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夏秋茧质量与蚕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波 《蚕桑通报》1991,(2):48-50,55
一、近几年夏秋茧质量状况嘉兴市是我国的重点产茧基地。近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茧价政策的调整,及丝绸工业的扶持,蚕茧生产扶摇直上,1990年产茧量已达4.92万t。但在蚕茧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蚕茧质量却出现了明显下降,拿1989与1986两年对比来说,全市发种量增长了34.46%,鲜茧收购量增长了30.03%,干茧进仓量增长了26.53%,但按省试样的毛折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七年前,高州县泗水镇生产的蚕茧质量低劣,蚕农只追求数量,忽视提高茧质。茧站购进的蚕茧茧色差,下茧混售率高,解舒率低,平均茧价是全县最低的镇。镇政府当时误认为茧站压级压价,群众意见也很大。为了提高泗水镇的茧质,从而提高茧价,消除误会,巩固泗水镇的蚕桑生产。从八九年上半年开始,泗水茧站在上级公司的帮助下,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经过三年的努力,茧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蚕茧解舒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秋蚕生产是淳安县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占全年蚕茧总量的一半以上,提高秋茧生产的质量效益,对提高全年蚕桑生产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为此,该县从1997年起在秋蚕生产中摸索了一些提高秋茧质量效益的配套措施,也为该县蚕茧质量的全面提升找到了科学依据.通过调整布局、更换品种和狠抓技术关键,秋茧质量逐年提高,促进了该县蚕茧质量连续7年名列浙江省前茅,"千岛湖"牌蚕茧2003年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进一步推动了该县蚕桑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家惠 《四川蚕业》2000,28(3):38-39
<正> 为了提高丝绸服饰的质量和档次,必须生产高质量的生丝,生丝以蚕茧为原料,由此,提高原料茧的质量极为重要。前些年我市下脚茧比例占15~20%左右,有的季节超过20%以上,在这些下脚茧中,黄斑茧又占50~60%,大大影响了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探讨黄斑茧产生的因素及防止措施,对提高蚕茧质量和进一步发展我市“三高”蚕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提高蚕茧的采售质量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收购部门在评茧标准上作了有关补充规定,以鼓励蚕农提高售茧质量。如1987年规定,收购春茧上茧率达90%以上可以享受价外补贴每公斤茧0.16元,生产扶持费每公斤茧0.90元,而上茧率在90%以下的,没有价外补贴,生产扶持费也只有0.70元。茧层含水率实行茧量升降补正,毛脚茧实行按比例扣级。对此,有的蚕农还不甚知道,还有出售统茧、潮茧、毛脚茧的现  相似文献   

6.
孟春燕 《江苏蚕业》2000,22(2):38-39
在收烘政策的引导下,提高茧质的关键在茧站,基层茧站严格按照国家的收购政策及标准去执行,真正做到优茧优价,蚕农就会自觉地重视提高蚕茧品质。如何抓好茧站管理,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1与蚕农组成共同体稳定蚕桑生产蚕桑生产是行业的基础,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生产占70%,茧处理与烘茧占30%,所以提高蚕茧质量的第一车间在农村。为强化农民的质量意识,必须使蚕茧质量与蚕农的经济效益挂钩,较好的办法是由茧站与蚕桑重点专业村组建蚕业生产合作社,围绕“保桑园、上质量、争效益、脱困境”的指导思想,制定合作社章…  相似文献   

7.
<正> 蚕茧是丝绸生产的基础,蚕桑是丝绸工业基础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蚕茧生产极不稳定。1987年,我省蚕茧在未提高收购价格的情况下,实行价外补贴和改等差为不等差,拉大质量价差的措施后,养蚕生产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好形势。为了正确贯彻执行茧价政策,促进蚕茧生产发展,提高茧丝质量和蚕桑经济效益,特就1987年茧价执行情况,提出个人的肤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提高蚕茧收烘质量,必须不断提高茧站管理水平。从茧站质量管理来看,有了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也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蚕茧收烘工作,由于养蚕户头多,每户饲养数量少,售茧时间集中,卖茧人次多、批量小,  相似文献   

9.
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丝质量。通过分析优质蚕茧生产与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现行评茧标准的关系,认为当前蚕业生产主要是在选用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收茧上存在不足;提出要实现优质蚕茧生产必须选用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家蚕品种、改进养蚕技术,普及方格蔟具,适时售茧,采用"优质高价、劣质低价"评茧标准收购鲜茧等配套技术与管理政策来提高蚕茧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推广先进的上蔟工具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措施。采用方格蔟上蔟结茧,是发展“一优二高”农业的先进技术之一,是提高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湖州市是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之一,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提高蚕茧的质量,在1981年下昂乡试点的基础上,经过十年探索,于199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方格蔟上蔟技术,至1994年已推广到三县(德清、长兴、安吉)一市(湖州市区)的59个乡(镇)、852个村。使用方格蔟2743.58万片,1994年全市共生产方格蔟茧12120.5吨,其中组合收购茧量7239.04吨。1994  相似文献   

