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生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无公害生产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重点做好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使品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技术相配套。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对水稻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对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水稻无公害栽培为例,结合蒙山县水稻种植现状,深入分析可用于提高无公害水稻产量的栽培技术措施,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目标,为蒙山县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静 《种子科技》2016,(8):48-48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无公害花生的需求日益上升,但无公害花生栽培发展缓慢,仍存在诸多技术问题,还难以达到高产高效的要求。对无公害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平阴县东阿镇在无公害拱棚韭菜栽培技术上不断研究推广,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700hm^2。年收割韭菜4茬.666.7m^2产4000-6000kg,产品在本地销售的同时,还远销天津、河北等地,666.7m^2纯收入6000~8000元,实现了高产、高效。其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晏种”萝卜是扬州地方名特产酱菜萝卜头的最佳原料,其特点是:个小、色白、光亮、质脆、肉细、味甜。以它为原料腌渍、酱制加工而成的酱菜萝卜头,不仅鲜、甜、脆、嫩。而且以色、香、味、形著称。为了进一步提高扬州酱菜萝卜头的历史声誉,保持晏种的优良品质.增加产量,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本所经过多年试验,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鸡腿菇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菇。该菇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备受广大群众青睐。经常食用有助于消化、增加食欲、降低血糖、治疗痔疮等作用。可利用大田作物秸秆与各种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具有栽培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易管理,出菇可人为控制(有不沾士不出菇之特点.菌丝长满后在一定范围内可较时间避免而不衰老,  相似文献   

7.
单季晚稻无公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作物健身栽培、施用配方专用肥,应用无公害生物、植物源农药,必要时控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无)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区每667m^2化肥、农药用量分别减少9.35kg(纯氮)、110g(纯药);降低生产成本23.19元,增加稻谷收入(含无污染稻谷增收0.20元/kg)149.93元,合计新增收入173.12元;稻谷中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明显低于绿色  相似文献   

8.
旱地绿豆双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旱地绿豆双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是在继承和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等先进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榆林地区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大力推广双沟覆膜集雨保墒技术后形成新的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在选用商品率很高的大明绿豆前提下,改露地平作栽培为双沟覆膜栽培;改肥料浅施为双沟配方深施;改株行距随意稀植为宽窄行合理密植.是集地膜栽培与密植栽培优势于一体,融双沟集水与双沟施肥措施于一垄的高产栽培技术,增产作用十分显著.2001年,在春夏连旱80 d,露地作物无法入种情况下,双沟覆膜绿豆仍获得丰收.经农技中心在佳县、米脂等县大面积示范推广,平均产量达2250~3000 kg/hm2,增产40%~60%.最高产达3180 kg/hm2,目前该技术将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选择在海拔650m、山清水秀、无工业环境污染的村镇组织实施3.34万hm^2的浙贝母无公害高产栽培示范,并获得优质高产。5月10日经农业局组织实挖验收,平均产量1.53万kg/hm^2,最高的达1.93万kg/hm^2.现将其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和人们的口感要求,应选择抗倒伏、抗病、高产,而且分枝发达,生长旺盛,生育期短,结荚集中,色泽油绿,粒大饱满,易煮烂,无石豆的品种。在河南地区宜选明光绿豆、安岳油绿豆、中绿一号、中绿二号等。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绿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2014年以同绿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绿豆产量构成因子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对绿豆"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求出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比,不仅能满足绿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而且能够促使单株生长发育协调。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 56.7kg/hm2、P(P2O5)76.2kg/hm2、K(K2O)53.5kg/hm2,可获1 526.7kg/hm2的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土壤Hg、Cr和Pb单一污染对绿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晋绿2号为材料,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Hg2+、Cr3+和Pb2+单一处理对绿豆花荚期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Hg2+、Cr3+和Pb2+单一处理浓度的升高,绿豆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低浓度的Cr3+和Pb2+对叶绿素a、叶绿素b、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有促进作用;3种重金属中,Hg2+对绿豆花荚期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绿豆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播区高产绿豆品种冀绿2号、安9910和低产品种赤峰绿豆、泰来绿豆为材料,对开花至成熟期间植株茎秆、叶片、豆荚、籽粒等地上部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开花后,植株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呈近“S”型增长趋势,花后16~31 d是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主茎开花节位叶片是籽粒充实的主要源器官,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不同绿豆品种间差异显著,高产品种冀绿2号和安9910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尤其是主茎开花节位叶片干物质合成和积累较多,具有较充足的源,加之其单株结荚数多,具有较大的库容,最终获得了较高的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因此,绿豆生产中,选用库容大的多荚、大粒型品种,抓好花后田间管理,延缓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同时采用去除无效分枝等措施增强源库间的物质运输与分配是提高籽粒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绿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绿豆施肥模式和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比。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氮、磷和钾的施肥量编码值与绿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效应函数。结果显示,3种肥料对绿豆产量影响为氮>磷>钾。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先升高后降低;试验范围内,磷钾互作对绿豆产量和单株荚数起促进作用。目标产量为2 104.6~2 215.2kg/hm2,对应N、P2O5和K2O优化施肥量分别为81.2~89.3、124.8~133.5和82.6~90.7kg/hm2。施用量配比为N∶P2O5∶K2O=1∶1.54∶1.03(N为87.4kg/hm2)时,产量最大(2 215.2kg/hm2)。当N∶P2O5∶K2O=1∶1.54∶1.05(N为80.4kg/hm2)时,经济效益最佳(15 589.89元/hm2)。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沙地大田种植的绿豆和谷子两种作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虽然均为单峰曲线,但Pn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且8:00后,谷子的Pn总是大于绿豆的。分析认为,谷子对强光的适应性比绿豆高。非气孔因素造成6:00~10:00绿豆Pn的降低,而10:00~12:00谷子Pn的降低主要是气孔导度下降引起的。与净光合测定同步的叶绿素荧  相似文献   

