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永城市地处黄淮海腹地,大豆以麦收后夏播为主。2008年以来通过高产创建活动,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大豆低产原因,实施以推广良种、良种良法配套为主线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万亩大豆超200公斤的高产目标,逐步完善了麦后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灌云县农技中心,1991年承担了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夏大豆千亩连片亩产200公斤高产开发技术试验课题。落实在同兴镇新兴、大兴和正兴三个村,面积1250亩,经市科委验收,当年就获得了亩产226.8公斤的好收成。初步通过了鉴定。1992年9月14日经连云港市科委组织了由市科委成果科科长周恒貌等领导及专家验收,理论产量为243.4公斤,其中3.6亩高达278.8公斤,其主要组装配套技术是: 一、良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实践证明,良种是获得大豆高产的基础。该高产开发试验田选用了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74—12”良种。“74—12”属有限结荚习性,分枝性较  相似文献   

3.
讷河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位于松嫩平原北端。大豆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35.9%,总产达2.7亿公斤,面积、单产、总产和出口量均居国内各市县之首。随着大豆高产品种的不断育出和高产栽培新技术的优化集成,大豆产量稳步提高。1993年全市有...  相似文献   

4.
九三局百万亩大豆高产剖析黑龙江省九三农场局农业处张张海森山金张海森1996年九三局种植大豆1096394亩,其中因雹灾绝产面种101万亩,全局实现大豆总产205283吨,按实收面积计,平均亩产20625公斤;按全面积计,平均亩产18725公斤,...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豆育种的成就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大豆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豆生产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2,478万亩,亩产41公斤,总产510万吨。5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6,914万亩,亩产54.6公斤,总产923万吨,比1949年面积增加35.6%,单产增加33.2%,总产增加81%。6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3,599.5万亩,亩产53.5公斤,总产728万吨,比50年代面积减少19.6%,单产降低2%,总产减少21.2%。70年代大豆面积下降到10,998.6万亩,亩产69.3公斤,总产762.5万吨,虽然面积比60年代减少2,600.9万亩,但由于单产提高  相似文献   

6.
《大豆科技》1995,(3):20-21
百万亩大豆高产栽培综合技术措施的运用黑龙江省农场局九三农管局农业处张1994年我局大豆种植面积125.9万亩,实现总产2.3亿公斤,亩产182公斤;创产值3.98亿元(1994年现行价),占今年种植业总产值的60%,大豆总产、亩产、产值三超历史,是九...  相似文献   

7.
大豆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它既是粮食作物,还是油料作物,也是养殖业主要饲料来源及医药制造和食品轻工业原料。大豆及其加工制品是我国传统出口物资。一、我国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我国曾是种植大豆面积最大、大豆总产最多的国家。在30年代,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三以上。之后,由于战争原因大豆生产不景气,到1949年我国大豆面积仅为1.24亿亩,总产510万吨,仅及30年代总产1000余万吨的50%。在“一五”、“二五”期间,大豆生产迅速恢复,1957年面积达1.91亿亩,大豆总产1956年1005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大豆生产再度下滑,1958—1964年期间,年种植面积在1.4—1.5亿亩,总产640—875万吨;  相似文献   

8.
300万亩大豆亩产超300黑龙江省建三江农管局李国俊,李思军,李山富建三江农管局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1995年全局种植大豆305.2万亩,总产46.5万吨,亩产152.5公斤,产值9.3亿元(现价)。大豆总产、亩产、产值三超历史。300万亩大豆...  相似文献   

9.
刍议江苏大豆生产孟鸿道江苏省农林厅江苏大豆生产,在60年代前,每年种植面积在69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71.6公斤,总产50万吨左右;70年代平均种植467万亩,亩产84.5公斤,总产39.4万吨;80年代平均种植458万亩,亩产量114公斤,总产量5...  相似文献   

