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总结了马蔺实生育苗技术,包括冬季大田播种育苗、冬季露天容器育苗、春季大田播种育苗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疆杨水浸法覆膜大田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杨是我区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的优势栽培树种,单因扦插插条较难生根,一般大田扦插,插条成活率只有50%左右,影响了育苗农户的积极性,而采用水浸法覆膜大田扦插育苗技术育苗不仅使育苗成活率由一般大田扦插成活率底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而且极大的提高了育苗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喜树容器育苗和大田育苗进行对比试验以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育苗法的苗木总产量为16.4万株,为大田育苗苗木总产量的2.2倍,而且其起苗时间与齐苗时间比大田育苗方法提前。容器育苗的5个造林样地的平均造林成活率为90.8%,大田育苗的平均造林率为54.6%,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异形玉叶金花大田秋季扦插育苗技术,包括秋季单膜硬枝扦插育苗、秋季双膜+遮阴网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单层塑料薄膜保温性能差,出现苗木冬季冻死现象,扦插成活情况差;异形玉叶金花大田秋季双膜+遮阴网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的成活率为57.00%~74.08%;在秋季大田扦插育苗中,覆盖双层塑料薄膜及遮阴网,是成功育苗的关键.最后提出大田秋季扦插育苗技术要点,为异形玉叶金花扦插育苗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3年进行了红松大田移植育苗试验,本文介绍了红松大田育苗的整地做床、栽培及苗期管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早稻软盘育苗抛秧栽培技术,包括软盘育苗、大田准备、抛秧、大田管理等方面,以为早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叶莸大田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进行了金叶莸的大田育苗试验,本文介绍了金叶莸大田育苗的采种、播种和苗期管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包括育苗地块选择、容器的选择与基质组培、容器苗培育、移植苗的培育等内容,以期为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曾中兰 《青海农林科技》2013,(1):76+79-76,79
2012年进行了沙地柏大田移植育苗试验,本文介绍了沙地柏大田育苗的整地做床、栽培及苗期管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黄连木大田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种实调制、圃地选择、土壤处理、播种育苗和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黄连木大田育苗技术。以期指导黄连木的大田育苗,从而为大面积种植黄连木提供优质苗木。  相似文献   

11.
依据六盘山地区实际,从净种、整地、人工清除、使用化学药剂等方面介绍了六盘山云杉苗圃地杂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乡绿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常绿树种,尤其是青海云杉的大苗移植已成为城乡绿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大型苗木的移植,是一项成本额较高,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且需动用较大机械参与的工作,只有掌握好移植技术,才能确保云杉大苗的成活率,并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青海云杉林林冠层截留量及其与大气降水量的关系,模拟出了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降水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降雨量范围内,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降水率为29.4 %,它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青海云杉种子园无性系结实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祜  王立  吕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155-157
[目的]研究无性系结实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利用青海云杉一代无性系种子园中筛选出的18个优良无性系90个分株材料,研究青海云杉无性系结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不同树冠层的结实量.[结果]青海云杉无性系间的结实能力差异明显,其无性系重复力较高,青海云杉无性系结实母树球果主要集中在树冠中上部的冠层分枝上,青海云杉无性系球果主要分布在树冠上部,各部位的球果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上部、中部、下部.球果量在树冠中部、上部、下部分别占单株球果总量的86.43%、10.37%和3.20%.通过性状相关分析,青海云杉单株结实量与树冠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下部结实量与冠幅呈极显著负相关,中部结实量、单株球果量和单果鲜重3个结实性状与无性系生长性状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及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杉灰霉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灰霉病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分布于新疆阜康、乌鲁木齐、呼图壁、玛纳斯、沙湾、霍城、伊宁、察布查尔、新源、巩留等林区,主要发生在苗圃,生长季节发生危害,尤以温棚育苗发病严重,寄主除本地的天山云杉(Piceaschrenkiana var. tianshanica)、雪岭云杉(P.schren-kiana)外,还有引种的青海云杉(P.crassifolia)、川西云杉(P.likiangensis var. balfouriana)。病原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以22℃生长最佳,第6天产生附着孢,第7天产生菌核,第10天产生分生孢子。菌核在4~28℃均能萌发,22℃萌发速度最快,1 d菌核萌发率即达63.3%。大田条件下,在新梢生长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喷施25%多菌灵500~800倍液;在温棚育苗条件下,重病区每年喷药2~3次,每次间隔7~10 d,每天定时2次揭开棚膜距地面1 m,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可消除云杉灰霉病危害。  相似文献   