16.
以晋绿豆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绿豆各生育期植株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绿豆整个生育期,随着密度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均增加,蒸腾速率(Tr)降低。与膜上穴播与露地条播相比,膜侧穴播SPAD值分别高4.15%、9.40%,LAI高13.1%、24.5%,净光合速率(Pn)高10.15%、9.93%,蒸腾速率(Tr)高7.5%、11.2%,分枝期到始熟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高3.98%、4.73%。与露地条播相比,覆膜能够明显提高绿豆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随密度增加,绿豆单株荚数与产量提高明显,膜侧穴播和膜上穴播产量分别提高24.2%、19.9%。其中膜侧穴播(密度16.50万株/hm 2)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绿豆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为绿豆高产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绿豆新品种(系)联合鉴定试验(2016-2017年)的25份绿豆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荚粒数变异系数最小,仅7.30%(2017年),产量变异最广泛,变异系数为35.86%(2016年);产量除与荚长(r=0.609)、荚粒数(r=0.679)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荚长>株高>荚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并且株高、单株荚数、荚粒数、荚长和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值,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综合分析表明,在绿豆高产育种中,荚粒数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且直接与间接效应均表现优良,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荚长和百粒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值,也应作为主要筛选对象,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性状的相互影响与均衡发展,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8.
光周期诱导对红小豆不同叶龄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光周期诱导的方法,对中晚熟红小豆品种冀红4号红小豆不同叶龄叶片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叶龄(LF)处理下硝酸还原酶(NR)活性基本高于自然光(CK)处理而低于连续短日照(SD)处理;随着叶龄增大,各处理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光周期诱导可提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叶龄表现有所差异,与SD处理交替上升;诱导可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并连续诱导出现累积效应;2LF是光周期诱导可溶性蛋白变化最敏感的时期,从这个时期起单个叶龄诱导可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连续诱导却可提高;LF处理下类胡萝素总体含量高于另2个处理,而LF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仅在3叶龄前高于CK,随后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玉米冠层耕层协调优化及其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密植是挖掘玉米高产潜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密植倒伏和早衰问题长期制约着玉米密植高产的潜力挖掘,特别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问题更加突出。为此,本研究明确了密植倒伏、早衰、产量低的原因是冠层耕层的不协调,提出了冠层耕层同步优化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构建了技术体系,主要包括:(1)以产量性能为核心的冠层分析体系及其定量指标和动态监测系统;(2)以土壤与根系合理空间分布为指导的“深耕层、降容重、匀分布、培地力”的耕层优化体系;(3)冠层生产力与耕层供给力协同优化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多种关键技术,包括:(1)以改耕层促冠层为核心的“改方式、改时间、培地力”的深松耕作关键技术;(2)以改冠层提耕层为核心的“抗倒、抗冷、防衰”的化控技术;(3)以调冠层保耕层为核心的“调行距、调耕作、调肥水”相结合的密植技术。在关键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构建了“深耕层一密冠层”、“控株型一促根系”及“培地力一高肥效”的不同方式的3项密植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在东北春玉米、黄淮海夏玉米密植高产中,创造了高产典型,而且在大面积高产高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后期高温对冬小麦根系及地上部请老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郭天财  周继泽 《作物学报》1998,24(6):957-962
本文研究了后期高温处理对冬小麦根系及地上部活性氧代谢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使小麦根系及叶片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质膜相对透性增大,在高温处理过程中,根系和叶片SOD及POD酶活生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而后下降的趋势,但叶片SOD和POD活性下降较早,其下降幅度大于根系,表明地上部受高温影响较大,小麦根系及叶片的膜脂过氧化水平与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随叶片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