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代方银  鲁成 《蚕业科学》2000,26(4):210-213
对保存的地方蚕品种进行性状调查,发现于60年代自我国江苏省泗洪县征集的农家土种泗洪15(简称泗洪)幼虫体为淡黄色,壮蚕异质型不明显。采用体色正常型和已知黄体色标志基因lem(3-0.0)、Sel(24-0.0)和Xan(27-0.0)与之杂交,进行遗传学鉴定,结果:泗洪黄体色对正常型为显性,遗传基因与日本的显性黄体色(Xan)基因座位相同(27-0.0),命名为中国显性黄体色,英文名Chinese xanthous,基因记号Xan^C。以其建立起我国的家蚕显性黄体色标志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2.
通过杂交试验进行遗传分析表明:起源于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地方蚕品种-柘蚕(杭)的低度油蚕为伴性遗传,基因座位与os油相同,即1-0.0。但柘蚕油蚕幼虫皮肤透明度比os油高一些,又称之第二伴性油,基因记号:os^2。  相似文献   

3.
家蚕耐氟显性主效基因的发现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林昌麒  糜懿殿 《蚕业科学》1997,23(4):237-239
  相似文献   

4.
家蚕Jc油蚕基因的发现和连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巧玲  叶夏裕 《蚕业科学》1997,23(4):211-214
在蚕品种东3291选育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中等透明度的油蚕突变,其在第1龄眠中死亡率约为21.16%。经遗传和连锁分析表明:该油蚕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基因位于第5连锁群,且与该连锁群的其它油蚕基因不同,是一个新的油蚕突变,命名为Jc油蚕(JcTranslucent),基因记号:ojc。  相似文献   

5.
家蚕欧系白茧品种黄血抑制基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20个欧洲系统白茧品种中的黄血抑制基因,发现欧17、欧18、欧19、法50B、信浓欧白、苏联一号、百格迭特、AN525、阿萨格等9个品种含有显性黄血抑制基因I,苏联一号和百格达特两品种还同时含有隐性的煤姬黄血抑制基因I~S,I和I~s互为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6.
昆虫体色是自然突变频率较高的性状之一,在昆虫的生存和进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体色突变体的获得有利于研究生物着色和着色改变的分子机制。黑体色突变蚕发现于农户饲养的9.芙×7.湘中,后代经饲养调查显示:突变蚕后代体色分离复杂,出现黑色、灰色等彩色斑纹,其中灰色彩斑蚕个体发育良好,经济性状优良;而黑色彩斑蚕个体发育不齐,有畸变蚕,茧形不一,产卵量少。  相似文献   

7.
家蚕oe油蚕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欧洲品种“410”中发现了一种油蚕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单纯隐性基因控制的.故命名为欧410油蚕(translusent E-410),基因记号oe.连锁分析的结果,oe基因与w-2基因是连锁遗传的,即oe基因位于第10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8.
家蚕突变基因分析和基因资源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秦俭  易文仲 《蚕业科学》1996,22(1):13-19
通过家蚕品种资源的基因调查,对80多个突变基因进行了基因分析;确立了家蚕28个连锁群的标志基因或代表基因;建立了较完整的家蚕基因资源库;修改了家蚕第18连锁群图,并获得国际学术界公认和采纳。利用形态性状标记抗浓核病基因,研究出一种利用形态标记进行抗浓核病品种选育的新方法;利用突变基因,选育出几个有特殊用途的育种素材及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经解剖观察,发现家蚕幼虫生殖芽神经中或赫氏腺内存在一种椭球形或球形多层结构的体壁内陷体(BIT),50%以上BIT有刚毛结构;层次构造有1~5级;分布位置有原种型和杂交种(F2)型之分;中系品种多有发生,日系品种偶见发生,中日杂交一代种不发生;雄蚕发生率极显著高于雌蚕;3~5龄蚕发生率和个体发生量差异不明显;秋蚕潮发生率显著高于春蚕期;高温催青饲育发生率增高;从3~5龄蚕BIT结构持征推断其在胚胎期形成。  相似文献   

10.
11.
家蚕与中国野桑蚕的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家蚕品种C10 8及江苏地区野桑蚕进行了RAPD分析 ,并利用已有的不同家蚕品种及其它地区野桑蚕的RAPD数据 ,比较了家蚕品种内和野桑蚕地理种群内个体间、家蚕品种间和野桑蚕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家蚕品种内的多态位点比率、Shannnon信息指数、Nei基因多样性指数等都远较野桑蚕地理种群内个体间的小 ,2 5个家蚕品种在分组和未分组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仅有一组例外 ,其余均较野桑蚕地理种群间的大。由此说明家蚕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比野桑蚕地理种群内个体间的低 ;而家蚕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却比野桑蚕地理种群间的高。未分组家蚕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略大于分组后的 ,表明分析比较的样本数不同对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蚕品种资源主要经济性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 3 3 4个家蚕品种的 1 6项经济性状进行了变异规律、分布规律和概率分级研究 ,并对不同地理品系的特性进行了评价。 5龄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丝长、解舒丝长、洁净、纤度、一粒茧丝量、出丝率、5龄一日茧丝量等 1 0个性状服从正态分布 ;得出服从正态分布的性状的 5级和 3级分级点 ;其余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 ,统计分析时需进行适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利用SSR标记对家蚕黄血基因的定位及连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位于家蚕第2染色体的黄血基因(yellow blood,Y)控制类胡萝卜素由中肠进入血淋巴,是形成黄色茧系的基础。利用家蚕雌不发生交换的特点,采用黄茧品系KY和白茧品系C108组配正反交BC_1群体(C108×KY)×C108和C108×(C108×KY),分别记作BC_1F和BC_1M,根据已经构建的家蚕SSR分子连锁图谱,对Y基因进行了定位及连锁分析。筛选出6个与Y基因连锁的SSR标记,这些标记在BC_1F群中的所有黄血个体均表现出与(C108×KY)F_1相同的杂合型带型;而所有白血个体带型与亲本C108一致,为纯合型。利用另一个群体BC_1M构建了关于Y基因的遗传连锁图,遗传距离为18.9cM,Y基因位于15.6cM。  相似文献   

