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照喜 《饲料工业》1997,18(4):36-37
玉米秸酒糟发酵饲喂肉牛的试验效果@张照喜¥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局玉米秸酒糟发酵饲喂肉牛的试验效果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局张照喜近年来,笔者通过在养牛生产实践中的反复试验和实践,摸索出一条玉米秸秆酒糟混合发酵科学处理秸秆养牛的新路子,对提高玉米秸秆的适口性、秸秆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牛肉的需求日益增长。四川是一个传统的养牛大省。全省草山草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优质肉牛生产潜力巨大。由于长期以来我省养牛以役用为主,肉用生产性能低,农民养牛效益差,迫切需要改良提高我省黄牛肉用生产性能。为此我省于2001年开始实施以肉牛改良为主的四川省优质肉牛良繁体系建设项目,以提高我省肉牛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自然概况、历史角度、资源状况、发展机遇,科学养牛的园区建设和疫病控制等方面对敦化市秸秆养牛示范县建设的基本做法进行了总结,有四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并谈了作者的体会以期对牛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发酵垫料养牛技术,是指将经过功能性微生物发酵的木糠、木屑、谷壳、粉碎的农作物秸秆和牛粪等原料混合制成的生态发酵垫料,铺在设有生物发酵垫床的现代生态养牛栏舍而进行养牛活动的一种生态养牛技术,是适应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顺应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向,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养殖模式创新。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广“微生物+”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其中生态发酵垫料养牛技术作为肉牛、  相似文献   

5.
我市三区 (港北区、港南区、覃塘管理区 )自1 997年完成了自治区级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 ,紧接着又实施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遇到活牛市场疲软 ,价格不断下跌 ,育肥牛的经济效益不高 ,阻碍了秸秆养牛事业的发展。笔者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 ,秸秆育肥牛能否推广与发展 ,主要决定于经济效益的高低。现就如何提高秸秆育肥牛的经济效益问题 ,提出几点看法。1 切实抓好秸秆育肥牛生产上的几个技术环节1 .1 秸秆氨化处理秸秆氨化的技术比较简单 ,也易成功。主要抓好①秸秆、水与尿素的比例 ,即 1 0 0千克秸秆要 5 0…  相似文献   

6.
牛的秸秆采食量计算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提出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随后,农业部又把秸秆养牛项目作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首选,可以说给秸秆养牛项目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省应抓住机会,继续做好秸秆养牛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扩大秸秆养牛的规模,推进中原肉牛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我省农区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养牛生产的地位、作用以及应采取的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扶贫整村推进养牛示范村的不断落实,农户种草养牛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粮饲兼用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秸秆青贮喂牛技术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推广,但在青贮饲料喂牛的实际应用中,解决其二次发酵是个重要问题。二次发酵可使青贮饲料的糖分损失10%~24%,并且大量的霉菌活动还可产生毒素,  相似文献   

9.
干撒式发酵床养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干撒式发酵床养牛原理发酵床养牛的原理就是利用发酵床专用菌种和粪便秸秆发酵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秸秆、锯末屑、稻壳粉和粪便(或泥土)进行微生物发酵繁殖形成一个微生态发酵床,并以此作为牛圈的垫料。通过发酵床的分解发酵,使牛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  相似文献   

10.
1992年以来,国务院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农区秸秆养牛座谈会.李鹏同志等国家领导就国务委员陈俊生同志《关于河南省及周口地区养牛和秸秆过腹还田情况的调查报告》作了重要批示.批示精辟地阐明了发展秸秆养牛的重大意义.国家共投资7000万元,先后建立了91个发展秸秆养牛示范县,1993年我省新宁县被列为国家第2批示范县之一,今年浏阳市又被列为第3批示范县.今年5月,农业部宣布把秸秆“过腹还田”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四个重点项目之一.以秸秆氨化为中心的农区养牛热潮正在我国全面掀起。长期以来,我国养牛最多的前4名依…  相似文献   

