Q、小额信贷发放机构追讨成功会对农户施加惩罚的成本S都增大,在小额信贷运作过程中,就必须要增加一种约束机制———可置信的战略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健全关于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信用奖惩机制;加强信贷员在小额信贷实践中应有作用的发挥;广泛推行农村"小组联保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20.
Third World farmers are faced with development projects that foster one-way information flows from the government or organization to the farmers, despite the scholarly and practical interest in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model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why development projects do not better support power-sharing and proposes introducing sensemaking methodology into the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stage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jects.Participation has been difficult to operationalize for many reasons including that communication models used in development are based on the transmission model of communication in which information is envisioned as a thing external to people and communication is the movement of that information from the source to the audience. Sense-making methodology, however, is based on a constructing model of communication in which information is conceptualized not as external to people but a result of their observing and communicating activity. Communication is a constructing process. And the audience is not the target for messages but active participants in creating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