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鸢尾白绢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动态和综合防治进行了初步探索。鸢尾白绢病的病原菌经鉴定为Athelia rolfsii。其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 H为5~6。根据调查,上海地区鸢尾白绢病发病期为6—10月,8月发病率最高。在各类型的鸢尾中以西伯利亚鸢尾发病最重,西伯利亚鸢尾发病高峰期平均发病率为25%。室内药效试验结果显示丙环唑、烯唑醇有较好的控害效果。  相似文献   

2.
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细菌性软腐病病原物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栽培品种软腐病感病植株上分离到2株病原细菌,经回接试验证明为鸢尾软腐病病原细菌;同时还对2株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染色反应、培养性状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等研究,并将该病原细菌初步鉴定为欧文氏菌菊欧软腐致病型(Erwinia chrysanthemi Burkhdder,Mc Fadden&;Di-mock)。  相似文献   

3.
 为病原菌时空流行动态监测及病害预测模型构建提供病原菌快速计数方法,以卵菌中代表——葫芦科霜霉病病原菌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为例,研究了孢子囊悬浮液的荧光染色方法和基于流式细胞术计数方法。研究表明EDTA和SYBR Green Ⅰ 的联合作用能够对孢子囊进行荧光标记。对SYBR Green Ⅰ 染色剂的最佳染色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时间相同时,荧光染色剂浓度越高,染色效果越好;同一浓度荧光染色剂,随着染色时间的增加,孢子囊染色率增加。使用流式细胞术对荧光染色的孢子囊进行计数,并与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流式细胞仪计数结果与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计数结果得到的孢子囊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1),对两种方法获得的孢子囊浓度取对数后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的孢子囊浓度与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计数得到的孢子囊浓度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 0.993 4,表明流式细胞术可以应用于古巴假霜霉菌孢子囊的计数。  相似文献   