11.
<正> 金坛县建昌镇1989年产茧566.7吨,比1988年增155.7吨,增产幅度达30.1%。他们取得蚕茧大幅度增产的主要经验是:一、落实政策,引导生产。镇政府宣传蚕茧生产的优惠政策,每年采取一些优惠措施,扶持蚕农。二、注重适度规模经营。对桑田承包户逐步进行适当调整,桑田相对集中。达到适度规模化,使全镇桑田面积在1.5亩以上的蚕户占50%,其余也都不少于1亩。三、推广科学技术。镇多服公司配备4名专职蚕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改善蚕茧质量,提高蚕丝业整体效益,我们于1990年开始,就我省蚕茧质量状况做了初步调查,1991年7~8月和10~11月我们又两次对安康地区缫丝一、二厂,石泉、平利缫丝厂,汉中地区工矿产品外贸公司,宝鸡丝绸厂等单位在干茧交易中执行蚕茧标准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有关蚕茧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经过对480批905.415吨缫丝原料茧的质量统计分析(约占全省缫丝原料茧的33%),平均等  相似文献   

13.
<正> 组合售茧、缫丝计价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手段。1991年春、秋二季,我们在丹阳市云林乡进行了试点工作,在工作中,我们结合当前蚕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组合售茧,缫丝计价办法的实施有以下几点体会。一、领导带头群众放心当前蚕茧收购秩序混乱,基层茧站高价抢购蚕茧,转手倒卖牟利的现象较为普遍,优茧价不高,劣茧价不低,按质论价政策不能执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广大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的积极性。在这种状况下,开展组合售茧、缫丝计价难度较大。一是蚕农不放心,担心参加了组合售茧,对是否能提高效益,存有疑虑;二是蚕农不愿意,认为现在卖统茧很方便,收入也不低。为此,我们在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 茧、丝、绸生产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蚕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丝绸的质量。提高蚕茧质量的途径很多,本文主要谈一下如何利用经济杠杆促使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的问题。簇具的优劣和上簇环境的适宜与否,对蚕茧的上茧率和内在质量影响很大。日本的春用品种和江苏省的春用品种质量基本相似,单位产量也基本相等,但是,上茧率和出丝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气候条件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日本普遍使用了方格簇。日本五十年代初,推广方格簇30%,上茧率为89.25%,到六十年代方格簇占70%,  相似文献   

15.
2001年以来,姜堰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蚕茧生产优质化工程,蚕茧生产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以蒋垛镇为代表的老蚕区蚕茧质量波动较大,严重制约了蚕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005年,笔者对蒋垛镇的茧质波动情况进行了全年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1茧质现状从表1可以看出,蒋垛镇蚕茧生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一大一差。即毛折大、蚕茧等级差,增加了原料茧的消耗。1.2二短。即一茧丝长短、解舒丝长短。1.3二轻。全茧量轻、茧层量轻。1.4四低。上茧率低、茧层率低、解舒率低、出丝率低。2原因分析茧质下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以来,江苏省姜堰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蚕茧生产优质化工程,蚕茧生产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以蒋垛镇为代表的老蚕区蚕茧质量波动较大,严重制约了蚕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笔者就蒋垛镇2001~2005年的茧质波动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现提出分析报告。1茧质现状  相似文献   

17.
<正> 1 概述 蚕茧干燥是影响茧丝质量的重要环节,山东省的蚕茧质量在国内外茧丝市场一直位居前列,近几年,由于干燥设备落后,烘茧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费用高等因素,制约了茧质的进一步挖潜和茧丝成本的降低。应用先进的干燥设备是提高烘茧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魏建敏 《四川蚕业》2011,39(2):33-33,47
<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茧丝绸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生产出高档次的丝绸产品。丝绸以蚕茧为基础。因此提高原料茧的质量极为重要,要提高蚕茧质量就必须探讨如何减少下足茧的问题,目前我市下足茧占15%~20%,有的季节超过20%以上,在这些下足茧中黄斑茧又占50%~60%,大大影响了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防  相似文献   

19.
蚕业生产和蚕茧、丝绸加工业是重庆市农村和城镇传统的支柱产业,茧丝绸及丝绸成品出口又是我市出口的拳头商品.全市约有151万户农民栽桑养蚕,1994年茧款收入达到3.1亿元以上,在副业中仅次于生猪占第2位;蚕茧丝绸等出口创汇1.3亿美元,在单项出口商品中名列榜首,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l/6.我市蚕业与蚕丝业生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迅速,1949年产茧仅1.45万担,到1989年增长到50.8万担,增长35倍多.最高年产茧  相似文献   

20.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对换取外汇支援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很大作用.但外贸中,质量很重要,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而丝绸的质量取决于原料茧的品质,有好茧才能缫好丝,有好丝才能织好绸,所以整个丝绸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蚕茧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提高蚕茧品质的试验研究,认为蚕茧品质主要是上茧率、解舒丝长、蚕茧色泽和茧丝的匀净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是蚕品种、上簇环境、蚕茧收烘工艺.目前我国蚕品种特别是春用品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