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蛇眼蚧[Pseudaonidia duplex(Cockerell)]又名樟盾蚧,樟介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各主产茶区均有发生。衡山县1984年开始发现,1985年全县70%的茶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祝融乡茶园500亩,三分之二的茶树呈枯杆状,5%好一点也是1/3上部没有叶片,全园呈现濒于毁园惨景。全县3500亩茶园,每年被蛇眼蚧夺走近30万元的损失。为此,1987年以来,我们在严重受害的祝融乡茶场进行防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我场数百亩茶园发生蛇眼蚧,茶树被害成灾.茶叶生产遭受一定的损失。究其因,一是茶树多年肥培管理工作跟不上,加上采摘不合理,导致树势逐年衰老,抗逆力减弱;二是茶园滥施农药,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茶叶生产上原是次要的害虫,突发上升为重要害虫,这是我场蛇眼蚧发生严重为害的主要因子。为掌握蛇眼蚧的发生为害规律,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去年对该虫作了初步观察,并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程存泽 《中国茶叶》2005,27(4):13-13
茶园蚧类主要有角腊蚧、龟甲蚧、蛇眼蚧、茶牡蛎蚧、椰圆蚧、红腊蚧等,是茶树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茶园蚧类在皖南山区的茶叶产区,特别是郁闭的茶叶老产区广泛分布。被蚧类为害的茶树,芽叶生长缓慢、叶面失去光泽、易老化、产量低、质量差。蚧类以若虫、雌成虫聚集于茶树枝叶上,用针状口器吸取茶树汁液为害,使茶树树势衰弱。  相似文献   

4.
蛇眼蚧是我县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因虫体小、固定取食、不活动,往往被人忽视,造成了发生面积逐年增加,损失日渐严重,引起茶树成片死亡。因此,我所于1979年起,对蛇眼蚧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着重进行了研究。经过两年来的观察和试验,已经初步掌握了此虫的生活史和防治方法。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蛇眼蚧 Pseudaonidia duplex,又名樟盾蚧。70年代初期,特别是80年代初期,我县各茶区蛇眼蚧危害相当严重,由于虫体覆盖蜡质,终生固定不动,难以发现,如不及时抓住适期防治,将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威胁。1980年4月调查26个社队茶场17534亩茶园,危害面积达"7926亩,占45.2%,其中有10亩叶落枝枯。九里茶场6000亩有5000亩危害,占83.3%,官亭茶场4520亩,危害  相似文献   

6.
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又称角蜡虫、白蜡蚧,属同翅目蚧总科蜡蚧科,是茶树上一种主要蚧虫。国内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四川、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台湾、广东、贵州、云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区。除为害茶树  相似文献   

7.
茶垫囊绵蚧Pulvinaria psidi Mask属同翅目蚧科(Coccidae)。一九七七年在湖南洞口县茶铺茶场发现某些采摘茶园点片发生。有关该虫在茶树上发生为害的情况,尚未见资料报道。一九七七、七八两年我们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作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叙述如下: 一、为害情况茶垫囊绵蚧主要以若虫密布在茶树中下部  相似文献   

8.
茶硬胶蚧     
茶硬胶蚧 Paratachar-dina theae(Green)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发生蔓延的一种茶树蚧壳虫,为害后招致严重的煤菌附生,严重地影响茶树的代谢功能,使茶树发芽密度下降,造成茶叶产量的损失,一般可使茶叶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5—40%,是一种毁灭性的茶树害虫。此蚧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相似文献   

9.
湄潭茶树蚧类寄生蜂种类及寄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茶树蚧类的为害年复严重,尤以茶牡蠣蚧(Lepidosaphes ulmi kuw.)、茶园蚧(Aspidiotus lataniae Signorct)更为猖獗,仅湄潭茶场打鼓坡分场,受害茶园即有千余亩,其中无茶可收的达300亩左右。目前,屯子岩分场的茶棉硬蚧 (Pulvinaria Horii Kuw)、断石桥分场的茶棉硬蚧与蛇眼蚧(Pseudaonidia duplex Ckll)的危害亦相当严重。这不仅威胁当前茶叶生产,同时也给茶叶生产的发展带来颇大的障碍。 蚧类为害之所以严重,除与茶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致使树势衰弱,给蚧类的孳生繁  相似文献   

10.
茶树蛇眼蚧是我县茶树上的主要害虫,分布广,危害重。据1980年4月调查二十六个社队茶场17534亩茶园,危害面积达7926亩,占调查面积的45.2%。其中,有10亩遭到毁灭性危害。据调查,以被害株丛率10%,每亩损失干茶约5斤计算,共计损失干茶115115斤,均价每斤以2.50元计算,共损失人民币287787.50元。蛇眼蚧系1971年从福建调种侵入我县,对发生规律,防治适期不明,同时蛇眼蚧成虫体  相似文献   