4.
红掌青枯病的症状和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海南儋州某红掌栽培基地红掌发生青枯病的症状,根据对该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结果,将病原菌鉴定为茄青枯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 Yabuuchi et al.]。通过对病原菌的寄主范围测定,病原菌属茄青枯拉尔氏菌小种1,根据对6种糖、醇利用的测定结果,病原菌属于生物变种3。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省的感茎基腐病德国鸢尾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TUB2、EF-1α多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室内离体和活体接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25份发病德国鸢尾植株样本中分离得到15株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显微观察,发现其中6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另外9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从中各选1株代表菌株YWMZ1、YWJB3进行接种后出现叶片萎蔫,茎基部腐烂,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多基因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最终将代表菌株YWMZ1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菌株YWJB3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2株菌株菌丝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5℃;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pH分别为5和7;2株菌株在5种碳源和氮源上均可生长,其中菌株YWMZ1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YWJB3最适碳源为蔗糖,2株菌株均以硝酸钾为最适氮源;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光照条件分别为连续光照和12 h明暗交替。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浙江省黄花菜叶斑病病原菌的种类,探究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并建立快捷检测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黄花菜叶斑病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测定其致病力及生物学特性,分析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并以ITS和EF-1α序列为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特征以及ITS与EF-1α序列分析结果确定黄花菜叶斑病菌为杏黄镰孢Fusarium armeniacum。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pH 7时菌丝生长最快,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时利用率最高。96%己唑醇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119 μg/mL。本研究所建立的LAMP体系在60℃条件下反应60 min,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YBR Green I染料染色均可判断检测结果。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出杏黄镰孢,最低检测灵敏度为 100 pg/μL,是常规PCR检测灵敏度的10倍。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可快速检测出人工接种和实际发病黄花菜叶片中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是一种干旱地区野生观赏花卉,种子萌发困难,限制了该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也为育种工作带来难度。从吸水性和萌发性两个方面对喜盐鸢尾种子休眠原因和打破休眠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在25/10 ℃(高温/低温)条件下,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44.33%;胚乳中的萌发抑制物质是限制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皮可限制胚乳萌发抑制物质的释放。砂纸摩擦、切除部分胚乳和赤霉素(GA3)处理都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综合考虑经济费用和可操作性等因素,砂纸摩擦后蒸馏水浸种处理是打破喜盐鸢尾种子萌发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荷兰鸢尾黄化腐败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志新 《植物检疫》1992,6(1):47-48
1974年,日本首次发现由丝囊霉属(?)hanomyces 真菌引起的荷兰鸢尾基腐。亦即本文所称的黄化腐败病。当时7个塑料大棚种的荷兰鸢尾有60%发,约400000株荷兰鸢尾猝倒。对此病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我国尚未见有病发生的报道。特对此病的有关方面作综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氟啶胺为代表的解偶联剂具有低毒、广谱和高效的特点,对病原真菌、卵菌和细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然而随着杀菌剂频繁而大量的使用,有害生物发展出越来越严重的抗药性。开展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机制研究,能够有效预防或治理病原菌抗药性。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机制解析方法通常以杀菌剂的靶标蛋白为线索展开,但由于氟啶胺这类杀菌剂在病原菌体内可能不是通过与靶标蛋白结合而产生的抑菌作用,使得通过寻找抗性突变体中发生变化的氨基酸位点,进而进行抗性机制解析的方法难以奏效。本综述以氟啶胺和我国自主创制的杀菌剂双苯菌胺为研究对象,对其作用机制及病原菌对其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这类杀菌剂的田间科学使用提供参考,同时可为病原菌多药抗性机制的解析提供借鉴,丰富杀菌剂抗性研究体系,并能够在实践中为病原菌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防治糜子细菌性条斑病,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2016年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采集的罹细菌性条斑病的糜子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与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进行测定;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16S 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分析及病原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该病原菌对13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从糜子叶片和叶鞘病斑中共分离纯化获得10株培养性状一致的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均为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经Biolog鉴定,3株代表菌株与标准菌株燕麦噬酸菌Acidovorax avenae的相似值分别为0.716、0.705、0.723,序列分析显示,这3株代表菌株与燕麦噬酸菌燕麦亚种A. avenae subsp. avenae的一致性为99%以上;该病原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及碳源利用等生理生化反应与对照菌株燕麦噬酸菌ICMP3183表现一致。因此,确定糜子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为燕麦噬酸菌。糜子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代表菌株MZ121101对80%乙蒜素乳油、30%乙蒜素乳油及0.3%四霉素水剂的敏感性较高,抑制中浓度EC50介于389.31~939.94μg/mL之间,这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糜子细菌性条斑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我国南方杂交水稻制繁种区稻粒黑粉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情况,于2015年8月从安徽、湖南、江苏、贵州、四川遂宁、四川新津、四川温江7个主要杂交稻制繁种区采集稻粒黑粉病样本,采用冬孢子悬浮液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基于形态学、菌丝细胞核荧光染色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应用柯赫氏法则对不同地区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5株病原菌菌株并无明显形态学差异,冬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次生小孢子单细胞核,呈线状或弯曲状两种类型,与已报道的黑粉菌属Tilletia horrida形态特征相似;r DNA-ITS序列分析表明,选取的7株病原菌菌株与T.horrida DQ827699同源性达100%,说明所分离菌株为稻粒黑粉病菌;致病性试验表明,7株病原菌菌株侵染水稻稻粒均能产生稻粒黑粉病的典型症状,其中分离自江苏的菌株JS造成的单穗病粒数和产量损失最大,致病力较强,且萌芽率最高,分离自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该7株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光照对其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16S rDNA鉴定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甘肃河西、新疆阿勒泰甜瓜上分离获得的2株致病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以及序列同源性比较,结合病原菌落培养性状、菌体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反应等,初步确定当地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et al.]  相似文献   

