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17个福建省杉木优良无性系4个年度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产对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主要生长性状的差异在无性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遗传测定,从217个优良无性系中评选出23个速生优良无性系,与杉木第1代种子园子代相比,入选的优良无性系具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增产效果,适宜于在福建省北部或其他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推广应用。表5参4。  相似文献   

2.
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育苗技术.[方法]选取重庆市渝北区国有林场苗木基地的杉木优良无性系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研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和不同土壤基质等因素对杉木穗条生根的影响.[结果]以河沙作为杉木扦插穗条的基质,在扦插前后5个月内,随时间推移,插床内半木质化或木质化插穗的生根与发芽能力呈上升趋势;IBA、IAA对杉木扦插苗生根率影响显著.[结论]50μg/g IBA+ 50 μg/g IAA生长激素有很好的促进生根作用;河沙是较适合作为杉木扦插穗条的基质.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杉木无性系硝酸还原酶活力 ( NRA) ,叶绿素含量、水分饱和亏缺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杉木无性系生理指标差异很大 ,而且与生长及抗病性表现密切相关 .因此 ,通过这些生理指标对杉木无性系进行选择是可行的 .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杉木无性系划分为 5个类型 ,即优良无性系、较优良无性系、一般无性系、强抗病性无性系和较差无性系 .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标准为 :硝还酶活力及叶绿素含量高 ,水分饱和亏缺低 ,生长迅速 ;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高 ,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4.
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杉木作为南方主要用材树种,由于连作使得杉木严重退化已成为公认事实,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采用优良无性系造林,采用苗期选优法进行无性系选择,田间设计采用改良对比法和随机区组法,对湖南省金洞林场杉木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选择年龄应用中龄,而且要求树高和胸径同时显著大于对照的无性系才能入选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磷素利用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17年生不同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的生物量及磷含量进行测定,对不同无性系全树磷利用效率及干材磷利用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出磷利用效率高的优良杉木无性系.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各器官生物量排序为:干>根>枝>皮>叶>枯枝.M10号无性系干材分配比例最大,M41次之.M41林分总生物量最高,M17次之.从干材生物量看,M41最大,是最小无性系M45的2.01倍.不同杉木无性系中M34的林分磷积累量最大,是参试无性系平均值的1.39倍.M1号杉木无性系全树磷利用效率最高,M10和M17次之,M34最低.M1号杉木无性系干材磷利用效率最高,M10、M9、M17和M41依次递减,而M24、M34和M37较低.M1、M10和M17号无性系为磷利用效率较高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组建杉木第三代育种群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杉木第二代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经杂交、侧交和自交等有性及无性手段,选育出大量的优良无性系。按杉木第三代改良目标,从多角度、多用途、多目标出发,选择材积速生型、生长和材性兼优型、无性繁殖优良型、抗逆性能优良型、表型特征特异型和未改良林分优树等不同类型的优良基因型个体291个,组成第三代杉木育种基本群体。  相似文献   

7.
以具有知识产权的3个杉木优良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分析铝胁迫下不同杉木优良无性系质膜透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铝胁迫下不同杉木无性系间相对电导率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变化存在差异。低浓度胁迫条件下,不同无性系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或胁迫浓度的增加,各无性系均体现铝毒症状。以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待测的3个杉木无性系耐铝能力表现为杉木03〉杉木02〉杉木01。  相似文献   

