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杀虫剂生物测定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用于发现新农药,而新农药存在于农药生测的每个异常现象之中。这在过去农药发现中已得到了证实。许多杀菌剂是通过活体实验法建立之后发现的;寄希望于除草的腐霉利发展成杀菌剂,除虫脲也是做为除草剂开发时偶然发现它抑制昆虫蜕皮,从而发展成杀虫... 相似文献
2.
新型杀虫农药增效剂特效引的应用技术徐秀华(广东茂名永业(集团)科工贸公司525000)特效引系广东省茂名永业(集团)科工贸公司生产的新一代杀虫农药增效剂。具有抑制昆虫对农药的解毒,以及增强农药的渗透力、粘着力等功能作用,能提高杀虫毒力和杀虫效果。各地... 相似文献
3.
4.
杀虫剂混合使用的增效作用评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毒因子重新评价共毒系数大于100的281个混配组合,发现有29.18%的混配组合没有增效作用。根据单剂的LC-P线和共毒因子公式,求出混剂的期望死亡率和相加作用区间(期望死亡率±20%期望死亡率),根据混剂的实测死亡率求出95%置信区间,画出期望LC-P线及相加作用区间和实测LC-P线及95%置信区间,发现当共毒系数大于100、共毒因子小于20时,实测LC-P线和期望LC-P线彼此交缠,期望LC-P线的相加作用区间和实测LC-P线的95%置信区间能高度重叠,表明两条LC-P线之间没有毒力差异;当共毒系数大于100、共毒因子大于20,或者共毒系数小于100、共毒因子小于-20时,实测LC-P线的95%置信区间和期望LC-P线的相加作用区间只有少量重叠或完全不重叠,体现出了实测LC-P线和期望LC-P线对供试害虫的毒力差异。因此,为了获得有稳定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共毒系数须大于100,同时共毒因子也要大于20。 相似文献
5.
苦豆子7种生物碱对不同类型4种杀虫剂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苦豆子7种生物碱单体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为试材,对分属于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和生物源杀虫剂(阿维菌素)的4种杀虫剂进行了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7种生物碱对辛硫磷的增效比值为0.82~1.96倍;对丙溴磷的增效比值为1.10~2.15倍;对灭多威的增效比值为1.23~1.84倍;对阿维菌素的增效比值为1.63~5.42倍(72 h)及0.96~2.96倍(96 h)。对增效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7.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苏云金杆菌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苏云金杆菌 (Bt)和昆虫杆状病毒是两种开发应用较广的高效、无毒的生物杀虫剂。Bt相对杆状病毒 ,具有杀虫广谱、速效 ,但残效期短 ,易产生抗性 ;杆状病毒具有杀虫专一、效果好、有继代传播的后效作用 ,但杀虫速度慢。Bt与昆虫病毒混用可产生增效作用[1] 。本实验室研制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endrolimuspunctatusCPV ,DpCPV)和Bt加上适宜助剂和填充料混配而成的松毛虫微生物杀虫剂。作者通过以松毛虫作供试虫 ,采用孙云沛[2 ] 法 ,对Bt和DpCPV进行了联合毒力测定。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虫…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杆菌可溶性增效物质的增效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浓缩上清液分别与发酵液,菌浆混配可获得毒力为8000IU/μl和1600IU/μl的悬浮剂。增效粉同原粉按不同比例混配,对甜菜夜蛾增效倍数最可达11.14倍。当MP-342原粉和增效粉以质量分数1:2-4的比例混合时,可生产32000IU/mg和64000IU/mg的粉剂产品。增效粉经过54℃处理3d后增效作用维持在初始增效活性的70%左右,不再继续下降。贮存13个月的液剂上清液增效倍数较起始增效倍数下降50%,增效物质粉态的稳定性好于液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工作中,初步发现斑蝥素具有杀虫活性,同时发现其具有增效作用。为进一步探索斑蝥素与杀虫剂的混配增效效果,筛选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1.0%斑蝥素乳油与5种杀虫剂单剂及其混配制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毒力,筛选出了药剂间的较佳配比,评价了各配方的增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斑蝥素与阿维菌素混配,协同毒力指数测定值为-1.75,表现为相加作用;斑蝥素与硫丹、氟啶脲、杀虫双和灭多威等4种杀虫剂分别以LC_(50)剂量比为1:1、2:3、3:7和4:1比例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为408.11、718.97、216.39和414.64,CTC测定值均显著大于100,表明斑蝥素与这4种供试药剂混配均具有不同的增效作用,其中与氟啶脲混配增效比值最大,增效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将氧化锌、氧化铜纳米粉混入杀虫剂氯氰菊酯和辛硫磷中,测定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毒杀增效作用。同时也采用普通粒子氧化锌、氧化铜做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纳米材料与氯氰菊酯杀虫剂混配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而普通粒子氧化锌、氧化铜与其混配并没有增效作用。纳米氧化锌与氯氰菊酯按1∶4混配,其24 h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6;纳米氧化铜与氯氰菊酯按1∶4混配,其24 h的共毒系数为116;纳米氧化锌、氧化铜与辛硫磷按1∶4混配,其24 h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28和116,试验结果表明:氧化锌、氧化铜纳米材料与杀虫剂混配对斜纹夜蛾毒杀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消抗液对农药增效作用的田间试验李树(邕宁县蒲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530200)近几年来,辣椒蚜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许多农药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雷力牌消抗液是广东肇庆鼎湖保定速克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高效除虫助剂,对防治害虫农药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为验证... 相似文献
12.