13.
稻叶黑粉病是由担子菌Entyloma oryzae侵染水稻叶片或叶鞘引起的真菌病害,但对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细胞学机制一直缺少了解。本文对采自田间自然发病叶片上的病斑进行了初步的细胞学分析,结果发现,病原菌侵染后,寄主病斑部位的表皮细胞外部形态基本保持完整;病原菌主要在寄主叶肉细胞部位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并逐渐取代叶肉细胞;病原菌菌丝在寄主胞外扩展,未见其穿透寄主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也没有产生典型的真菌吸器。靠近病原菌菌丝的寄主各种细胞内的细胞器均发生降解,降解产生的脂类物质凝聚成了体积较大的脂质球。寄主维管束组织的细胞壁一直保持完整,未发现病原菌菌丝进入维管束,病原菌菌丝和孢子被限制在寄主相邻两个维管束之间。在发病后期,由于寄主叶片表皮结构整体性破坏导致大量细菌进入,加速了叶片的衰老死亡。本研究结果表明,稻叶黑粉病菌的侵染模式为胞外侵染,类似于活体营养真菌;但病原菌的侵染导致附近寄主细胞降解死亡,类似于腐生营养真菌。  相似文献   

14.
寡聚糖诱导黄瓜对白粉病抗病反应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科6号(2%氨基寡糖素)处理黄瓜植株叶片,5 d后接种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 Poll.,可诱导黄瓜Cucumis sativus产生对白粉病的抗病性,寄主细胞对病原菌的侵入产生了防卫反应结构和物质以及过敏性坏死反应。表现为寄主细胞壁加厚,染色加深,寄主细胞壁下产生多层次结构的乳突,在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有黑色物质沉积;吸器外质膜皱褶,染色加深,吸器外基质中出现染色加深的颗粒状电子沉积物;寄主细胞质紊乱,细胞器解体,整个寄主细胞解体、坏死。  相似文献   

15.
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ChrisBowler等植物与病原菌之间有亲和和不亲和两种类型的关系。不亲和关系(抗病寄主,无毒病原菌)常常表现过敏反应(在病原菌穿透位点局部植物细胞坏死),这种过敏反应可以阻止病原菌进一步扩展到其他细胞。在亲和反应(感病寄主,...  相似文献   

16.
以牡丹皮等16种中草药的丙酮提取物为材料,测定了其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05g/mL时,牡丹皮提取物对所有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除对杨树溃疡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5.3%外,对其他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均为100%。高良姜提取物抑菌活性次之。对4种供试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最低,也达到68%。黄芩提取物对供试的3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超过60%。连翘、知母、蔓荆、乳香和地榆等5种中药提取物分别对供试的5种植物病原菌中的2种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1g/mL时。牡丹皮、高良姜等2种中药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相当明显。抑制率均在80%以上;白花蛇舌草、乳香、川楝等3种中药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次之,抑制率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新疆加工型辣椒一种新的细菌性叶斑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在新疆沙湾县加工型辣椒Capsicum annuumL.上发现一种细菌性叶斑病。为明确其病原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菌株进行16S rDNA和持家基因rpoD及gry B的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8个细菌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致病细菌与已报道的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菌株的16S rDNA、rpoD基因、gry B基因的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9.1%~99.9%、99.4%~99.5%和97.6%~100.0%。结合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寄主范围等特征,将病原菌鉴定为黄褐假单胞菌。该病原菌通过人工接种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黄瓜、西瓜、甜瓜、四季豆、豆角、豇豆、白菜、萝卜、胡萝卜及芹菜等多种植物。  相似文献   

18.
一种改进的根组织中线虫的染色方法根组织中线虫的染色最常用的染色剂为乳酚油品红(或棉蓝)染色液,这种染色方法虽然效果较好,但整个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时间较长,而且操作人员必须长时间与有毒的酚类物质接触。在日常检验中,我们对上述经典的染色方法作了改进尝...  相似文献   

19.
进口小麦粮中的一些真菌种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石明 《植物检疫》1999,13(2):103-108
进口小麦粮食中的真菌种类多且比较复杂,一般为颖穗上的种子病原菌,其中以寄生于小麦子房的黑粉菌类最为重要。由于小麦粮的检疫多采用洗涤的方法,在离心沉淀物中一般只能看到真菌的孢子,可能是小麦的病原菌,也可能是污染菌,除了一些具比较明显特征的孢子的种类外,...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利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和Alexa Flour 488(AF 488)标记的麦胚凝集素(WGA)分别对小麦子房细胞和小麦矮腥黑粉菌进行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系统获取小麦子房的三维立体图像。该技术可获得清晰的小麦子房细胞图像,并观察小麦矮腥黑粉菌在小麦子房中的侵染状况。该方法将为研究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的分布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