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1号文件要求"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良种先行。大宗淡水鱼类是我国传统的、也是主要的养殖品种,其良种化研制与推广将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科学发展、农民增收。我们采访了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及科研一线的良种研制者、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骨干企业,为我国的三农发展"献技、献策",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水产业者。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养殖进驻洪泽湖绿色水产走向全世界江苏洪泽湖水产良种发展公司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洪泽湖东北岸,距离G25高速、宁连一级公路、洪泽县城均不到十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自1998年起,良种场以中科院水生所和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为技术依托单位,致力于异育银鲫亲本选育工作,水生所桂建芳研究员作为项目的首席专家提供技术指导。每年向省内外良种场供应方正银鲫、异育银鲫后备亲本几十万尾,兴国红鲤十万尾。公司依托现有国家级江苏洪泽湖水产良种场一千两百亩基地开展鲫鱼、沙塘鳢、鮰鱼、鳜鱼及四大家鱼等淡水鱼苗生产,同时新开发出近五百亩养殖场进行洪泽湖大闸蟹  相似文献   

3.
正该场建于1985年3月,2001年5月被确定为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洪泽湖养殖科学试验场、洪泽湖放流苗种基地,2002年5月挂牌建立中科院水生所水产良种引繁中心,2006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良种场。现年可生产异育银鲫、"四大家鱼"及名特优等各种水产苗种20亿尾。该场主要提供异育银鲫"中科3号"(水花、乌仔、夏花大规格鱼种);四大家鱼(水花、夏花、大规格鱼种);鳊鱼和澳洲龙虾苗种。  相似文献   

4.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李巍、胡红浪研究了我国水产苗种产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2018水产良种     
正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具有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快、抗小瓜虫病强等特点;脊尾白虾"科苏红1号"通体红色,富含总类胡萝卜素及虾青素,营养价值高;三角帆蚌"申紫1号"贝壳珍珠质深紫色,紫色个体比例达95.6%,插珠18个月后,所育紫色珍珠比例达45.8%……本期专题,《海洋与渔业》杂志与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联合推出18个水产良种,为广大养殖户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建峰 《齐鲁渔业》2005,22(7):50-51
水产加工业在渔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促进渔业产业升级、实现产业增值、提高渔业外向度、推进渔业行业标准化、增加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全国的情况看,水产加工业普遍存在着发展滞后的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养殖发展迅猛,如何加快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决策者、产业内人士、水产加工科研人员以及经济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建设广西水产原良种体系潜在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广西水产原良种体系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水产原良种体系的建设起步于1990年,到“九五”末期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水产原良种体系。建立完善的广西水产原良种体系,是今后一段时期广西渔业行业的重要课题。如何参照我国水产原良种体系现有条件,利用广西自有的水产资源优势,加快广西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以增强广西渔业养殖产品在国际及国内的竞争力、提高广西渔业养殖品种的良种覆盖率及养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提出如下探讨: 一、建设广西水产原良种体系的优势 1.品种优势:广西水产种质资源丰富,拥有淡水鱼类212种、海水鱼类1134种、软体动物160种,…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水产良种引进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水域辽阔,全省总水域面积3498万亩,其中可养鱼水面981.3万亩,现已开发利用625万亩。此外,我省还有400多万亩可养鱼稻田,发展渔业生产的潜力巨大。近几年,我省水产业在发展中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发展名特优新品种为重点,共引进良种(省外、国外)20余种。这些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对我省水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我省引进水产良种现状目前,我省淡水养殖品种已达30多种,其中引进良种达20余种。引进的良种主要有大银鱼、池沼公鱼、加…  相似文献   

10.
我省有大量可以养鱼的水面和宜渔地还处于闲置状态,资源潜力大,已经利用的水面增产潜力也大。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并辅以必要的扶持手段,使养鱼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水产部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今年1~9月全省水产养殖总产量2.33万吨.总产值1.9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8%和110%。  相似文献   

12.
九三年我镇渔业紧抓机遇、加速发展,比九二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九三年全镇成鱼总产275.6万斤,比九二年的160.4万斤增长了72%,平均亩产达到2146斤;全镇渔业总产值完成了652万元,比去年的350.76万元增长了85.9%;九三年渔业纯收入完成115万元,比九二年的70.278万元增长了63.6%;全镇的精养面积已有1000余亩,优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夏天,热浪一波又一波地袭击着南粤大地。在这个酷暑季节,《海洋与渔业》编辑部受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委托,对广东水产良种场及部分水产种苗繁(培)育场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广东水产种苗生产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收集业界的意见和建议,为行业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健康发展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占用大面积的水域资源,并且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外,大密度的养殖在获取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水质变差、环境被污染的代价,同时细菌、病毒等大量滋生和有害物质的积累,给水产养殖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困难,威胁着水产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传统农业支柱之一的水产养殖业,正面临着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水产养殖业者出路何在的问题?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方向发展势在必行。近年来陆上工厂化养殖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北、北京等地的工厂化养殖已达到一定规模。那么我国的工厂化养殖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制约其发展因素是什么?如何有效促进我国工厂化养殖健康发展?在此,本刊编辑部特提供一个平台,诚邀关心中国水产养殖事业发展的各方人士,为有效促进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16-18日,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在广州市召开了第三届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审委会委员、农业部渔业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专家和领导共20多人出席了会议。渔业局副局长柳正主持召开了水产种苗产业发展和管理座谈会,组织到会专家一起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当前我国水产种苗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十一五”期间我国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思路和2006年建设重点。雷霁霖(黄海水产研究所院士):水产苗种对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水产良种的发展水平与大农业相比差距更大。海水养殖育种研究起步较晚,国家…  相似文献   

16.
经过渔业主管部门多年的的努力,目前广东省已经初步形成水产良种、种苗生产体系框架,至今已建成2家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家国家级水产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30多家省级水产良种场、1家被农业部立项建设的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基本形成了"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国家级良种场--省级良种场--苗种场"四级种苗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水产品市场异常活跃,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食有鱼”的基本需求,而是转向“多吃鱼、吃好鱼、吃鲜活鱼”的方向,这为我国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养殖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另外,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结构、水产养殖业结构的调整,渔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受“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传统养殖鱼类的价格下降,养殖生产的比较效益也随之下降,而名特优新水产品的价格却稳中有升,使得其养殖生产逐步成为水产养殖业的新热点,因而,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国外水产养殖良种的引进,驯化、试养和国内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开发、选育及试养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良种是根。直接决定养殖的成败,水产原良种体系是生产保障,支撑我国水产养殖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我国水产苗种产业发展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如种子对于种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样,水产苗种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物质基础。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2005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了3400万吨,占渔业总产量的67%,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我国水产苗种产业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见图1)。本文尝试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渔业发展历程中,水产种业作为第一生产要素与基础核心产业,是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水产养殖,以种业为先。本文阐述了我国水产种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阐述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水产种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