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为稀土元素在渔业养殖上的科学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饲料中添加20、42、65 mg/kg的硝酸铈饲喂鲤鱼30 d,利用AB-PAS染色方法研究铈对鲤鱼鳃及消化道各部位黏液细胞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鲤鱼鳃及口腔顶壁、前肠、中肠、后肠黏液细胞的密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鲤鱼鳃及消化道各部位Ⅱ型黏液细胞密度增加,Ⅳ型黏液细胞密度降低.此外,铈也能增加鳃丝、中肠Ⅲ型黏液细胞密度,降低鳃、前肠、中肠I型黏液细胞密度.[结论]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硝酸铈能显著增加鲤鱼鳃及消化道不同部位黏液细胞的密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PCR扩增出鲤鱼CD74同源基因的胞外片段trcIclp1和trcIclp2,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并在大肠杆菌菌株M15中经IPTG诱导表达,经过变性,Ni-NTA柱亲和纯化,透析复性,得到可溶性纯化蛋白。将纯化后的蛋白免疫NIH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鉴定,ELISA法测其效价分别高达1∶51 200和1∶12 800。 相似文献
4.
5.
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在鲤鱼体内的蓄积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鲤鱼饲料中添加硝酸稀土,主要蓄积在心脏和肝胰脏中,蓄积最少的组织器官为脑和肌肉。100,200 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稀土元素在鲤鱼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试验前30 d,心脏和肝胰脏>骨骼>鳞>肌肉>脑;试验后30 d,心脏和肝胰脏>鳞>骨骼>肌肉>脑。而剂量较高的300,400 mg/kg组试验前期稀土元素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规律为心脏、肝胰脏>骨骼>鳞>肌肉>脑;试验后期的分布规律为心脏、肝胰脏>骨骼>鳞>脑>肌肉。 相似文献
6.
草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抗体产生细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草鱼出血病病毒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抗原妆种草鱼,比较了草鱼对两种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情况。结果显示,在接种了BSA的草鱼中,14d后检测至抗体,其效价在28d达到峰值;而接种了出血病病毒的草鱼,在21d后检测到抗体,抗体效价在35d达到峰值。用FTTC-BSA检测免疫BSA草鱼的抗体产生细胞,探讨了抗体产生效价与抗体细胞数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鲤鱼肝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对鲤鱼的肝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析不同培养基、温度、pH、胰蛋白酶浓度、生长时间对鲤鱼肝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测定肝细胞活力。[结果]鲤鱼肝细胞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温度在25℃左右,pH7.4,胰蛋白酶浓度0.250%,消化时间40 min,培养基为M199。分离肝细胞的平均存活率>85%,每克肝平均可获得3.8×106个分离细胞,在细胞活力及数量上达到最佳平衡。[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稳定的毒理学和药理学试验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ORF086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制备抗体为进一步研究ORF086蛋白的免疫保护性提供前提条件。[方法]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后,IPTG诱导表达,Ni-柱纯化,注射新西兰白兔获得抗血清。[结果]扩增出ORF086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ORF086,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显示,获得一条36.0 kD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柱层析纯化蛋白,纯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鲤鱼饲料磷的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50g左右的建鲤,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4重复,每重复放鱼12尾。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65%,1.34%,2.00%,2.65%的Ca(H2PO4)2,其他条件一致,试验期56d,分析饲料中磷添加水平对鲤鱼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Ca(H2PO4)2为磷源的有效磷水平对鲤鱼的增重有显著的影响(P<0.05),同时表明磷作为一种必需的营养物质对提高鲤鱼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起重要的作用。但Ca(H2PO4)2的添加量从2%提高到2.65%时,鲤鱼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的提高,表明0.55%的有效磷含量已经接近达到鲤鱼最佳生长所需要的水平,而0.68%的有效磷含量可能已经超出鲤鱼最佳生长所需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类的慢性疾病与人体内的自由基的多少和平衡有关系,自由基在体内不断的产生,同时也不断的被清除,过量的自由基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对机体产生氧化性损伤,甚至引起许多疾病的出现。外源性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机体抵御疾病,维持体内自由基的平衡。鱼肽国内外研究非常多,具有降血压作用;抗疲劳活性作用;鱼肽的抗衰老及免疫调节功能;鱼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鱼基因在鲤鱼体内整合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直接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全鱼融合基因导徼鲤鱼受精卵的动物极,进行卵化,我们共注射1888粒鲁鱼受精卵,孵出鱼苗(平游期)1110尾,孵化率为58.8%,通过斑点杂交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文检测该基因的整合情况,结果表明,整合率为22.7%(10/14),本文为外漂基因整合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摄食后5小时将试验鲤急性宰杀,分别收集前肠、中肠、后肠内含物,测定鲤消化道不同部位对饲烊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结果表明,鲤对饲料氨基酸的吸收主要在前肠及中肠,后肠对饲烊氨基酸几乎没有吸收。后肠切取法收集粪便测定蛋白质、氨基酸消化率是可行的,后肠切取法收集粪便所测氨基酸真消化率较以吸管从水中中取刚排泄的粪便所测值低5.16%。 相似文献
13.