在杀虫剂中添加增效剂以提高防治效果,已经被广泛应用和认知。但是,增效剂的滥用、误用。不仅会增加成本,还可能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本文拟通过4种常用增效剂对3种杀虫剂的增效效果测定,为增效剂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和实践认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不同地区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检测及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东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泰安、聊城和东营3个田间种群及1个敏感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增效醚(PBO)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泰安棉蚜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为16.95,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69和9.5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噻虫胺、噻虫嗪和噻虫啉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0,仍较敏感;聊城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51、25.88和18.16,属中等抗性水平,对噻虫啉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1和6.3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东营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95、21.52和12.95,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07、6.38和4.75,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对6种供试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明显,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对这6种药剂也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研究表明,山东省泰安等3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可能在棉蚜对该类杀虫剂的抗性中起主要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Xn HB310)与7种常用杀虫剂混配后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杀增效作用,并对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进行了最佳配比的筛选和增效作用的评价。结果显示,Xn HB310仅与氯氰菊酯混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协同毒力指数(cf)为30.9;当Xn HB310与氯氰菊酯质量比在1006.4∶2.6~816∶4之间时,混配药剂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当两种药剂的质量比为952∶3时,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335。Xn HB310与乐斯本、吡虫啉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混配均表现为相加作用,cf值分别为9.6、-6.9和-18.6,Xn HB310与菜喜、灭幼脲或阿维菌素混配则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cf值分别为-48.4、-24.9和-57.1。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农药乳油制剂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药乳油制剂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带来的安全和环保问题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农药乳油制剂面临着生死挑战。发展高质量浓度的乳油产品及开发天然植物源溶剂取代传统芳烃类有机溶剂。是农药乳油制剂的必然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杆菌GC—91发酵上清液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生物测定,SDS-PAGE方法对苏云金杆菌GC-91发酵液的上清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上清液中含有增效物质,离心丢弃上清液是导致毒力收率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上清液对粉剂增效明显,本实验中最高增效倍数为23.5倍,且上清液对不同菌种粉剂增效力不同,对GC-91菌粉增效极为显著,对HD-1菌粉增效较为缓慢。上清液中含有的增效物质是一种热稳定物质,能耐15分钟沸水浴,在pH2~10范围内稳定,证明不是β-毒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助剂和配方的筛选,确定10%甲氰·阿维乳油的溶剂为20∶1(质量比,下同)的二甲苯与乙酸乙酯混合溶液,乳化剂为30∶1的QR-9与QR-11混合物,其添加量为60 mg/g。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9种不同配比复配剂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表明:9种复配剂对朱砂叶螨的共毒系数均在200以上,表明两种单剂复配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以甲氰菊酯与阿维菌素按有效成分97∶3的比例复配,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高达357.7,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8.
浅谈有机杀虫剂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寻找,研究有机杀虫剂及其残留物的降解菌有益于环境保护,综述DDT等9种有机杀虫剂的降解微生物,其微生物降解农药的途径,及其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杀虫单与有机磷杀虫剂混配对粘虫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杀虫单分别与几种有机磷杀虫剂混配对粘虫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杀虫单与敌百虫以1:3比例混配对粘虫表现为显著增效,共毒系数(CTC)为268.11;杀虫单与三唑磷以1:1、4:3和1:2的比例混配对粘虫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32.98、140.21和132.74:杀虫单与毒死蜱以4:1的比例混配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192.91。 相似文献
20.
几种增效剂的增效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敏感和抗性棉铃虫为试虫,比较测定了DEF、PBO、SV1和S2对氰戊菊酯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四种增效剂对抗菊酯类药剂的KQR棉铃虫具有明显或显著的增效作用,而对于相对敏感的HDS棉铃虫,它们的增效作用均比对抗性棉铃虫的弱,甚至没有增效作用。增效作用强度与棉铃虫抗性水平及主导抗性机制有关。生化分析表明,PBO和SV1是通过直接抑制多功能氧化酶系(MFO)的某种单加氧酶(如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