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1995年10月~次年5月至2012年10~次年5月玉树地区草原火灾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玉树地区草原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降水、风、气温、地温、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对玉树地区草原火灾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并利用经验公式对玉树地区的草原火险指数进行划分5个气象等级,分别为不易引燃、难燃、可燃、易燃和极易燃,对开展玉树地区草原火险预报服务及灾害防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呼伦贝尔草原为研究区,基于该地区1990—2019年草原火灾数据,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火灾质心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草原火灾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火灾发生时间方面,1998年为火灾发生的突变节点,区域火灾年际变化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月间主要集中在4月、5月、10月,日间主要集中在10:00—15:00。空间方面火灾主要分布在西部,火灾密度和草原受害率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巴尔虎右旗和新巴尔虎左旗,火灾面积质心和频次质心均呈面状分布,面积质心整体向高经度和高纬度方向偏移,频次质心明显向低经度和低纬度方向偏移;重特大火灾的分布集中在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和新巴尔虎左旗。本研究可为应急与林草管理部门的火灾防控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利用青海省海东地区1995~2011年17a间草原火灾资料和对应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海东地区草原火灾地域分布、时空分布及气候等特征,得出了降水、风、气温、地温、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海东地区草原火灾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并利用经验公式对高火险区进行划分,区划出海东地区草原火险潜势区,对开展海东地区草原火险预报服务及灾害防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巴尔虎草原火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气象因子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原火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严重影响着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新巴尔虎草原草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随着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加剧了该地区发生重特大草原火灾的可能性。本研究可为草原火的火险区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遥感影像,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ENVI等软件,分析了2001—2016年新巴尔虎草原火时空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探讨草原过火面积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特性。结果新巴尔虎草原火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规律性分布。在时间上,过火面积年变化存周期性变化规律,2003年和2013年分别出现过火面积峰值,周期间隔10年;过火面积月变化差异明显,过火面积集中在4、5月和9、10月,时间对应研究区域火灾频发的春秋两季;在空间上,高频度火灾发生区域全部分布于国境线附近,越境火灾风险比较大。草原火过火面积与气象因子有着密切关系。在月平均气温为0~10 ℃、月总降水量在0~20 mm、月平均相对湿度40%以下及月平均风速大于5 m/s的区域最利于草原火灾的发生和蔓延。结论新巴尔虎草原火预防工作在区域上应集中在新巴尔虎草原西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加强边境地区草原火的监测和管理。在时间上应关注每年4、5月和9、10月,特别是月平均气温0~10 ℃、月总降水量0~20 mm、月平均相对湿度40%以下及月平均风速大于5 m/s的地区。未来可从更长的时间和更广的空间尺度来对草原火的发生周期进行模拟和预测,更有效地探究野火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铜川地区大风特征及其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淑敏  吴宁 《现代农业科技》2015,(1):250-251,254
通过对铜川地区3个观测站1964—2013年50年大风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铜川地区大风具有北部多、南部次之、中部最少的地域分布特征。年际变化情况:宜君的大风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持续偏多,90年代至2013年呈减少趋势;铜川站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出现了大风的高发时段;耀州区大风有长周期变化特点,在1964—1982年的19年期间出现的较少,1983—2001年的19年期间为多发时段;3个站近年来均呈现减少趋势;大风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北部宜君县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冬季次之,夏季最少,这与冷空气影响有一定关系;南部耀州区大风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全年的84.2%,主要是因为南部夏季多对流天气,造成了短时雷雨大风和强降水天气;中部秋冬较少,春季最多。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9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应用气候趋势倾向率、累计距平、空间差值等方法,分析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表现出不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呈南高北低的状态,西南部气候生产力不断增长,东南部逐渐减少;气候生产力变化速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47 a来东南部朱日和地区气候生产力减少幅度最大,该区也是气候生产力变化的敏感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陇东1968—2000年15站的春季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春季干湿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计算了其与500hpa高度场、赤道北太平洋海温和高原加热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福建省67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的气象资料,结合福建森林火险预报模式确定影响森林火险等级的主要气象因子,按行政区划和森林防火期将气象数据归类,最后利用统计方法进行气象因子的时空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各地区森林火险高等级的气象影响因子不同,最小相对湿度及温度差对北部和西部地区影响较大,蒸发量对西部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降水量对东南沿海影响较大;各因子的时间分布状态造成1月森林火险等级较高,2月、11月和12月次之,其余防火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沈阳地区农业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沈阳地区农业气候特点,论述了沈阳农业气修资源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影响沈阳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气候因素。