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烟田大面积轮作难、土传病害防治难等现状,为了探索植烟土壤处理新途径,研究了氯化苦土壤熏蒸防除杂草和烟田土传病害的效果。以99.5%氯化苦原液采用注射法按不同用量处理土壤,结果表明:苗床使用不同用量氯化苦熏蒸对苋菜、马齿苋、莎草均有极显著防效,但对牛筋草无效;接种条件下,烟苗移栽98天后,不同用量处理对黑胫病的的防效为68.00%~84.29%,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为80.66%~92.49%;大田条件下,移栽104天,后不同用量处理对黑胫病的防效为75.16%~88.15%;移栽165天后,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为53.60%~65.70%,并能明显改善烟株生物学性状。因此,氯化苦土壤熏蒸是一种有效解决烟草土传病害的方法。氯化苦熏蒸不能防除牛筋草的结论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摘要:针对烟田大面积轮作难、土传病害防治难等现状,为了探索植烟土壤处理新途径,本文研究了氯化苦土壤熏蒸防除杂草和烟田土传病害的效果。笔者以99.5%氯化苦原液采用注射法处理土壤,试验结果表明:(1)苗床使用不同用量氯化苦熏蒸对苋菜、马齿苋、莎草均有极显著防效,但对牛筋草无效;(2)接种条件下,烟苗移栽98d后不同用量处理对黑胫病的的防效为68.00%~84.29%,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为80.66%~92.49%;(3)大田条件下,移栽104d后不同用量处理对黑胫病的防效为75.16%~88.15%;移栽165d后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为53.60%~65.70%,并能明显改善烟株生物学性状。因此,氯化苦土壤熏蒸是一种有效解决烟草土传病害的方法。氯化苦熏蒸不能防除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 Gaerth.)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的化药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成为小麦优质高效、丰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通过试验研究出最佳的药剂处理和适宜的剂量,成为切断小麦种传与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为控制小麦腥黑穗病和大麦条纹病等麦类种传病害的发生与蔓延,上海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10月16日提出了麦类种子处理技术意见。一、农业防治1.选用无病良种:农业部门统一供种,禁止自留种,外来种植大户不能随便从外地带入种子。2.种子筛选:以精选良种为前提,采用风、筛等选种方法,去除麦种内的虫蛀、瘪粒、病粒和杂草籽,确保种子的发芽率。3.晒种:播种前先将种子晒12天,通过太阳的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病菌,促进种子成熟,增强种子的生命力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正>有读者问:今年收获的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秋播前准备用戊唑醇拌麦种防病,43%戊唑醇50克能拌多少麦种?小麦播前合理使用戊唑醇拌种,可以有效防治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早期纹枯病等病害,对赤霉病苗腐也有较好防效。43%戊唑醇50克加适量水能拌麦种500公斤左右,注意拌匀,否则局部种子着药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拜耳在智利上市了一款谷物种子处理杀菌剂Scenic。它是一款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菌剂,它含有三种活性成分:氟嘧菌酯、丙硫菌唑和戊唑醇。该款产品对壳针孢属病和大麦云纹病等多种病害具有广谱防效。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江苏省一些地区秋播作物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发生有明显上升趋势,草害也年年重发,对秋播作物正常生长构成较大威胁,因此抓好种子处理和控制杂草危害十分必要。种子处理技术防治病害选用立克秀60克/升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毫升,加水300毫升拌小麦种10公斤。其他三唑类种子处理剂  相似文献   

8.
漫谈青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廷辉 《种子世界》2003,(10):48-49
青稞是大麦的一种,又叫裸大麦、元麦、淮麦或米大麦,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作物,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对裸大麦的一种特有称呼,其在分类学上属于禾本科、大麦属、普通大麦种、多棱裸粒大麦变种.  相似文献   

9.
李浩兵  黄友圣 《作物学报》1999,25(4):418-423
本文介绍栽培大麦与球茎大麦种 种的产生及其细胞学鉴定结果。二者杂交成胚率平均可达48.43%,胚培成苗率平均可达25.64%。杂种F1染色体数为21,通过C-带鉴定表明,7条为母本栽培大麦染色体,14条为父本球茎大麦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5%烯唑醇超微粉体种衣剂处理大麦种子,研究该种衣剂对大麦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大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药种比1:400~500处理大麦种子,可提高大麦出苗率,调控幼苗生长,植株干重、鲜重显著增加;对大麦条纹病(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根腐病(Helminthosporium sativum)、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的防病效果分别为90.4%~88.7%、90.1%~91.8%、100%~83%,增产16%~12%。  相似文献   