16.
青海云杉群落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云杉群落中用GPS定位设置样地16个、样方256个,研究甘肃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林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不同类型以及同一类型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的格局类型不尽相同,草类—青海云杉林逼近泊松分布,苔藓—青海云杉林有逼近泊松分布的趋势,混交林和其他类型为集群分布;不同类型优势种群的集群强度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中优势种群在2 777~2 800 m为显著均匀分布,2 830~3 050 m为显著集群分布;草类—青海云杉林中优势种群在2 660~2 680 m为均匀分布,3 050~3 110 m为显著集群分布;混交林中青海云杉种群随海拔升高,集群强度增大,始终为显著集群分布;灌木—青海云杉林在低海拔(2 730 m)为均匀分布,在高海拔(2 880 m)为集群分布。青海云杉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  相似文献   

17.
青海云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材料为祁连山区青海云杉天然分布区内的优良单株,基本能反映出祁连山青海云杉分布区的特点。1.2试剂所用TaqDNA聚合酶、dNTPs等均购于兰州佰澳生物公司;ISSR选择引物来自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Biotechnology Lab(UBCBL)primer set UBC9,由北京赛百盛公司合成。  相似文献   

18.
陈刚  李秉新  吕东  赵明  赵祜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144-147
[目的]研究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的花芽分布与花量。[方法]以张掖市龙渠国家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为试验对象,对15个无性系的花量及球花分布进行调查。[结果]青海云杉89.95%的雄球花主要着生在树冠中下部的内膛枝条上,雌球花着生在树冠中上部的外围枝条上;而80.54%的雌球花主要着生在树冠中上部的外围枝条上;85%的雄球花着生在2年生和3年生的枝条上,1年生、5~6年生枝条上几乎没有,在多年生Ⅰ级侧枝上有雌雄球花发出,但数量极少。80%的雌球花着生在3、4年生的枝条上,1年生枝条上没有,2年生、5~6年生枝条上的雌球花比例小于10%;试验所选取的15个青海云杉无性系雌雄球花以85#最多。[结论]青海云杉不同的无性系之间雌雄球花量显著差异,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存在分层现象,花芽有很长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9.
青海云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适应青海云杉ISSR-PCR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方法]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为材料,对影响其ISSR—PCR扩增结果的各因素(Mg^2+、dNTPs、TaqDNA聚合酶、模板DNA、引物、退火温度)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青海云杉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0山反应体系中包含1μl 10×buffer,1.5mmol/L的Mg^2+ 0.2mmol/L的dNTPs,TaqDNA聚合酶1.0U,模板DNA 40ng,引物0.6μmol/L。对青海云杉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进行梯度试验发现,引物UBC818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4.2℃,且最适退火温度因引物而异。[结论]该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青海云杉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青海云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of Picea crassifolia kom. [Method] Picea crassifolia kom. was used as material to select and optimiz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SSR-PCR such as Mg2+, dNTPs, Taq DNA polymerase, template DNA, primers, annealing temperature. [Result] The optimum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in 20 μl reaction system was consisted of 1 μl 10×buffer, 1.5 mmol/L Mg2+, 0.2 mmol/L dNTPs, 1.0 U Taq DNA polymerase, 40 ng template DNA, 0.6 μmol/L primers. According to gradient tes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in optimum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of Picea crassifolia kom, 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mum annealing temperature of UBC 818 was 54.2 ℃ and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was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primers.[Conclusion]The construc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provided technical basis for classific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genetic map, gene mapping of Picea crassifolia kom. through using ISSR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