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民和县通过连续5年实施草地无鼠害示范区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该项目5年共投入资金60万元,共防治高原鼢鼠5.67万hm2,灭效达92.82%,牧草产量增加525kg/hm2;防治高原鼠兔2.66万hm2,灭效达98.43%。牧草产量增加450~525kg/hm2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胥成梅 《青海草业》2005,14(3):60-60,40
海晏县在2002年-2004年连续3年实施了高原鼢鼠防治工作,共完成防治面积7×104hm2。近几年来,防治区高原鼢鼠复发较为严重,复发面积为5.33×104hm2。本文就复发原因,复发区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20 0 4年同德县在大力防治地面鼠的同时 ,积极防治地下鼠 ,在去年冬季防治地面鼠 1 .33×1 0 4 hm2 的基础上 ,今年雇佣外州县捕杀能手开展大面积的地下鼠捕杀工作 ,截止目前 ,已捕捉高原鼢鼠 1 4.1 7万只 ,防治面积达 2 .67× 1 0 4 hm2 。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同德县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德县近几年来高原鼢鼠危害相当严重 ,危害地区草场植被覆盖度下降、草场沙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为了有效地保护草地资源 ,提高草场生产能力 ,改变生态环境 ,县委、县政府在大力防治地面鼠的同时 ,十分重视地下…  相似文献   

4.
高原鼢鼠是天祝县高寒草甸草地的优势鼠类,危害严重。5月鼠密度在5.2只/hm2~15.9只/hm2之间,至9月造成牧草损失322kg/hm2。通过调查鼠密度和牧草损失量,结果充分显示鼢鼠的种群密度与其造成的损失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M=5.07X+26.06。通过防治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在甘肃天祝县高寒草甸草地高原鼢鼠的防治指标为8.3只/hm2,在5月份防治。  相似文献   

5.
韩文祥 《青海草业》2010,19(3):43-45
通过连续5年实施草地鼠害防治项目,共防治高原鼢鼠5.67×104hm2,防效达92.82%,牧草产量增加525kg/hm2;防治高原鼠兔2.66×104hm2,防效达98.43%,牧草产量增加450~525kg/hm2。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原鼢鼠主要分布于我县高寒草甸、灌丛草甸、农田等比较潮湿的河岸阶地、山间盆地、滩地和山麓坡等区域营地下生活,7.62万hm2可利用草场上,其分布面积达5.73万hm2,其中高密度区就达3.32万hm2.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乐都县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6 0 .31% ,长期以来 ,高原鼢鼠对全县草地、林地和山区农田危害较为严重 ,对生态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特别是对近几年退耕地种植的苜蓿、沙棘等植物的破坏非常严重 ,对生态建设工程影响较大。为此 ,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了草地灭鼠工作 ,现将防治鼠害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1 高原鼢鼠对草原的破坏情况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 ,属湟水中下游地区。海拔 185 0~4 4 85m。草原类型有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据调查 ,全县高原鼢鼠危害草地和退耕还草地面积 5 .0 5万hm2 (危害退耕还草地 0 .30万hm2 )。其…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施草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共防治高原鼢鼠65866.6hm2,灭效达96.85%;防治高原鼠兔5315hm2,灭效达96.2%;治理"黑土滩"871.7hm2,牧草覆盖率增加30%;草地围栏封育315hm2,牧草产量增加119.9kg/h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乐都县天然草地鼠虫害及毒草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乐都县天然草地鼠虫害及毒草调查,全县天然草地鼠类有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和根田鼠,主要危害种为高原鼢鼠,发生危害面积7.74万hm2,其中,中、重度危害气54万hm2损失牧草4671.03万kg;蝗虫有鼓翅雏膝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白边痴蝗等7种,发生危害面积11.84万hm2,损失牧草403.59万kg;毒草危害以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兰花棘豆和狼毒为主,发生危害面积17.75万hm2,其中,中、重度危害6.49万hm2,减少牧草4473.63万kg。“三害”累计年损失牧草9548.22万kg,相当于6.54万个羊单位的饲草量。  相似文献   

10.
何长芳  严林 《青海草业》2001,10(1):60-60
通过对高原鼢鼠 (Myospalaxbaileyi)密度与青稞鼠害株率关系的研究 ,确定出其回归公式为 :Y =15 0132X— 0 34 81,并测定出青海湟中县青稞种植区高原鼢鼠防治指标 ,为 :青稞受害株率 1 34 % ,鼢鼠密度 1 65只 /hm2 ( 0 .11只 /亩 )。  相似文献   