针对沈阳农业气候特点提出了农业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柳州市7个国家气象站1987—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同期的NEC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柳州市2010—2018年的林火资料,分析了柳州市高森林火险的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特征。结果表明:春季高森林火险年东亚大槽较常年同期偏弱,我国中西部地区位势高度偏高,冬季高森林火险年乌拉尔山以西部地区位势高度偏高,低纬地区为平直的西风气流控制,气流在长江流域汇合,广西维持高温少雨是森林火险高的环流背景;当降水在0.2 mm以下(或无降水)、日最大风速在3.0~4.0 m/s、日最高气温在24℃~28℃、日最小相对湿度在20%~40%时,柳州极易发生火灾;经过柳州市本地化后的行标较国标更能客观地反映柳州森林火险气象条件的危险程度,可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5年冬季宝鸡全市11个县区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与2014年冬季、1981—2010年冬季气候标准值进行统计对比,对宝鸡市11个县区2015年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宝鸡市冬季气温太白、千阳、凤县正常,其余各县偏高0.1~1.2℃;降水陇县、太白、凤县偏多1~5成,其余各县偏少2~5成;日照时数时空分布不均,麟游、眉县正常,其余各县偏多1~3成。宝鸡市2015年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是寒潮、雾霾、道路结冰等。这些气象灾害对设施大棚蔬菜生长和果树安全越冬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61~2020年黄南州北部同仁和南部泽库两个站的气温资料,通过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60年,黄南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每10年北部的同仁上升0.436℃,南部的泽库上升0.466℃;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秋季增温次之,各个季节的显著升温导致了年平均气温的显著变暖;年平均最高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存在不对称性,即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黄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次突变过程,突变后升温速率明显增加。年平均最高气温突变时间与年平均气温突变时间一致,年平均最低气温突变时间在1993~1994年左右,突变时间略早于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1—2015年太阳能辐射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气象统计学方法,对近35年格尔木太阳能辐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5年来格尔木直接辐射的总体走势与年总辐射相近,但直接辐射的变幅大于总辐射。近35年虽然总辐射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直接辐射占总辐射的百分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总辐射年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且春季比秋季多。月太阳总辐射主要与日照、总云量、水汽压、相对湿度、蒸发量、低云量等因素相关,其中日照、总云量与总辐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临汾市气象观测站1954—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对临汾市6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高温、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高发期均为7月,年平均发生日数分别为1.9、19.6、26.8 d;干旱、大风、雾在全年时段都有发生,干旱的高发期为秋冬季,春季为大风多发期,4月最多,雾多发生在秋冬季,11月为高发期,年平均日数分别为137.7、5.5、17.5 d。从气象灾害发生的年平均日数来看,依次为干旱>雷暴>高温>雾>大风>暴雨。近65年来,临汾市暴雨、干旱、雷暴、大风这4种气象灾害有减少趋势,其中雷暴、大风减少趋势明显,而高温、雾则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兴安岭春季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大兴安岭1964~1990年间49~52°N区域内春季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与气候条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春季特大火灾发生的主导气候因子是当年春季的降水和温度,上一年秋季至当年3月期间的干旱少雨是春季特大火灾发生的潜在条件;它与当年春季的高温、干旱迭加,促进了特大火灾的发生。该地区春季特大火灾多发年形成的干旱孕育期为6~15个月。  相似文献   

16.
张润琼  刘艳雯  黄天福  刘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17-20219
利用2010年2月8~9日贵州西部玉舍国家森林公园重大森林火灾资料和2009年9月~2010年2月气象资料,分析了"2.8"森林火灾的天气气候成因,同时利用相应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着火状况。结果表明:NOAA卫星资料是准确监测火灾发生,估算火区面积、强度和蔓延趋势最有效的途径;秋、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持续数月的干旱是贵州西部发生重大火灾的主要气候背景;贵州西部过渡季节干旱少雨的500 hPa平均环流特征是中高纬环流平直,东亚大槽偏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青藏高原上空气压场持续偏强,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偏东,是贵州西部火灾环流形势之一;气温持续上升、湿度持续下降是火灾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森林火灾的波谱分析,认为气象因素是制约火灾年际变化的主要波谱.在大量相关与回归计算基础上,根据有关标准,建立了气象火灾序列的模型,为今后森林火灾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YE0-KAL612水质分析仪观测数据,统计了莱州市地下水质的地下水位深度、酸碱度、盐度、温度四要素的正常年份变化,并将地下水质四要素与测站同期的降水量、降水强度、大气温度、地面温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其间的相应关系。结果表明,对正常年份来说,莱州市地下水的温度相对稳定,其变值与降水无显著关系,地下水的最低温度、年中最大变温值均不随大气温度、深层地温的规律变化;强降水造成的地表水径流为影响地下水p H变化的主要因素,因强降水引发的地表径流致酸性物质累积影响地下水p H呈强酸性;地下水的最低水位与降水负距平呈正相关,最高水位受当地灌溉需求量的影响甚大;盐度变化的大小与降水量、降水时空分布是否均匀均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