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指出了在贵州省中部,湿地松林分生长量有规律地显示出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海拔愈高,林分生长量愈低,海拔高于1300m时,生长量较低,在此生长的湿地松幼树,冬季均发现少数冻害,因此海拔1300~1400m,是贵州中部发展湿地松的上限,海拔是限制湿地松垂直发展的主要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适合于贵州省中部低中山(海拔1300m以下)发展,可列为这一地区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火炬松林分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炬松林分生长过程研究沈家智(江西省永丰县林业局331500)火炬松PinustaedaL.,我省70年代开始引种营造的已郁闭成林,成为全省重要的森林资源。本文对现实火炬松林分按径阶抽取树干解析样木,通过回归分析,对林分生长过程进行解析,探讨火炬松林...  相似文献   

3.
火炬松引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炬松原产美国东南部 ,生长在海拔 40 0m左右的低山丘陵 ,是优良的用材薪炭树种。我国淮河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都有引种 ,并生长良好。1 992年我们开始引种火炬松 ,并对火炬松生长进行观察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引种区概况滕州市地处山东省南部 ,与江苏省接壤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和土壤情况都与火炬松的原产地相近 ,见附表。附表 滕州市火炬松引种点及美国火炬松原产地概况地点引种年份 纬度经度 海拔(m)平均温度(℃ )年降雨量(mm)绝对最低温度 (℃ )无霜期(d) 土壤东戈镇1 993北纬35°2 1′东经1 1 7°1 6′ 2 0 0 1 4.6…  相似文献   

4.
闽北不同海拔对火炬松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闽北林区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不同海拔(160 m、367 m7、85 m、868 m、976 m)林地,进行美国火炬松的引种试验,通过15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海拔对闽北引种火炬松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海拔高度的火炬松的胸径、树高和蓄积量生长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海拔火炬松的生长表现为:A868>A976>A785>A367>A160。但闽北引种火炬松的存在较为严重的松梢螟危害,其中以低海拔地区的松梢螟危害更为严重。不同海拔火炬松生长的差异与松梢螟危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龄火炬松林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对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奎洋镇森林生态定位站9年生火炬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测方程进行了比较,对比了不同密度火炬松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并结合定位站研究的历史资料及其它报道,对不同年龄火炬松生物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年龄火炬松林生物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对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站9年生火炬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测方程进行了比较,对比了不同密度火炬松林分的面积指数,并结合定位站研究的历史资料及其它报道,对不同林龄火炬松生物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县位于贵州高原西南部,年平均温度为15℃左右,年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国外松引种地点是在县国营浪风吴林场王保桥工区,海拔一千一百公尺至一千三百公尺的山岗中。湿地松、火炬松原产地是在海拔五百公尺,以下的加勒比海沿岸。从引种地的气温和雨量来看还是较适合湿地松、火炬松的生长的。但在这种一千一百公尺左右的高海拔地区较大面积的引种栽植,在我省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CDM-ARP火炬松林碳汇监测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设立的火炬松样地资料,建立火炬松人工林立地指数模型、生长收获模型、生物量模型等,区分不同立地条件、采用定量方法,并考虑间伐因素,建立了浙江省CDM-ARP火炬松林碳汇监测方法学,对火炬松林分碳密度、碳储量和CO2净吸存量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分为项目规划阶段(造林前)预测和林分生长阶段(造林后)监测。选择易测定的碳库作为监测对象,并用常规测树因子来估测较难测定的各器官生物量,用生物量法估算碳汇量。  相似文献   

