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提出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四化”的内涵与历史关联,并分析了四化同步在中国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认为“四化”同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在新时期的应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四化”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出今后必须协调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破解城乡要素不公平交换因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发展引领工业化,助推城镇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依托信息化,仰赖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依赖信息化,协助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协调互动的必然选择。惟有"四化"同步发展,才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使原来的“三化”同步拓展为“四化”同步,更加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农业现代化是“四化”之中的基础,是实现“四化”同步的重中之重。新余市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以现代农业为主导、通过第二产业来促进和改造第一产业,用第三产业来带动和帮助第一产业,各生产要素有机整合、一、二、三产业联动的发展模式,大大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依托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联动,只有一产与二产、三产联动,现代农业才能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体现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开展"四化"同步研究对于经济统筹发展、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及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浙江省"十二五"期间的"四化"发展进程,揭示其区域内部差异,评价了"四化"协调发展,以期为后续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均稳步推进,工业化步入实现阶段的后期,城镇化与信息化双双进入平稳发展的后期阶段,农业现代化则处于初步实现阶段。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四化"发展步调不一,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关联松散;与此同时,"四化"发展仍然存在显著的省内差异,浙西南城市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于浙东北。因此,今后浙江省应注重突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瓶颈,增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并逐渐消弭省内"四化"进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四化”)同步发展的道路。文章阐述了“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并对“四化”之间的相关系系做了论证,在对我国“四化”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措旋。  相似文献   

6.
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包容性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分析了安徽省"四化"发展现状和在"四化"包容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与"四化"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实现我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提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业化驱动、信息化引领、城镇化拉动、农业现代化支撑4种发展模式,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推进农业信息化是今后一个时期许昌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战略抓手.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对于促进许昌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崔凯  冯献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6):201-206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和阶段特征,"四化"同步的演变随政府策略变化而发展。"四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关系表明,"四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具有规律性、阶段性和趋势性,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10.
陈蓉  杜赟 《安徽农业科学》2015,(26):283-285
农业现代化不加快,势必导致工业化、城镇化受阻,从而影响“四化同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该研究以湖北为例,提出通过构建以适度规模化、生产设施化、全程信息化等13个方面为主要内涵的现代农业体系,来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问题,从而加快“四化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出发作出的整体战略部署。”要求“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四化”概念和“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其中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还存在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经济发展脱节、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与城镇化进程脱节、农民身份转变与城镇市民脱节等制约因素。要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需着重培育现代化新农民、持续扶持现代化新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增收致富和示范带动能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支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保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桂林市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四化同步"是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福娃模式是福娃集团以产业发展带动新沟镇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模式。总结了福娃模式的内涵和特征,探讨了在龙头企业引领四化同步发展中,新型工业化是突破口,农业现代化是切入点,新型城镇化是枢纽站,信息化是助推器等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四化同步的难点是农业现代化,现阶段,惠州已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攻坚期,探讨惠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我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过渡,为惠州尽快进入广东省第二梯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一、基本定位依托晋宁区的区位优势和农业发展基础,以实现晋宁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抓重点、促改革,坚持“立足实际、优化布局、精准定位、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为发展基石,落实“西花东菜”的产业布局,实现蔬菜、花卉种植“双轮”驱动,积极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将晋宁建成花卉绿色高效示范区和全省最重要的花卉、蔬菜出口基地及云南省农业科技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四化”同步,从农业园区化、装备化、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吴江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今后的重点工作,以期全面推进吴江区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发伦 《云南农业》2022,(10):24-25
<正>应用中医农业理论,以BLOF(生态协调型农业理论)技术为支撑,从通海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三零蔬菜”在通海发展的新思路,探索“三零蔬菜”的生产发展模式,建立“三零蔬菜”四化基地,通过蔬菜种植新模式实现零农残,并积极拓展销售市场,为发展绿色农业、促进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做出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9.
, 《中国畜禽种业》2012,8(11):157-157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表示,重组之后双汇将以屠宰和肉类深加工为主,向上游发展养殖和饲料。向下游发展副产品深加工、食品添加剂、化工包装等业务。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约200亿.实现“四化加双百”。“四化”即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双百方针指“百厂超百亿”。争取在2015年拥有工厂100家,实现税前利润100亿,计划未来每年增长至少100亿.“十二五”末实现千亿目标。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加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四化同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勇于改革创新,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