8.
杉木良种选择研究对越南杉木人工林有重要意义。以9个越南杉木种源与1个中国杉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于越南3个试验点开展种源试验,并做早期选择。结果表明:种植2a后,在同一试验区不同的种源生长差异明显,同一种源在不同试验区生长不一。越南北部是杉木最适合的生长地区,南部次之,中部最差,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等因素有关。在越南北部, CL9、 CL7、 CL6、 CL4、 CL2和CL1种源为优良种源;在中部, CL4和CL1种源是优良种源;在南部,优良种源为CL8、 CL9与CL2。本试验早期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越南杉木人工林选择适应种植地区和优良种源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不同种质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优质杉木资源,为杉木的良种选育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2代杉木种子园40个无性系的球果和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分别从球果表型性状、种子发芽特性和种子优良度性状对15个品质指标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40个杉木无性系球果和种子1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4792~2.0803,均值为1.9090,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空粒率,最小的是霉变率;变异系数介于4.55%~120.72%,均值为29.60%,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霉变率,最小的是果形指数;遗传力介于0.366~0.969,均值为0.843,其中遗传力最大的是球果横径,最小的是空粒率。除空粒率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14个品质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40个杉木无性系可划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类群Ⅱ的综合性状最优,类群Ⅰ的种子优良性状最好。对15个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性状排名前8位的无性系编号分别是14、34、28、31、38、9、29、27。【结论】广西2代杉木种子园40个无性系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筛选出的8个无性系可作为优良材料用于杉木种质资源开发、保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33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无性系5、10、16、25年生的生长性状调查值为依据,采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无性系的生长性状、重复力,探索杉木无性系生长的差异性和遗传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遗传的高度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杉木无性系各生长性状的重复力均达0.75以上,且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表明杉木无性繁殖的后代能稳定地再现其亲本在不同时期的生长表现.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的早晚相关系数呈显著相关,为从杉木无性系中选择优良品种提供依据.因此,在幼龄期进行杉木优良无性系初选可行,但需提高入选率;中龄期是进行决选的最适宜的林龄,虽仍有错选、漏选,但大大缩短育种世代,提高单位时间所获得的增产效益;林龄越接近采伐期其选择结果越准确可靠,但耗费的时间成本、现实增益比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杉木无性系测定及速生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杉木无性系测定林进行调查和分析测定,从参试的60个无性系中选择出2594等10个速生优良无性系,14年生时的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达15.10 m、21.47 cm和0.302 57 m3,与第2代种子园混合种后代相比,材积的现实增益达24.25%,生长性状表现十分突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杉木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育种是杉木遗传育种的主要途径。为合理进行杂交亲本选配,利用12个杂交组合和4个自交后代的杉木材积生长数据,通过采用等位酶技术和生理学方法,获得杉木亲本的基因型信息、光合速率和发芽种子的平均呼吸强度。然后研究亲本等位酶和生理性状差异性,分别采用杂种优势群法和预测模型法,来确定杉木杂交时亲本选配模式。杂种优势群法是先用聚类分析法对亲本群体进行类群划分,然后根据杉木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决定杉木杂交时亲本的选配模式:采用高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亲本做母本,高呼吸速率的亲本做父本。预测模型法是从预测杉木杂交组合平均值表现大小的角度,提出亲本选配的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建立杂交组合子代的平均生长表现与亲本等位酶差异及生理指标间的预测模型,并用10年生的5个杂交组合的资料来验证预测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发现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是成功的。杂种优势群法与预测模型法的研究结果是相互依存的,两者配合使用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在杉木杂交育种实践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杉木幼林生长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倜 《青海农林科技》2007,(1):17-18,22
杉木林进行4a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和钙镁磷肥能明显促进杉木幼林生长。4a生杉木幼林树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67.4%和73.9%,地径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96.8%和103.7%;7a生杉木幼林树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64.6%和88.7%,地径生长分别增加76.1%和69.1%,钙镁磷肥对杉木生长具明显后效作用。尿素和氯化钾肥对杉木幼林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杉木幼林施肥试验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省遂昌县湖山乡林场杉木林4年施肥试验表明:施用复合肥和钙镁磷肥能明显促进杉木幼林生长。4年生杉木幼林树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66.7%和72.9%,地径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98.9%和105.9%;7年生杉木幼林树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74.4%和88.7%,地径生长分别增加69.9%和63.5%.钙镁磷肥对杉木生长具明显后效作用。尿素和氯化钾肥对杉木幼林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闽西不同杉木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幼林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筛选适宜闽西地区推广的杉木优良无性系,对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不同杉木无性系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无性系的速生性,估算不同无性系幼林生长的现实增益.结果表明:供试的86个不同无性系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87 m、7.82 cm和0.0255 m3,分别是福建洋口国有林场第1代种子园混合子代实生苗的1.13、1.10和1.55倍;不同无性系生长存在较大差异,M34无性系生长最快,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分别为1.02 m.a-1,1.47 cm.a-1和0.0052m3.a-1;初步筛选出17个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与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初级嫁接种子园实生苗相比,这些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现实增益值分别达12.67%、15.86%和47.80%.  相似文献   

16.
张章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55-13257,13259
分析了不同坡位5年生杉木木荷混交林杉木木荷混交林生长量、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从杉木木荷混交林的胸径生长、树高生长、鲜生物量、干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生物量来看,均表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从平均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来看,杉木不同坡位均表现为树干〉叶〉枝,木荷不同坡位均表现为树干〉枝〉叶。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来看,杉木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木荷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小根〉细根〉大根。  相似文献   

17.
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遗传力、性状早晚相关及不同年度苗木生长的稳定性分析 ,探讨了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杉木无性系大多数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较高 ,性状早晚相关明显 ,而且大多数无性系在不同年度苗木生长表现较为稳定 ,因此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具一定可靠性 ,1年生苗木高度可做为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的主要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18.
闽北杉木人工林单木模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依据树高和直径的关系,引入反映立地质量的优势高为自变量,建立了树高生长模型,为了提高树高拟合效果,对树高残差值分布进行了分析,树高残差遵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9.
大径杉木人工复层林的经营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29 a生杉木林下进行不同强度间伐后套种阔叶树种营造人工复层林,以探索人工林经营新模式。结果表明:当间伐后林分郁闭度降至0.4-0.5时,可满足喜光阔叶树幼树生长;当郁闭度降至0.6时,耐荫阔叶树幼树能正常生长。观光木和火力楠是理想的杉木林下套种树种,枫香不宜在林下套种。29 a生杉木近熟林林分间伐后4 a,胸径生长与密度呈反比关系,不同密度下的杉木胸径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省光泽县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和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混交比例3:1)。造林后8年,对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15.06m。/hm2,比杉木纯林大21.40%,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毛红椿混交林中的毛红椿和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大于纯林杉木。造林后8年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的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有效P有所改善,而在杉木纯林中则下降。毛红椿是杉木较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