9.
火炬松人工林间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12、16年生火炬松人工林中设置了不同间伐强度试验林,通过对林分树因子和间伐作业经济效益的分析表明,间伐对火炬松林分保留木个体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幼龄林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大龄林分,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较大径阶立木株数比例增大,但期末总收获量减少。火炬松人工林第1次间伐宜在12年生之前进行,保留1000-1100株/hm^2。在造纸材有销路的地区,初植密度较大的林分第1次间伐可在8年生时进行,保留1100-1300株/hm^2;第2次间伐的间隔期为6年,以培育大中径材为目标的大龄林分,应以弱度至中度调整为主,保留1000株/hm^2。另外,间伐有利于提高保留木材性的均质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经度天山云杉林分因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新疆天山山脉从西到东处于不同经度的昭苏、巩留、乌苏、乌鲁木齐和哈密的天山云杉林进行垂直样带调查:将各地点划分为低、中和高3个海拔范围,比较不同范围内主要林分因子的差异;分析主要林分因子随海拔梯度(50 m间隔)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地点3个海拔范围内主要林分因子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天山云杉林分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而平均树高、最大树高、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随海拔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单峰型的变化趋势;尽管不同经度位置天山云杉林分布的海拔上下限范围不同,但各个位置天山云杉林分的平均树高、最大树高、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都可以用二次曲线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1.
对永春县高海拔山地9年生柳杉×木荷混交林补植火炬松、马尾松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年生火炬松的地径生长与13年生柳杉已无显著差异,树高已显著高于13年生柳杉,远大于木荷,与马尾松相比,同林龄火炬松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大于马尾松。补植造林后,林分蓄积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可见,在高海拔特殊立地条件下,火炬松可用来作为快速绿化的先锋树种,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的全面调查,分析不同坡向和坡位对火炬松与马尾松生长量的影响及其树种生长规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质量等级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坡向以半阳坡的火炬松和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57.521 m3/hm2,阳坡次之,阴坡最小;坡位以下坡的火炬松和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70.795 m3/hm2,中坡次之,上坡最小。火炬松的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达0.97 cm,比马尾松高出6.4%,平均树高连年生长量达0.56 m,低于马尾松10.8%,平均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达0.135 2 m3,略高于马尾松0.6%。因而,火炬松适宜当地造林。  相似文献   

13.
火炬松纸浆材优良家系人工林修枝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 a生火炬松优良家系(L—11)示范林进行修枝试验表明:修枝促进了林分生长,修枝3 a后,与对照相比树高生长增加了7.1%~14.1%,胸径生长增加了1.9%~7.4%,单株材积增加了9.98%-29.10%,林分蓄积量增加12.13-26.53 m3/hm2,其中促进林分生长效果最好的处理是修枝强度为50%;修枝降低了火炬松优良家系林木的尖削度,与对照相比,H/D值增加了5.1%~9.5%。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主要生态因子对火炬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地类型、海拔高度、坡度对火炬松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等,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土壤的腐殖质、速N、速P含量与火炬松胸径、树高的生长密切相关,从而影响了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土壤K含量对火炬松生长没有影响;年降水量、2~7月份的降水量对火炬松的胸径、树高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年积温对胸径生长有明显影响,对树高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南屿湿地松种源苗期和14 a生的林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成活率差异大,种源间苗高差异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种源间有一定差异。湿地松种源1 a生苗高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14 a生树高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和无霜期呈较大的正相关,说明低纬度区引种湿地松,年降雨量大和无霜期长可显著促进其树高生长。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生长量均超过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马尾松毛虫灾害与松林林分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灾害与松林林分状况关系密切,松阔混交林、国外松占40%以上松林和植被覆盖度达90%以上的松林一般不发生松毛虫灾害。松林蓄积量越大,松毛虫发生面积越小。  相似文献   

17.
对海拉尔西山30a生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林分结构、组成、更新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海拉尔西山密度为7株/100m2或8株/100m2(即47株/亩或53株/亩)的30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综合效益较好。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易引起光、水分及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林分健康而稳定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健康生长与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We compared sap-flux-scaled, mean, canopy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between Picea abies (L.) Karst. in Sweden and Pinus taeda (L.) in North Carolina, both growing on nutritionally poor soils. Stomatal conductance of Picea abies was approximately half that of Pinus taeda and the sensitivity of GS in Picea abies to vapor pressure deficit (D) was lower than in Pinus taeda. Optimal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leaf area index (L) two- and threefold in Pinus taeda and Picea abies, respectively, regardless of whether irrigation was increased. Although it increased L, fertilization did not increase GS in Picea abies unless irrigation was also provided. In Pinus taeda growing on coarse, sandy soils, the doubling of L in response to fertilization reduced GS sharply unless irrigation was also provided. The reduction in GS with fertilization in the absence of irrigation resulted from the production of fine roots with low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hen Pinus taeda received both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the increase in L was accompanied by a large increase in GS. In Pinus taeda, a reference GS (defined as GS at D = 1 kPa; GSR) decreased in all treatments with decreasing volumetric soil water content (theta). In Picea abies, theta varied little within a treatment, but overall, GSR declined with theta, reaching lowest values when drought was imposed by the interception of precipitation. Despite the large difference in GS both between Picea abies and Pinus taeda and among treatments, stem growth was related to absorbed radiation, and stem growth response to treatment reflected mostly the changes in L.  相似文献   

19.
火炬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收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福建省火炬松人工林各30株林分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干解析数据,运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B分布、Γ分布函数来拟合福建省火炬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的拟合效果好,标准地接受率为80%,用参数回收技术建立火炬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收获模型,经检验,每公顷材积平均相对误差8.37%,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平均相对误差6.72%。因此该模型可以用来估测福建省火炬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