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采用高原鼠兔夹和全自动捕鼠器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控制进行了田间试验,二者均具有应用范围广,灵敏牢靠,使用方便,经久耐用,无环境污染,无副作用,对环境、人畜安全等优点。此项试验为长期有效控制草地害鼠,扩展鼠害防治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降水对高原鼠兔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降水对高原鼠兔种群消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的变化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消长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年降水量、三季度降水量和一季度降水量的综合分析,同时参考特殊降水因素的影响,即可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7.
高原鼠兔寄生蠕虫的主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蠕虫学剖解方法对高原鼠兔的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结果,检查的135只鼠兔 感染蠕虫的有108只,感染率为80.0%,经鉴定所检出的虫体为Cephaluriscoloradensis,Eugenurisschumakovitschi,Graphidielaszchuanensis,Murielueqinghanensis,Heligmosomum,sp,Trichurissp,Labiostomum 相似文献
8.
高原鼠兔危害级别划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研究结果显示,地上植物量、植被盖度、破坏的生草面积、绝对鼠密度和有效洞口数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异性,但各自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原鼠兔的危害程度;5项研究指标的综合影响是评估危害程度的真实反映;植被害情是评价危害程度的主要因子,鼠密度是次要因子;将危害程度划分为4个级别,提出了划分危害级别的量化指标.不同指标值在各危害级别中的排序是,鼠密度:Ⅳ<Ⅰ<Ⅱ<Ⅲ;有效洞口数:Ⅳ<Ⅰ<Ⅱ<Ⅲ;破坏的生草面积:Ⅰ<Ⅱ<Ⅲ<Ⅳ;植被覆盖度:Ⅳ<Ⅲ<Ⅱ<Ⅰ;地上植物量:Ⅳ<Ⅲ<Ⅱ<Ⅰ;单纯以鼠密度划分危害级别或评估危害程度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1988年在海北州门源,祁连,海晏,刚察及其毗邻的海西州天峻县实地调查了草原主要害鼠,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该地区的主要害鼠。在论述主要鼠种分布的基础上,还根据主要害鼠的种群量数进行了分级。 相似文献
10.
对 1 6例 (雄 1 0 ,雌 6 )高原鼠兔 (Ochotonacurzoni ae)的消化管进行了观察描述 :高原鼠兔的舌上有丝状、菌状、轮廓和叶状乳头 ;齿式为 2 2 0 321 0 2 3;单室胃 ,容积 3 2~8 0mL ;小肠平均长度为 970 1 7 88 0 8mm ,为体长的 7 31±0 2 8倍 ;大肠平均长度为 5 5 8 39± 6 6 39mm ,为体长的 4 2 1± 0 36倍 ;小肠与大肠总长度为 1 5 2 8 95± 1 4 7 78mm ,为体长 (1 32 78mm )的 1 1 5 2± 0 5 9倍 ;盲肠为 2 0 4 34±2 6 98mm ,为体长的 1 5 4倍。回盲口有盲小管 ,盲肠螺旋褶上有长丝状乳头 ,盲结口有盲结口瓣 ,盲结口下接结肠网状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高原鼠兔对不同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机制,以所捕捉高原鼠兔的生活海拔3960m作为生境对照组,将其在低海拔适应一周后,分别置于各不同海拔的模拟仓,对比各模拟海拔组和生境组高原鼠兔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等血象指标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模拟海拔高度的升高,高原鼠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升高,红细胞压积升高速率减缓,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呈下降趋势。海拔虽然升高但高原鼠兔的红细胞压积并没有显著升高,有利于减少血液循环的阻力,减小心脏负担,这应该是高原鼠兔世代生活在低氧环境中产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胃肠道形态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对食物资源和能量需求的适应对策,将捕获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高原鼠兔(8 ♀,7 ♂)和高原鼢鼠(9♀,6 ♂)解剖后,测定其胃肠道形态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动物胃肠道形态在种内性别间差异表现为雄性高原鼠兔小肠长度、盲肠鲜重显著大于雌性(P<0.05),雄性高原鼢鼠小肠和盲肠长度、大肠鲜重及胃和大肠净鲜重显著高于雌性(P<0.05)。在种间水平上,高原鼠兔小肠和盲肠长度、盲肠净鲜重显著大于高原鼢鼠(P<0.05),而其胃和大肠长度、大肠鲜重显著小于高原鼢鼠(P<0.05)。研究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前肠和后肠因其种间能量需求和食性的不同存在代偿性差异;同一物种雌、雄个体均通过改变小肠长度来适应性别间差异化的能量需求。 相似文献
13.
14.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能量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3个方面客观的分析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有益和有害的影响,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及放牧地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影响,以改变目前人们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传统认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活动对放牧地利害转变的关键在于确定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致灾密度和家畜数量及放牧方式,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持高寒草甸放牧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16.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组分的关键种,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数量极端扩张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已被广泛认识,但其行为活动对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略。通过简述青藏高原地区危害最严重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生物学特征,全面分析了这2个种群的行为活动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的双重作用,指出这2个种群在适宜范围内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结构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生物量及种子传播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当种群密度过大便会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加速植被和土壤退化。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活动利害转变的关键在于确定种群致灾密度,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复合不育剂对高原鼠兔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室内试验选定致高原鼠兔雌性和雄性不育或抗生育作用且对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不育剂各一种。雌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LD50为8.68mg/kg,半不育剂量ED50为2.11mg/kg。雄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21.42mg/kg,半不育剂量ED50为43.7mg/kg。前者的主要作用特点是导致子宫内膜出血、体重下降,从而引起胚胎流产或吸收,而后者的作用部分是睾丸,对曲细精小管内精子、精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的关键种,其干扰导致高寒草地下垫面形成植被和裸地斑块镶嵌共存的景观格局,加剧了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改变了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为了增进对高原鼠兔干扰在高寒草地碳循环中作用的认识,本文综述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碳交换的作用过程和影响机制。总结出采食、堆土和挖掘是高原鼠兔直接影响高寒草地的主要方式,同时堆土和挖掘也是高寒草地秃斑化的潜在诱因,秃斑侵蚀、扩张以及本身的热岛效应也会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尽管高原鼠兔挖掘活动促进了土壤养分循环有利于生态系统有机碳的累积,但是堆土以及与高原鼠兔干扰相关联的秃斑化也会引起潜在的有机碳流失。高原鼠兔挖掘洞穴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碳交换平衡,加速了CO2通过鼠兔洞道扩散排出,而堆土和秃斑化后植被物种组成改变,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以及土壤暖干化是生态系统碳交换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基于现有研究进展,未来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大尺度高原鼠兔干扰对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量化评估,以及耦合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收支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报道了用A、B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杀灭高原鼠兔的试验。其A型葡萄球菌肠毒素灭鼠效果可达98.9%。作为一种新的杀鼠剂,它具有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的优点外,还具有不受温度、地区限制,保存、运输方便等优点,可望成为一种良好使用前景的杀鼠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