水牛胃肠胰(GEP)系统中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于水牛胃肠道各段管壁中,但主要分布在胃腺和十二指肠的肠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皮,以及十二指肠腺也有少量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十二指肠以后段肠管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极少,偶而可见位于腺上皮细胞之间。胰中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位于胰岛,极少数分布在主胰管上皮和粘液腺以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根据其形态分为三类:(1)锥形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上皮,其顶端朝向腺腔;(2)长形细胞,存在于粘膜上皮中;(3)不规则形细胞,位于胰岛。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既不被Grimelius方法着色,又不与Masson改良法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14.
鲤鱼白肌中RNA/DNA值与其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鲤鱼白肌中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的比值(RNA/DNA)可作为种群生长的生理指标,并用此指标预测和评价生态环境、饲养条件的优劣对其生长可能产生的影响。鱼体白肌中RNA/DAN值与其生长率呈正相关(r=0.8994);鱼体增重率和RNA/DNA值的季节变动规律基本一致,都是在9-10月最高,4月次之,11-12月最低。鲤鱼生长良好时,RNA/DNA值大于2.0;反之,低于2.0;Hg~(2+)浓度达到0.005mg/l时,才对鲤鱼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并在RNA/DNA值上显示出来。用RNA/DNA值评价鱼的生产快慢、环境优劣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对高关水库96尾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160尾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作常规的生物学测定和统计运算后得出,鲢、鳙鱼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体长与体重星幂函致相关。鲢、鳙鱼的生长规律符合Von.Bertalarffy生长方程。计算得鲢、鳙鱼的生长参数为:L_∞=80.884厘米、107.927厘米,W_∞=7332.75克、16334.598克,K=0.322、0.219,t_0=O.214年、0.308年,生长拐点年龄为3.627年、5.326年,拐点体重为2173.89克、4842.28克。高关水库以鲢鱼的拐点体重(2173.89克)作为捕捞规格、年捕捞强度为0.80、放养鱼种的规格在5寸以上,则鱼产量可望达到3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6.
鲤鱼消化道粘液物质及碱性磷酸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鲤鱼食道、肠粘液物质及碱性磷酸酶进行了研究。食道、肠杯状细胞均含中性粘液和延粘液,肠部分杯状细胞还含有硫酸粘液。含硫酸粘液的杯状细胞随前、中、后肠逐渐增多,其中硫酸粘液的含量在后肠杯状细胞中最高。前、中、后肠吸收细胞核上方胞质和纹状缘含有发达的碱性磷酸酶。肠上皮中有嗜酸性颗粒细胞,其颗粒含有中性粘液和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17.
鲤鱼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烂鳃病的鲤鱼鳃中分离得到烂鳃病病原菌9201,其菌落、菌体及生化等特征与草鱼鱼害粘球菌相似。9201的毒力与水温呈正相关,以18h菌龄毒力最强。在菌种保藏过程中,其毒力衰退较快,复壮后毒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8.
19.
用水牛9头,黄牛、猪、狗各3头,顺序取消化道12个部位,切片观察结果,水牛消化道嗜银性内分泌细胞比其他动物多,草食动物的胃和直肠细胞数比杂食动物和肉食动物都多。草食动物从胃和小肠这两个部位开始,嗜银性内分泌细胞都多,向后逐渐减少。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多为单个,分散的夹杂在腺上皮细胞之间。此项内分泌细胞分布于每个腺管的中部或基部,向腺管顶端渐少,胃的内分泌细胞多为圆形,嗜银颗粒均匀分布于核周围;而肠的内分泌细胞多为锥形,颗粒集中于细胞基部,顶端逐渐稀疏。 相似文献
20.
水牛胃肠胰系统中胃泌素、胃动素、胆囊收缩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和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六头水牛胃胰(GEP)系统中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表明:水牛胃动素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最少,仪存在于十二指肠;胆囊收缩素免疫反应细胞分布于除同肠和盲肠外的其他部位;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贲门和幽门区以及十二指肠。胰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于大肠、小肠和胰脏。胃泌素、胆囊收缩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随所在部位不同而呈锥形、长形或不规则形,并常见基底旁突起。胃动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不清楚,仅见分泌颗粒位于细胞基部和核周围区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