11.
油菜秸秆生物发酵喂猪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畜牧生产的效益.为使我省农作物秸秆得到充分利用,我们于2004年8月用海星秸秆生物发酵活干菌和发酵技术,对油菜秸秆草粉进行发酵处理和喂猪实验,效果良好.秸秆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将对改善我省秸秆粗饲料的品质,扩大饲草饲料资源,推进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秸秆养牛、养羊,过腹还田,可以较大幅度增加草食动物的肉产量,丰富“菜蓝子”市场。国家农业开发办主任李延龄同志,于1995年9月12日在第4次全国农业发展畜牧业座谈会上,发表了《农业综合开发要为秸秆养牛作出新贡献》的讲话,强调指出;“发展秸秆养牛,既能增产和节省粮食,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这两条完全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的宗旨,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大力支持这项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开发办领导讲话精神,本文仅对我区利用秸秆饲料养牛,谈几点见议,供参考。1利用秸秆养牛势在必行1.1从我区现有资源看。据地区农业区划办…  相似文献   

13.
"三统两分"小区养牛模式的创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县是我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又是一个养牛大县。近些年来,盘县从本县草山草坡面积大、秸秆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养牛业。在实施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盘县秸秆养牛丰收计划项目和省财政科技扶贫优质肉牛生产项目工作的过程中,探索创立了一种“三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中的秸秆是重要的资源,通过对秸秆资源加以科学利用,作为生物发酵饲料,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对秸秆青贮生物发酵饲料的应用价值及制作技术进行了介绍,就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养牛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养殖户提升养牛效益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奶牛场粪污产生量大,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难等问题成为制约奶牛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对规模化奶牛场抓点试验,以规模奶牛场圈舍改造和发酵床养牛为核心,其他关键技术集成配套一体化应用,经过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取得显著效果。本文通过对其进行梳理、提炼和归纳总结,概括出了规模奶牛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建兴生态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四化”内涵、发酵床体与种养结合的生产工艺,阐述了圈舍改建、发酵床养牛、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和土地消纳利用等主要措施和在生产效率、环境保护、乳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成效,为规模奶牛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区草地面积少,农作物副产品之一——玉米秸利用率又低,养牛缺乏综合配套技术,一直成为农区养牛业大发展的主要障碍。我省农区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养牛业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全省秸秆年产量约为188亿公斤,其中玉米秸产量约为157.5亿公斤。如果农户用三分之一做烧柴,把其余三分之二进行科学处理作为饲料喂牛,可养牛250万头。但由于过去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秸秆养牛是目前有效利用秸秆的方式之一。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秸秆养牛工作是国家示范项目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时期,如何开展县域秸秆养牛,取得更好的效益,本文拟从秸秆养牛的规划研究、秸秆处理的技术选择、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确定、政府政策支持的切入点和力度等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1992年秸秆养牛羊示范工程正式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目前我国已初步在中原、东北和华南形成了三大肉牛带.我市自1996年参加南方秸秆养牛羊示范工程项目以来,1998年把牛品种改良和肉牛规模化饲养作为工作突破口,并自2001年以后加大了肉牛产业发展力度,不断新建和巩固肉牛养殖基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地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鼓励引导农户自繁自养肉牛.目前,适度规模化的肉牛饲养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农户的经济支柱产业.规模化肉牛饲养管理技术是牛的科学选购、科学饲养管理等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有非常强的技术性.现将其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是90年代我国推广的一项发展畜牧业的战略性项目。该项目经过1992~1995年的实施,对于推动全国养牛、养羊业的迅速发展并节约大量饲料粮,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秸秆养畜事业在发展壮大。养牛示范县已由1992年首批10个发展到1995年27个省(市、自治区)113个县。一些养牛集中连片的地区已发展成为示范区。随着秸秆养牛示范的深入,秸秆养羊示范项目也开  相似文献   

20.
遂昌县秸秆养牛经验总结周英芽(遂昌县农业局)遂昌县地处浙西南部,是一个山区县。农作物秸秆和牧草资源丰富,年产农作物秸秆10万吨,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13万多亩,养牛的自然条件优越。1993年被列为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是全国59个秸秆养牛示范县之一。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