11.
韩学明 《草业学报》2000,17(4):27-28
1997~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气候、地貌、草场类型、经济效益等特点对夏河县天然草地上主要危害鼠种及其分布情况和危害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夏河县天然草场上主要危害鼠为仓鼠科鼢鼠亚科的高原鼢鼠和鼠兔科的高原鼠兔,危害面积达16.42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32.75%,并针对鼠害发生情况,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民和县退耕还林还草区鼢鼠密度和危害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县危害面积达8000hm2,平均密度为13.27只/hm2,年损失牧草807.55×104kg,相当于0.55×104个羊单位的年饲草量,应尽快抓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1 草原鼠害防治 鼠害是危害草原及人畜健康成长、阻碍畜牧业发展较为严重的灾害.2009年秋季调查显示,海晏县春夏秋冬四季草地鼠害严重,危害面积约达25.47×104 hm2,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73.75%,其中高原鼢鼠危害面积约15.73×104 hm2,土丘数平均约达200个/667 m2,高原鼠兔危害面积约达17.00×104 hm2,平均密度约达6只/667 m2.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鼢鼠的防治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属啮齿目鼠科鼢鼠亚科之一种,俗称地拱子、瞎老鼠,简称鼢鼠,终年营地下生活。分布于川西北牧区草地,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害鼠之一。1986年至1988年川西北草地鼠虫调查证实,鼢鼠危害面积约33.43万公顷,年损失牧草近2059万公斤。近几年不断对鼢鼠进行了防治,其主要方法有化学药物喷洒法、投毒饵法和弓箭法。以若尔盖县为例,近年来每年灭鼢鼠10万只左右,但都被深埋或焚烧,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如在防治的同时又对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施草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共防治高原鼢鼠65866.6hm2,灭效达96.85%;防治高原鼠兔5315hm。,灭效达96.2%;治理“黑土滩”871.7hm^2,牧草覆盖率增加30%;草地围栏封育315hm^2,牧草产量增加119.9kg/hm^,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鼢鼠的经济损害和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一个繁殖周期内 ,分 3次抽样系统调查了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和危害量 ,并采用鼢鼠灵进行灭鼠试验 ,检查灭鼠效果 ,核算灭鼠成本 ,了解当地青干草市场价格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在甘肃天祝县金强河地区高原鼢鼠的经济损害程度为 2 1.3 2只 /hm2 ,经济阈值为 6.3只 /hm2 。  相似文献   

18.
化隆县草地鼠虫害秋季基数调查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化隆县草地鼠虫害秋季基数调查,预测2007年高原鼠兔为387个/hm2有效洞口,发生面积2800 hm2,危害面积1500 hm2;高原鼢鼠密度可达280个/hm2土丘数,发生面积40500 hm2,危害面积21500 hm2;蝗虫发生面积40500 hm2,危害面积21500 hm2,危害密度可达152.9头/m2。  相似文献   

19.
夏河县是全省主要的牧业县,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黄河主要支流大夏河和洮河分别贯穿境内东部和南部。广阔的草原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当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它诸方面的原因,导致草原鼠害大面积发生。据最新调查统计,夏河县天然草原上的害鼠有三目十一科四十六种,鼠害发生面积达30万hm2,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59%,其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为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危害面积达22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43.46%,其中高原鼢鼠危害面积14.67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28.97%,平均鼠密度为11~48只/hm2,严重危害区达到60只/hm2;高原鼠兔危害面积7.3万hm2,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14.49%,平均鼠密度为45只/hm2,严重危害区达到100只/hm2以上。在鼠害区平均牧草损失达30%以上,在严重危害区牧草损失达到60%以上,全县每年仅因草原害鼠采食损失的牧草可供10万个羊单位放牧一年。草原鼠类不仅采食牧草,与畜争食,更为严重的是通过挖掘洞穴,推土造丘,形成大面积“黑土滩”和“鼠荒地”。由于鼠类危害和超载过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制约当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三化”草场面积达45.3万hm2,占全县天然草地总面积的89.57%。其中,重度退化面积12.58万hm2,占退化面积的27.75%;中度退化面积2.15万hm2,占退化面积的71.03%;轻度退化面积0.554万hm2,占退化面积的1.22%。  相似文献   

20.
据1997年河南县草地“鼠虫害、毒草、黑土滩”调查,该县高原鼢鼠分布广,危害面积高达7.47万hm2,对草场破坏十分严重。为此青海省畜牧厅下达给河南县3.33万hm2(50万亩)的高原鼢鼠灭治任务,由黄南州草原站、青海省草原总站、河南县草专队联合组成工作组,于1999年4月10日至6月15日进行了灭治。本次灭鼠历时65天,灭治面积3.75万hm2,捕捉鼢鼠6.44万只,投入资金21.5万元。灭治效果91.28%。1 灭治前准备为了使灭鼠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防治前对防治区作了详细调查。经9个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