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盲蝽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主要以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等发生危害.近几年来,由于抗虫棉的普及,对棉铃虫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棉田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大减少,其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使棉盲蝽由以前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2.
曹建华 《植物保护》1986,12(1):48-48
盲蝽象是棉区的一大害虫。在江苏主要有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两种。近年来,中黑盲蝽的危害突出。据1984、1985年调查,棉田一代中黑盲蝽每亩约3000—5000头,有的达1万头以上,占一代盲蝽总量的80—90%。各期危害亦很严重,幼铃受害率一般  相似文献   

3.
杂食性盲蝽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杂食性盲蝽的主要种类、杂食性盲蝽对小型节肢动物的捕食作用、对植物的危害 ,以及国外应用杂食性盲蝽进行温室害虫生物防治现状。讨论了我国应用杂食性盲蝽防治害虫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危害黑莓的蝽类昆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经5a调查表明,植食性蝽类是危害黑莓的重要害虫,共19种,其中发生广、危害重的有斑须蝽、珀蝽、茶翅蝽等。其成、若虫均喜食害黑莓浆果,幼嫩浆果被害,易呈畸形果;成熟浆果被害,成为白化果;嫩芽和幼叶被害,使芽、叶枯死。局部发生,但危害严重的有褐奇缘蝽、斑背安缘蝽和绿盲蝽等,前2种造成嫩梢枯死或枝条被害处缢缩扭曲,易风折。绿盲蝽危害嫩头造成“破头疯”。  相似文献   

5.
高梁长蝽(Dirmorphopterus blissoides)是危害芦苇的主要害虫,属于半翅目、长蝽科.目前,由于三峡截留,长江沿线苇田上水时间短,高梁长蝽发生危害有加重趋势.为了有效控制高梁长蝽,我们对该虫在苇田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该虫综合防治作出了一些探索,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棉红铃虫和卣蝽象(主要为中黑盲蝽象和绿盲蝽象)是棉花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前者通过蛀入铃内取食危害,后者则主要造成蕾铃脱落和不同程度的铃害,共同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所以在棉花中后期常常进行总体兼治。各地对单一害虫的发生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已作了较多的研究,但对二种害虫混合发生下的复合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的研究报道不多。1988年,我们对棉花中后期多种害虫的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1989年,对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我国输入批量最大的食用粮食品种,本文针对随小麦输入可能传播的害虫,讨论分析作为输入小麦粮食所构成的有害生物扩散的潜在风险.通过初步的定量分析,提出输入小麦粮食可能传带危险性综合评价值较高15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包括谷斑皮蠹、大谷蠹、野豌豆象、阔鼻谷象、墨西哥拟叩甲、澳洲蛛甲、谷象、拟肾斑皮蠹、肾斑皮蠹、黑森瘿蚊、麦小长蝽、麦茎蜂、欧洲麦茎蜂、麦扁盾蝽、褐拟谷盗.建议这些害虫应考虑作为输入小麦时重点检疫的害虫种类并提出对输入小麦传带害虫的风险管理的初步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烟台葡萄绿盲蝽的季节性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1-2012年系统研究了烟台地区绿盲蝽在葡萄上的越冬场所及其季节性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绿盲蝽以卵越冬,越冬卵主要产在葡萄芽鳞内,极少量产于葡萄枯枝、落叶内;绿盲蝽一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严重,1、2代为主要危害代;越冬卵于4月下旬达孵化高峰,第2代绿盲蝽成虫于6月中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开始向外转移扩散;第3、4代危害较轻;第5代成虫于9月下旬开始陆续迁回葡萄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9.
韩学俭 《植物医生》2002,15(2):28-28
1分布与为害梨蝽象(UrochelaluteovariaDistant)半翅目 ,蝽科 ,俗名臭斑点、臭大姐等。主要有梨蝽象和黄斑蝽象。梨蝽象主要危害梨、苹果、桃、杏、山楂、洋槐、桑、桐等林木树。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枝梢、叶片和果实的汁液。果实被害部木栓化 ,停止发育。为害严重时梨果形成硬疔(又叫“疙瘩梨”、“鬼头果”) ,成为畸形果 ,不能食用。新梢、枝条被害后发育不良 ,甚至枯死。华北、东北等地区普遍发生。北京地区主要为害梨、桃、碧桃等树木。2发生规律梨蝽象每年发生1代 ,以初龄、2龄若虫在树皮裂缝或树洞里越…  相似文献   