14.
家蚕体形突变新缢蚕(co-n)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中发现体形自然突变"新缢蚕"。幼虫表型特征为:环节中央部位呈缢缩状,色素聚集,腹部节间膜呈隆起状,5龄中后期最明显,与缢蚕(constricted,co)相似。至成虫期观察,腹背通常少有鳞毛。经遗传分析,新缢蚕为隐性基因支配,将其命名为new constricted,基因符号:co-n。连锁分析结果表明,co-n与黄血(Y)基因连锁,故判定该基因属于第2连锁群。这是家蚕第2连锁群30多个突变中发现的第一个体形突变。经过新缢蚕(co-n)与灰色卵(Gr)、黄血(Y)基因间的三点测验定位实验,结合伴野丰2005年最新公布的家蚕连锁遗传图的第2连锁群基因座数据,将co-n基因座确定为:2-5.7。  相似文献   

15.
用“氟敏指数”为指标,测定不同浓度“家蚕解氟剂”的解毒效果。其结果为“家蚕解氟剂”有良好的解毒效果。添食解氟剂浓度为20、50、80、110mg/100ml的4种处理的“氟敏指数”依次递减,而从110mg/100ml开始,110、140、170mg/100ml3种处理的“氟敏指数”依次递增,呈“V”字形。由此说明“家蚕解氟剂”的最佳使用浓度为80-140mg/100ml之间。  相似文献   

16.
家蚕脂肪体合成蛋白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应用双向电泳、同位素标记、放射自显影及计算机蛋白质电泳图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家蚕 5龄期和变态期脂肪体合成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 5龄中期脂肪体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分泌蛋白质的量、合成蛋白质的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合成脂肪体组织蛋白质在 5龄中期也快速增加 ,显示在 5龄中期脂肪体的蛋白质合成水平达到最大值 ,而熟蚕期后脂肪体合成蛋白质种类、分泌量及合成速度都下降 ,表明脂肪体蛋白质合成水平下降 ,在蛋白质合成水平上证明了家蚕脂肪体从幼虫期的合成、代谢等主要功能向变态期的贮藏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7.
家蚕中赤蚁(sch)和油蚕(od)基因对数量性状影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家蚕BC1世代数据 ,按标记基因型重新组合成 4种类型 ,以消除标记基因型间的差异。在 4种重新组合类型中就赤蚁 (sch)和油蚕 (od)基因对茧长、全茧量和茧层量等 3种数量性状的作用进行了遗传分析 ,发现这 2种质量性状基因对茧长的影响是由与茧长主基因相连锁的连锁效应引起的 ,而sch对全茧量和茧层量可能产生减效作用。F和t测验表明 ,这 2种数量性状值在 4种基因组合类型间无论是方差比值还是平均数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所以可认为其差异是标记基因型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桑蚕性别控制品种的转育改良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雌雄蚕的性状差异,指出了控制蚕性比的重要意义和专养雄蚕的优越性。通过杂交(回交)和标记性状选择等技术,已把引进种的性别控制基因,包括平衡致互帮限制卵色基因转育到我国的实用蚕品种中,育成了性连锁平衡致死新品种和限性卵色新品种。筛选出地优良的雄蚕杂交组合,在农村专养雄蚕获得了成功:雄蚕率达到99%,鲜茧出丝率显著提高。最后,作者指出了推广雄蚕品种、专养雄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  相似文献   

19.
家蚕裸蛹基因(Nd)的SSR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蚕裸蛹是自然突变产生的,裸蛹基因(Nd)与丝素重链基因(Fib-H)同处于第25染色体上,二者紧密连锁。利用家蚕雌性不交换的特点,以家蚕正常茧品种P50和裸蛹品种Nd为亲本获得P50×(P50×Nd)和(P50×Nd)×P50回交群体(分别记为BC1M和BC1F),再用已经构建的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Nd基因进行定位,共筛选出7个与Nd基因连锁的SSR标记。BC1F群体中的所有裸蛹个体均表现出与(P50×Nd)F1相同的杂合型带型;而所有正常茧个体带型与亲本P50一致,为纯合型。利用另一个群体BC1M构建了Nd基因的遗传连锁图,连锁图的遗传距离为96.8 cM,Nd基因位于60.8 cM。同时得到了2个与Nd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2511及S2513,与Nd基因的距离分别为0.1 cM和1.1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