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鸡群体质良好的前提下,鸡群的生产性能与体重均匀度呈高度的正相关。体重均匀度决定了鸡群体成熟和性成熟的一致,决定了鸡群产蛋高峰期的峰值和高峰期延续的时间。所以,提高肉种鸡鸡群的均匀度是肉种鸡场提高种鸡生产性能的关键环节,笔者总结十来年的生产经验,认为抓好以下环节有助于提高鸡群的均匀度。1把握好进雏时的第一关1.1进雏时要保证育雏舍温度均匀,温度不均衡必将影响鸡雏的均匀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蛋鸡的育成阶段为4~18周龄。此阶段的目的是培育出生长发育良好、达到一定体重标准、体质健全、体成熟与性成熟高度一致,均匀度在85%以上的健康鸡群。因此做好这一阶段饲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1做好由育雏期向育成期的过渡1.1调整鸡群,保持鸡群的均匀度淘汰一部分体重小、体格弱、残疾等不符合标准的鸡。  相似文献   

3.
张是  郑永 《江西饲料》2004,(6):40-40
现代的集约化养鸡,人们给予一群鸡划一的条件,越来越忽视鸡群中个体之间的差异。长期以来,人们对肉用种鸡的均匀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却一直未能重视蛋鸡均匀度的管理。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群生产性能的提高依赖于个体生产性能的提高,个体生产性能的提高依赖于均匀度的提高及对个体差异的重视。1育雏期雏鸡自出壳开始就有体重的差异及强弱的差异,而强雏要求较低的温度,弱雏要求较高的温度。一般采用育雏伞在鸡舍内划分温度带来让雏鸡自由选择其所需的温度。对特别弱者还应采取单独用药、补料等方法缩小差异。2分群可以趁逐只防疫或断喙操作时,…  相似文献   

4.
正肉种鸡育成期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出体质健壮,体尺和体重均匀度高,能按时开产的后备鸡群。育成期的均匀度、体尺控制、体重控制、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种鸡生产性能的发挥程度,因此,搞好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是种鸡生产中的关键。1育雏、育成前期(0~10周龄)1.1体重均匀度所谓的均匀度是指达到标准体重的群体占整个鸡群的百分数,它包括体重均匀度和体尺均匀度。体尺和体重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种鸡整个产蛋期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正养殖户要想养殖好弱雏鸡可以采用以下5种饲养方法。1)隔离饲养。由于弱雏的体质差,加之反应迟钝,必须与壮雏隔离开来进行单独饲养。否则,鸡群中就会出现以强欺弱的现象,使弱雏在采食和饮水及活动方面受到限制而引起死亡。2)提高育雏温度。弱雏多为胚胎发育落后,出壳晚和卵黄吸收不良所造成的。所以,育雏时应给予  相似文献   

6.
为夺取种鸡的稳产和高产,应大胆采用新技术,充分发挥AA父母代种鸡的良好遗传潜能。①改进传统育雏,采用"温差育雏法":育雏温度比标准温度降低,育雏空间相应扩大,从热源向外围呈阶梯状,让体质不同的雏鸡有一个自身适宜的温度环境,雏鸡在不同温度区间自由活动,使其对温度变化有一个比较早的适应过程。②控制种鸡早期体重,抓好种鸡均匀度,即体重的均匀度,体型的均匀度,体型的均匀度和性成熟的均匀度。③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逐渐增加喂量;④成功、有效、适时增加光照;⑤准确安排产蛋高峰前的料量,达产蛋高峰后及时减料;⑤…  相似文献   

7.
蛋鸡一般在4~18日龄为蛋鸡的育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培育出生长发育良好、达到一定体重标准、体质健全、体成熟与性成熟高度一致,均匀度在85%以上的健康鸡群。因此做好这一阶段饲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一)做好由育雏期向育成期的过渡1.调整鸡群:保持鸡群的均匀度,淘  相似文献   

8.
育雏过程中管理不当等因素会导致雏鸡出现脱水、发病、糊肛等各种问题,因此育雏环境的优化管理对鸡群产蛋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从饲料、光照、空气、温度、湿度、饮水、生长空间、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如何改善和优化雏鸡的育雏环境,为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重要系统的发育打好基础,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七彩山鸡从出壳到1月龄为育雏期。这个阶段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力弱,体质较差,难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因而比较容易发生死亡,尤其10日龄死亡率更高。因此,在饲养过程中,提高育雏期的成活率是养好七彩山鸡的技术关键。1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育雏方式采用平面育雏,选用一盏红外线保温灯或用60W灯泡二盏保温。刚出壳时雏鸡的温度应保持在35℃左右,1周后30℃左右,2周后27℃左右,3周后逐渐降到常温。饲养者不可片面的只看温度计,应以鸡群分散均匀、休息时安然扑睡为准。若小鸡聚堆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肉种鸡有多种育雏模式,其中温差育雏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它不仅能提高育雏成活率、均匀度,而且为以后的育成和产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际生产中,温差育雏时应重视以下操作要点,以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1鸡群分配1.1温差育雏用暖风机将整栋鸡舍升温至28℃左右,然后通过保温伞将围成小栏的育雏区域升温至32℃~35℃,使雏鸡适应各自不同的区域如图1。  相似文献   