10.
曾经一度被冷落的“低产作物”大豆,现在逐渐热了起来,几乎成了我国农产品中最受欢迎的抢手货,虽然大豆价格不断上扬,还是供不应求。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也成了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的一个新问题。过去,为了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许多地方都采取了减大豆,增加高产作物的作法,因此,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1990年比1989年减少711.9万亩,1991年又比1990年减少764.6万亩,大豆总播种面积只有1.05亿亩,比历史上种植最多的1931年的2.29亿亩,减少1.2亿亩,已经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可是,从1992年开始,出现了转机,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大豆种植面积都有增加,单产提高,总产上升。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湛江地区农科所1981年,在土质粘重肥力较低的1.066亩旱田上进行夏大豆丰产试验,结果总产干豆431.5斤,平均亩产为404.7斤,创湛江地区大豆单产最高纪录,事实证明,低纬度地区,夏大豆同样可以获  相似文献   

12.
大豆在我省为粮油兼用作物,建阳、三明地区是我省大豆的主要产区,常年产量占全省总产四分之一。建阳地区1986年总产1326万公斤,三明1985年总产1188万公斤。根据种植方式和收获季节不同,分为秋大豆、春大豆和田埂豆三种类型。七十年代以前,以早稻——秋大豆为主的轮作方式,三明市每年种植10多万亩,建阳种植20万亩左右,七十年代以来,因改制、扩大双季稻,稻——豆轮作的面积不断减少,加以锈病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市,大豆多与玉米条带间作。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严重影响了玉米和大豆的平衡增产,使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急剧下降。1986年,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大豆、夏玉米同穴种植新技术。1987~1990年推广面积达72万亩,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四年累计增产大豆2836万公斤,增收3420万元。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全面推广。 大豆、玉米同穴种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肥水资源,减轻大豆病虫危害,避免大豆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永城市在夏大豆高产创建活动中,敢于科技创新,实施科研与推广联合攻关战略,加快新品种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通过市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局关键措施上实行五统一,确保了"一推四改"技术方案的落实,成效显著:2010—2014年全市42万亩高产创建田平均亩产213.28公斤,千亩核心区大豆亩产240.37公斤,较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单产169.79公斤,每亩分别增加43.49公斤和70.58公斤;通过辐射带动,全市大豆田平均单产提升到189.36公斤。  相似文献   

15.
有“大豆之乡”美誉的黑龙江省,大豆单产也一直徘徊在100公斤左右,生产潜力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效益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探索我省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的新途径,对促进我省农业生产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带动广大农民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豆在我省效益型农业中的地位 (一)我省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我省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之首,是大豆商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在“七五”期间,全省大豆生产实现了快速发展,年均种植面积达到3410.3万亩,比“一五”时期平均增加1200万亩,增长54.3%;亩产104.5公斤,增加35公斤,增长50.4%;年均总产357.5万吨,增长132.9%。使我省大豆种植面积在全国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河南大豆种植制度为麦—豆一年两熟耕种制,耕作管理粗放,旱、涝病虫害频繁,大豆产量不高,七十年代以前亩产只有50公斤左右。1978年以来,随着大豆科技的开发推广,全省大豆单产逐步提高,八十年代平均亩产达80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已上升到90公斤,有一半以上的地市单产已达到100公斤以上,并出现了一些象滑县、浚县、社旗等县10万亩以上大面积单产超过125公斤的高产县。万亩单产150公斤以上、小面积单产25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各地都有出现,展示了夏大豆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夏大豆新品种“淮豆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杨加银张复宁冯其虎徐海斌(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223001)淮北地区是江苏省大豆主产区,常年大豆面积200万亩左右,占全省三分之二。80年代中期育成的高产品种泗豆11,促进了本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由于该品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禹城市生态条件,重点介绍了禹城市5万亩夏大豆播种关键技术,结合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确保了5万亩夏大豆的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19.
1957年江西省大豆种植面积达456.2万亩,总产3.36亿斤。其中秋大豆面积321.1万亩,产量2.41亿斤,分别占全省大豆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0.4%和71.7%。六十年代以来,由于重稻轻豆,以稻压豆,发展双季稻,使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秋大豆面积急剧下降,每年种植面积不到100万亩。1984年全省大豆总面积198.3万亩,总产量2.7亿斤,人均占有量由1957年的18斤,下降到8斤 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每年需要从外省调进大豆500多万  相似文献   

20.
同安县年种植甘薯16万亩左右,其中晚薯面积11~11.5万亩。总产原粮达4万吨左右。占全年粮食总产27.5%。1989年承担厦门市科委下达的晚薯大面积高产攻关科研项目。进行了为期两年(1989~1990年)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