10.
陈红 《湖北植保》2004,(6):11-11
随着抗虫棉大面积种植,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红铃虫发生量逐渐减少,但次要害虫如棉盲蝽的发生逐年上升。棉农对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了解甚少,对棉花受盲蝽危害后出现高大空现象错误地归结为棉花品种的问题,现将棉盲蝽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柚园用药面积和次数减少、管理省力化技术落实不当、柚园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增强和天敌种群上升缓慢,蝽象的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据调查,蝽象危害柚果株率为5.11%,高的达30%,危害柚果率为4.18%,高的达70%,严重影响柚果外观及内质,造成落果和贮藏期腐烂.蝽象危害柚果的报道极为鲜见,相当多柚农不知蝽象危害柚果症状如何,有的甚至当作柚黑斑病进行防治,因此笔者自2000年以来进行了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并提出以下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危害梨树的蝽象主要有梨蝽象、臭本蝽象和梨花网蝽等3种。梨蝽象和奥木蝽象均一年发生1代,而梨花网蝽一年可发生3~4代.其共同特点部是在春季梨树萌芽、展叶后,越冬若虫或成虫集中于叶背和枝条上吸食汁液,造成危害。春季是防治梨树蝽象的重要时期。1、清洁梨园:冬春彻底清除梨园内的枯枝落叶,清除果园中杂草.2、人工防治;在春梨树萌芽前,刮刷梨树枝干的粗皮裂缝.收集枝干碎皮和越冬若虫,集中烧毁。3、药剂防治:喷药时期应在蝽象的若虫期:梨蝽可在嫩梢发育至5~10cm时喷药;臭木蝽应在若虫孵化期连续喷药;梨花网蝽…  相似文献   

13.
云南树莓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经济植物树莓栽培中的病虫害危害情况,2005-2007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基地对树莓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危害树莓的病虫害共有9种,分别是叶斑病、炭疽病、茎枯病、茎腐病、灰霉病、稻绿蝽、小长蝽、拟小黄卷叶蛾和果蝇。树莓病虫害总体发生数量少、危害程度轻,是一种优良的新型果树,可进一步扩大种植。本文对其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其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棉花主要抗虫次生物质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研究了不同供试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采用香草醛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缩合单宁、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以明确棉花主要抗虫次生物质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在不同生长期及不同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苗期顶叶中缩合单宁、总萜烯类化合物和总杀实夜蛾素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蕾期顶叶和棉蕾中芸香苷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铃期棉铃中槲皮素、异槲皮苷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田间缩合单宁、芸香苷、总萜烯类化合物和总杀实夜蛾素含量高的棉花品种(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抑制绿盲蝽的危害,而另外两种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则有利于绿盲蝽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冀南棉区绿盲蝽暴发危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绿盲蝽(Lypus lucorum Mey-D(u)r)一直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害虫,2003年在冀南棉区暴发成灾.据调查,冀南棉区邯郸、邱县、鸡泽等市县大部分棉田绿盲蝽暴发危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成安、广平、临漳等县棉田发生危害高峰期则在8月上旬,百株虫量最高达30~40头.大量棉株顶芽和边心被害,变黑枯死,形成无头苗或激发不定芽萌生,形成枝条疯长.花蕾和幼铃受害常干枯脱落,有时造成黑心僵瓣.近年绿盲蝽暴发已成为该地区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绿盲蝽严重危害葡萄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严重危害葡萄树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果蔬技术站(315321)王勤海岑贵伍绿盲蝽(LygusLucorumMeyer-Dir)属半翅目,盲蝽科,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态结构的变化,绿盲蝽危害葡萄树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199...  相似文献   

17.
柑桔角肩蝽属半翅目,蝽科,土名臭屁虫.在湖北郧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造成部分劣果、次果,重则引起大量落果,部分发生严重的桔园落果率达80%,柑桔角肩蝽呈间歇性逐渐加重发生趋势.笔者通过多年对柑桔角肩蝽的监测,探索了柑桔角肩蝽在柑桔上的危害特征和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1危害特征 柑桔角肩蝽成虫和若虫用口针插入柑桔果内吸食汁液(亦能吮吸嫩枝汁液),果实被害后,幼果易脱落,近成熟的果实伤口变成黄斑,不呈水渍状(与大实蝇、吸果夜蛾危害柑桔果实后伤口呈水渍状易于区别),果实内部果瓤干缩,糖分、水分减少,嚼如干渣,失去柑桔风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棉铃虫已经降级为次要害虫,而以往的次要害虫盲蝽蟓危害逐渐加重,很多地区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棉盲蝽蟓个体小,容易迁飞、喜欢早晚出来危害棉花,刺吸棉株幼嫩组织汁液,造成蕾铃脱落,形成破叶疯和扫帚棉,对棉花的产量造成较大的损失。为此,我们于2009年在湖北省云梦县进行了26%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盲蝽蟓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9.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属半翅目网蝽科,主要危害悬铃木属(Platanus spp.)植物。该虫原产北美,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1964年该虫首次入侵意大利的帕多瓦,之后逐渐扩散至欧洲中南部的10多个国家,1996年传入韩国,2001年又传入日本。2006年长江大学农学院李传仁博士首次报道该虫入侵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目前在上海、南京、杭州、重庆、贵阳、郑州等地均发现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畜牧业对优质蛋白质饲料需求的增加,我国从美国进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品的量也逐渐增加,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本文搜集整理了美国紫花苜蓿上的主要害虫种类,包括象甲、蚜虫、叶蝉、盲蝽、蓟马、蜂、蛾类等42种(属),并对危害严重的几种害虫——苜蓿叶象属、大苜蓿耳象、苜蓿无网蚜、蚕豆微叶蝉、苜蓿膜翅角蝉、美国牧草盲蝽和西部牧草盲蝽的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做了简介,供进境苜蓿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