11.
均匀度是反映种鸡饲养管理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着鸡群能否适时开产,高峰期生产性能的发挥以及产蛋高峰的维持时间,是种鸡饲养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拥有一个良好的、控制适当、符合鸡群客观生长规律的均匀度,是鸡群获得最佳生产成绩的基础,根据各阶段的生长特点和规律,它又分为体重均匀度、体况均匀度和性成熟均匀度。1体重均匀度的控制(1~15周龄)主要在15周以前控制该指标,通过对鸡群定期称重、分群并控制料量来达到目的。1.1育雏期均匀度的控制(1~5周龄)均匀度抓得越早越好,从1日龄就开始抓…  相似文献   

12.
肉种鸡饲养管理的基础是育雏,而育雏期管理的关键是温度的控制,适宜的温度不仅能使鸡群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而且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发挥种鸡的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提高鸡只的抵抗力,减少发病率。因此实际生产中通过查看干湿球温度计、使用红外线测温仪、观察鸡群行为和监测鸡群等方法正确评估育雏温度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3.
肉种鸡育成期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出体质健壮、均匀度高、能按时开产的后备鸡群。育成期的均匀度、体重控制、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生产性能的高低,因而,搞好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是种鸡生产的重中之重。1均匀度所谓的均匀度是指达到标准体重范围内的群体占整个鸡群的百分数,它包括体重均匀度和体况均匀度,离开标准谈均匀度毫无意义。均匀度越高则预示鸡群的产蛋性能越高,反之则低。1.1育成15周龄前重点抓好体重均匀度提高鸡群体重均匀度要从早期着手,特别是在15周龄前要认真执行各项限饲制度,并且实行的措施要…  相似文献   

14.
种鸡育雏饲养管理不仅关系到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而且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鸡群后期的生长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育雏的均匀度也将直接关系着鸡群体型和性成熟均匀度,进而影响产  相似文献   

15.
育雏鸡成活率是衡量育雏工作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成功的育雏又成为将来鸡群有健康的体质、标准开产体重,适当开产日龄,出产时能产较大的蛋,为开产后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要想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必须根据幼雏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幼雏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蛋雏鸡育雏期添加金蟾速补钙(畜禽钙锌预混料)进行饲喂,观察育雏期每周鸡群采食量和雏鸡死亡数,并按2%比例抽样称重,计算鸡群均匀度。结果试验组雏鸡质量和鸡群均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采食量和雏鸡总死亡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提示,在蛋鸡育雏期使用金蟾速补钙(畜禽钙锌预混料)可以提高育雏生产性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能表现良好的鸡群应保持育雏育成阶段性能良好,整个育雏育成阶段周增重曲线基本符合该品种的体质量标准;种母鸡20w时应达到标准体质量及与鸡群周龄相对应的丰满度和体况;种公母鸡保持良好的均匀度,育成后期鸡群变异系数低于10%,羽毛覆盖毫无问题;育雏育成阶段为鸡群将来的生产性能奠定了基础,没有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生产性能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正蛋鸡育成期均匀度高低直接影响到产蛋高峰期的长短,均匀度越高,则蛋鸡对光的应激反应更敏感,更容易让产蛋鸡进入高峰期。反之,蛋鸡开产前均匀度越差,产蛋高峰期越短,甚至没有产蛋高峰期,因此提高蛋鸡育成期均匀度非常重要。下面介绍一下蛋鸡均匀度的管理措施。1蛋鸡育雏期的管理措施蛋鸡育雏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从蛋鸡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的发育开始,打好基础非常重要,素有35 d定终身的说法。也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蛋雏鸡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全,自我代谢调节能力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鸡群生长发育不良和弱雏数量增多,疾病感染率增加,所以适宜的育雏舍温度是影响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在以往的育雏过程中,规模化、标准化育雏小区多采用燃煤锅炉供暖方式,满足育雏不同日龄阶段鸡群对适宜温度的需求。但在2014年6月,环保部制定并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4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20.
低温培育幼畜,国外进行了许多试验。认为适当的低温刺激可以锻炼体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生产力。在世界能源危机的今天,适当降低育雏温度,培育雏鸡,可以节约能源。但能否促进生长发育,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也不多见。1985年日本报道,从35、30和25℃温度开始培育雏鸡的资料,说明30℃开始育雏的温度在生长发育和育雏率上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较低温度育雏的可能性,我们从雏鸡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生长发育、育雏率和饲料报酬等方面探讨较低温度育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