11.
大麦条纹病是一种由种子带菌传播的系统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在大麦产区发生普遍,危害较重,一般田块病株率10%左右,严重田块高达30%以上,对大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实践证明,播前搞好大麦种子处理是防治条纹病行之有效的方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及其进口小麦种子携带真菌的主要类群、致病性、药剂处理效果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对小麦种子发育和储藏过程中真菌菌群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小麦种带病原真菌预防措施和小麦种子安全储藏方法,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探讨,最后提出了尚未明确和急需研究的问题,以期为生产健康小麦种子,种子安全储藏以及预防真菌性种传病害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种衣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17%多·克·酮小麦种衣剂对幼苗生长的调控作用以及田间防治甘肃省小麦主要病害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7%多·克·酮种衣剂安全的药种比为1:50,在此包衣比例下,不仅可提高出苗率,对植株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能使植株根系活力显著增强,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生长后期抗倒伏能力增强;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对早期小麦条锈病的防效可达76.2%、小麦白粉病可达77.0%,对土传性小麦全蚀病的防效可达到82.1%,冬麦区小麦产量提高6.8%,春麦区小麦产量提高10.9%。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从安徽省植保总站了解到,今年安徽省玉米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以玉米螟、棉铃虫为主的钻蛀性害虫和以锈病、弯孢叶斑病为主的叶部病害偏重发生,玉米蚜虫中等发生。专家预计,安徽全省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为4600万亩次。播种期专家建议,农户在玉米播种期重点防治土传和种传病害、粗缩病和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灰飞虱、蓟马。在油菜、豌豆、大蒜、大麦、小麦等作  相似文献   

15.
<正>问:本地小麦纹枯病每年大面积发生,而且特别严重,请问能不能用井冈霉素粉剂拌小麦种?答:据有关研究资料,每公斤麦种用20%井冈霉素水溶粉剂0.5克,加适量水混匀后拌种,晾干后播种,对小麦出苗和生长均无明显影响,但对黑穗病等病害防效差。提示:小麦纹枯病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越冬期温度低,病菌基本不活动,该病在田间发生中止。播种早,苗期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冬前就可能发生纹枯病。用药进行种子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纹枯病发生。播种较迟,小麦苗期温度低时,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根部病害,从苗期开始危害,使小麦根部变黑腐烂,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孙炳剑等就8种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的蔬菜栽培面积广,种类繁多,土传和种传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是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老菜区,由于重茬严重,土传病害发生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制剂控制蔬菜土传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该中心自行研制的壳聚糖制剂,对蔬菜土传病原菌所致病害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制剂对病害的控制作用,因不同配方制剂而不同.其中壳Ⅰ对辣椒的防效为63.0%~64.8%,增产16.5%~18.3%,壳Ⅱ对茄子病害的防效为65.5%~67.7%,增产%12.6~17.2%。  相似文献   

19.
卫福200FF是一种低毒、广谱性拌种药剂对各种苗期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和烂种防效极佳。它具有杀菌谱广、使用范围广和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特点,在新疆的棉花、玉米、小麦、花生、大豆、芝麻和豆类蔬菜等多种作物上广泛地进行了应用,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但在籽瓜上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尚属首次。近几年来,农九师一六三团打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但由于该团地处塔额盆地的西北边缘,无霜期短,≤10℃以上的有效积温较低,2004年,新引进的“新籽瓜一号”品种生育期较长,早播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易造成烂种,晚播由于生育期不够造成白籽率高,影…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些年来,早稻种传病害恶苗病在笔者所在地呈上升趋势,发生程度加重,面积扩大,尤以机插稻和直播稻发病较重。重病田病株率超过30%,严重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究其原因,主要是放松了早稻种子的消毒处理,而药剂处理种子是控制该病等种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现将其病害症状和种子药剂处理方法介绍如下:恶苗病苗症状。感染恶苗病菌的早稻秧苗,一般在2.5叶期后,气温达30℃时,表现出徒长症状,病苗迅速长高,比正常苗高出三分之一以上,茎和叶片细长,苗色淡黄,发根数少,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