11.
长白蚧是我国华东、中南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和雌成虫常年附着在茶树枝干上,吸取汁液进行危害,造成茶树衰弱,叶片脱落,以至枯死,严重影响产量。长白蚧随虫龄增大,介壳逐渐加厚,发育为成虫时要被上白色腊壳和褐色盾壳,给药剂防治带来  相似文献   

12.
茶椰圆蚧又名椰圆盾蚧、琉璃圆蚧、木瓜介壳虫等,属同翅目盾蚧科。最早发生于印度洋沿岸,包括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国家,是椰树和香蕉树的主要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包括台湾省在内的沿海各省和地区,寄主广泛。在茶树上,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茶区。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本文对茶椰圆蚧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长白蚧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附着在茶树枝干和叶脉上吸汁为害,轻则造成树势衰退,重则致使枝条枯死甚至整株茶树死亡、毁园。据多年观察与试验,该虫一年发生3代,而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是一年中的主治代,  相似文献   

14.
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ceriferus Green)又名角蜡虫,俗称“白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该虫主要为害茶树,也为害柑桔、(?)子等果木,现已成为四川省涪陵市茶园的主要害虫,据初步统计,全市3.4万余亩茶园都不同程度地遭到该虫为害,每年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由于常规农药防效较差,只有采取人工刮除或疏枝修剪等方法控制,既浪费人力,又难以根除。为此,作者于1988~1990年与涪陵市李渡烧碱厂合作,经过近两年反复试  相似文献   

15.
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属同翅目、蜡蚧科,又名龟甲蚧、白蜡蚧、日本蜡蚧等,俗称“茶虱子”、“茶乌龟”,是皖南和皖西茶区的主要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之一。在霍邱茶区发生比较严重,一般受害的茶树上,每百叶有若虫2300~4000头,部分严重茶园多达6000头左右。龟蜡蚧直接为害茶树,同时又排泄大量含蜜汁的分泄物,诱导煤病病菌(Neocapnodium theae Hare)在茶树枝叶表面寄生和大量  相似文献   

16.
茶长绵蚧(Chloropulvinaria floccifera Westw)属同翅目、介壳虫科,寄生于茶树、油茶等植物。我场茶长绵蚧的发生是从油茶传入茶园,蔓延十分迅速,已成为茶树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第四茶区2、9号地,为害面积达230亩,被害后茶树生机衰弱,树叶枯凋,煤病满布,芽叶减轻(经测定千个l芽2叶重仅192克,比对照236.6克减产18.3%),受害重的茶树呈光秃黑枝,绿叶稀少,严重时一株上有雌成虫4300只,严重地影响到茶叶高产优质。 三年来,通过室内饲养观察、药剂试验和大田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初步探明了茶长绵蚧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摸索出了一些防治方法,基本上已消灭或抑制了该虫在我场茶园的为害,目前茶树已开始恢复正常生长。现将几年来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北仑区畜牧场太白山茶场,海拔250~420米,茶园面积146亩,单产150公斤,所产茶叶品质优良。1982年,发现一种蚧虫危害,部份茶树出现芽叶萎黄、枝条枯死等情况。1983年此虫蔓延,为害达32亩,当年春茶减产约100担。为保护茶叶生产,减少损失,我们对此虫开展了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消长规律及防治措施等研究。1987年5月,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杨平澜教授、胡金林先生鉴定,确认为链蚧科链蚧属中的一新种,取名:北仑茶链蚧Asteroleca-  相似文献   

18.
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和雌成虫附着于茶树枝干和叶片上刺吸茶树汁液为害,造成树势衰退,芽叶瘦小,为害严重时茶树大量落叶,甚至整丛连片枯死,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长白蚧在浙江一年发生三代,各代卵孵盛期分别  相似文献   

19.
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又叫白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在我国的华南、西南、江南和江北茶区均有分布。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梨、苹果、桃、桑、黄杨、女贞、松等多种林木和果树。 一、发生规律调查与药效试验 1.发生世代与产卵量调查 选择角蜡蚧发生严重的两块茶园,每隔10天调查一次,每次调查20个枝条上的虫态与数量;产  相似文献   

20.
蚧虫是世界上主要危害水果和园林植物的害虫。查询和整理了华南地区30 a的文献资料,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水果、苗木上发生危害的蚧虫主要有粉蚧、盾蚧和蜡蚧,链蚧科、硕蚧科、珠蚧科、胶蚧科的蚧虫较少。同时,系统分析了华南地区蚧虫的研究现状,并对蚧虫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