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艳妮  刘庆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8,(20):229-231,236
《二如亭群芳谱》是我国17世纪初期的一部农学专著,其内容广泛,论述周详,是16世纪以前古代农书的集大成者。以谷类作物为例,探究该书在指导思想、内容体例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对《齐民要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展示我国宝贵的农业遗产和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2.
柴福珍  张法瑞 《农业考古》2006,(4):142-146,16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代遗留下来的农业古籍十分丰富,但是采用文图诗并茂体例行文的农书却仅只元代王祯《农器图谱》(1)一部。《农器图谱》何以采用这一体例尤其是在农书中附诗,后世农书又何以不能继承这一体例继续在农书中附诗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去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农器图谱》采用文图诗并茂体例的历史原因首先,中国历来以农立国,农事诗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王祯作为重要的传统农书的作者深受这一传统的影响。自《诗经》开始,我国就有农事诗出现。到宋时,大量农事诗产生,而且南方农事诗的作者数量…  相似文献   

3.
经学方法与古代农书的编纂——以《齐民要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有重要影响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农学研究方法深受传统儒家经学方法的影响,其采用的“采捃经传”和“验之行事”的农学研究方法同儒家的经学方法———既崇尚经典又重视实际考证的儒家经学传统是一致的;《齐民要术》之后几部大型综合性农书的研究方法与儒家经学方法之间也存在类似的一致性,而《齐民要术》本身对这些农书的影响亦是儒家经学方法影响作用的体现。因此,对儒家的经学方法的运用成为《齐民要术》及其之后我国古代几部大型综合性农书之间一脉相承的农学研究传统,古代农书的研究方法上体现出明显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1,2)。《齐民要术》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耕作制度进行了具体详实的描述,其中涉及了耕作制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很多复杂的农业技术术语,其中虽然没有出现耕作制度一词,但是对  相似文献   

5.
《齐民要术》作为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一直以来就吸引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以《齐民要术》中的灾害思想为研究对象,从灾害预测、抗灾、救灾等3个方面阐述了《齐民要术》中的所提出的思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日本一直以来重视对我国农书的研究。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齐民要术》《耕织图》、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政全书》上,其中对《齐民要术》较为关注。日本的中国农书研究拥有稳定的研究团体,呈现出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重视历史文献与实地调查等特征。理清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状态,可以为我国学者开展农书研究提供他者视域的基础信息,也能为我国农村发展研究及乡村文化的域外传播提供跨文化思考及借鉴,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齐民要术》中的农产品加工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坚 《古今农业》2008,(1):60-65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贾思勰将农产品加工列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除广泛搜集、整理农产品加工技术方法之外,还亲自实践,不断创新。研究表明,《齐民要术》中的农产品加工不是零星、单个、小范围进行,而是全面、系统、有计划生产。农产品加工技术先进、具体、实用,其突出成就表现在利用酶及微生物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方面。同时,在优质农产品生产,种、养、加合理衔接,加工卫生控制等层面亦有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陈旉《农书》是继《齐民要术》之后第一部真正的、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意义在于对把江南的岁易无肥栽培水稻耕作技术提高为连作施肥栽培进行了评价。关于这部《农书》,天野元之助教授从中国农业技术史的角度、周藤吉之教授从南宋时期农书研究的角度,各自写出了出色的论考,笔者从追踪中国农业观变迁的思想史的立场出发也作过论述。并且以过去所看过的内阁文库藏书和乾隆四库全书抄写本《农书》为线索,于最近发表了关于《农书》的版本关  相似文献   

9.
《陈旉农书》为南宋道士陈旉所著,是我国南宋七部隐士农书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书之一.它既继承了我国道家和道教中的哲学思想和技术体系;又继承了我国南宋以前的传统农学思想,在我国农学思想史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成为《便民图纂》的直接理论来源,也间接影响了南宋以后大多数农书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甫方)《农书·祈报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甫方)《农书》是继《齐民要术》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古农书,成书于南宋,全书共三卷,约12000多字,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陈在前代农学家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南方水田农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成就,其《农书》被农史学家称为一部综合性农书,国内外较多学者都对之做过专门研究,主要着眼于书中所载的农业技术,农业思想以及农业管理进行讨论,成果不菲.  相似文献   

11.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6世纪的农业科学巨著,它也是中国古代肥料科学史籍记载的分界线。《齐民要术》记载了大量中国古代北方地区肥料科学知识,且其所述并非仅局限在北魏时期,也兼具了秦汉以来的北方地区肥料科学史籍资料。本文兼采《汜胜之书》《王祯农书》等史料中有关肥料的篇章,从而尽可能客观地展现中国古代肥料科学知识和应用的发展水平,以期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6世纪的农业科学巨著,它也是中国古代肥料科学史籍记载的分界线。《齐民要术》记载了大量中国古代北方地区肥料科学知识,且其所述并非仅局限在北魏时期,也兼具了秦汉以来的北方地区肥料科学史籍资料。本文兼采《汜胜之书》《王祯农书》等史料中有关肥料的篇章,从而尽可能客观地展现中国古代肥料科学知识和应用的发展水平,以期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齐民要术》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业全书,在晚唐时期传入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与技术交流。通过《齐民要术》在日本流传的情况,似可佐证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所在之古代东亚"汉文化圈",长久以来存在稳定且多向的文化交流,朝鲜半岛在一定时期与特定情境下充当了来往要津的角色。《齐民要术》本身对东亚地区古代文化的交融互摄,使得《齐民要术》在日本已经成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文化形态的经典;为了解东亚各国间人物、书籍、作物、饮食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了鲜活样板。  相似文献   

14.
《天工开物》中水稻生产技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缘起对古农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工作开始于五十年代,1959年南京农史室的同志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到黄河中下游的山西、河北和山东等许多县市对《齐民要术》进行了实地调查,发表了《齐民要术调查研究的尝试》一文,这一尝试不仅为《齐民要术》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成果和有用的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史学方法上为农史研究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探讨传统农业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今天,这种方法尤为重要。有鉴于此,我们在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陈文华先生的倡导下,深入到《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的老家江西奉新县,走访了奉  相似文献   

15.
《齐民要术》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在灾害频发的大背景之下,其抗御灾害思想也是著作的主要内容。此前对《齐民要术》中抗御灾害的思想的研究认为其几乎都是以生产自救为手段,围绕争取高产而展开。《齐民要术》中的抗灾思想可通过其与此前农书中描述的抗御灾害思想的比较凸显出来,进而可以总结出其抗御灾害思想具有重视技术、重视积余、重视多种种植、重视方术四个特点。《齐民要术》中抗御灾害思想在当时也处于先进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杨博 《农业考古》2019,(4):195-201
《齐民要术》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业全书,其内容之系统与丰富是无可比拟的。本文在综合出土战国秦汉魏晋简牍材料与学界研究基础上,对《齐民要术》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作一简单爬梳,可以发现,《齐民要术》10卷的主要内容,在出土简牍材料中均可找到相对应或相类似的内容,显示出贾思勰编撰此书有着深厚的社会发展基础与文献积淀。  相似文献   

17.
吴天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52-14155
作为元代农业思想集大成者,王祯在《农书》中提出了“方、物、器的思想”、“农林牧综合经营思想”和“重农思想”等.在此试图通过探析王祯的农学思想,并结合当今中国的农业现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镜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重要的农书,在中国农业史和农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重要的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同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表现在:一是贡献了中国智慧;二是彰显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独具特色的文化人格魅力;三是为中国文化留下了重要的农业文化文本。  相似文献   

19.
《浙江通志》中所收书目中包含一部分农书目录,前贤学者对方志体书目少有涉及,更不用说对其中农学目录的整理和研究了。《浙江通志》所收农书目录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对了解明清时期浙江农业的概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鉴于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重要性,以及“农家”在《汉书·艺文志》中的“名不副实”,对先秦农家真实状况的考察始终是一个有诱惑力的课题.但“农家”资料的稀缺和散逸,使得人们错误地将“《上农》四篇”归入农家一类,不是被放入不见记载的《后稷农书》,就是被归到不复存在的《神农》、《野老》.“《上农》四篇”是否为农家资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农家思想和《上农》主张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不具同源性.《上农》主张源于法家思想,是法家农战思想的改良,并结合《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进行了论证,说明了《上农》行文风格较为温和的特点,明显受到战国诸子学说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