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集约化畜牧养殖发展现状,测算了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废弃物总量,进而分析其区域分布与污染程度及资源化循环利用潜力。在详细阐述规模化畜禽废弃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中的土壤、水体、空气等造成危害的基础上,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并结合研究实践,提出了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由传统散养模式转向规模化、集约化模式,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畜禽废弃物产生量的快速增加,尤其是畜禽粪便。畜禽废弃物不仅影响了畜禽养殖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而且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概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现状、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建议。有效地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实行种养结合模式、将生态养殖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对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郎溪县畜禽养殖业发展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推进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以期为郎溪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治理集约化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开展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路径.本文以北京顺义区某村为范例,考察了集约化养殖废弃物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了畜禽废弃物处理措施与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及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实施工业园区化的养殖环境管理制度,采用以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为支撑的废弃物处理措施,开展以生产有机肥料和生物燃料为主的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农牧系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及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中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畜禽养殖业趋于集约化,造成了大量畜禽粪便的堆积。畜禽粪便富含营养元素,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以防止其流失而污染环境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农业生产中畜禽废弃物的组分特征,介绍了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液化技术及其产物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促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提升环境保护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而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相对滞后,未经规范处理的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养分资源浪费,亟需对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进行污染防治,其资源化利用是从源头防治污染的有效手段。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有技术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传统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畜禽养殖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转变,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大量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及养殖场的其他废弃物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已逐渐成为制约当前畜禽养殖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就我国畜禽分散养殖场产生的粪污综合处理和畜禽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8.
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循环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郭珺  庞金梅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2):149-151,161
综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模式,本着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遵循"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力求从源头减少污染,最大限度地实现养殖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以循环经济理念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从而推动新型生态养殖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的危害以及广东省省畜禽养殖场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发展概况和污染现状.按照生态学原理、循环经济理论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广东省的实际情况,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入手,探讨了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无污染零排放的资源化(肥料化)循环利用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集约化迅速发展,其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由此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大连市畜禽废弃物中全氮、全磷、铜、锌、COD 等物质含量,基本摸清了畜禽废弃物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潜在危害。政府多部门必须联动治理畜禽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切实加强畜禽业的监管,加大污染治理投入,使畜禽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以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估算了郑州市土壤最大氮承载量和2009年畜禽粪便氮负荷量,同时对其环境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提出了畜禽粪便的利用途径。结果表明:郑州市单位面积土壤最大氮承载量为144.9kg/hm2,2009年郑州市畜禽粪便氮负荷量为88.0kg/hm2。在农作物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对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堆肥等无害化处理之后,将其全部施入郑州市农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从局部来看,郑州市不同区域土地对畜禽粪便的消化能力不同,其中消纳畜禽粪便能力最强的是中牟县,单位面积土壤最大承载量高达200.4kg/hm2。  相似文献   

12.
大连金州新区畜禽粪便污染及产沼气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连金州新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计算了全区养殖畜禽的粪便量、污染物产生量,分析了畜禽粪便的污染风险,并计算了畜禽粪便产沼气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大连金州新区2012年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约为37.25万t/年,可产生污染物COD 62158.9 t/年、氨氮1 477.8 t/年,对河流水质有一定影响。而畜禽粪便的沼气潜力较大,可为当地农户提供7 326.5万m3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土壤中的抗生素残留对农业生产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抗生素的来源之一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畜禽粪便,这些抗生素残留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危害。针对目前状况,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来源;畜禽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对土壤及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14.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我国畜牧业区域结构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对区域调控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测算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区域优势特征,并提出促进生猪生产向北方转移,发挥南方地区牛羊生产潜力,根据区域优势建立不同类型畜牧业发展模武以及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调整与优化畜禽生产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畜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结合现代畜牧业的内涵、特征,从生产集约化、牲畜良种化、畜产品质量和商品化程度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传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河北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现代生态养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信  万丹  印遇龙 《农学学报》2018,8(1):171-174
养殖业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还可提供有机肥原料,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收,因此是一个与人类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的产业,是一个既能影响土壤生态,又能影响种植业和人类食品安全的“承上启下”的产业。合理适度的养殖,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养殖业还存在加工比重小、技术落后、高耗低效等问题;同时,由于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畜禽养殖污染产生量大、处理成本高、综合利用率低,科学合理地处理养殖废弃物已成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的紧迫任务。笔者回顾了养殖业产业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在养殖业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分析了当前国内养殖业面临的养殖废弃物处理问题,凝练出了国内当前养殖业废弃物处理的形势任务,提出发展现代生态养殖是解决中国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必然选择,并对此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信阳市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畜禽养殖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信阳市畜禽养殖业良性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加强对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批和监管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引入专业化环境保护公司,实现社会分工合作;综合治理养殖污染,推广畜禽清洁科学养殖。  相似文献   

18.
养殖环节影响畜产品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合肥市畜产品现状,分析了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影响畜产品优质安全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吉林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对吉林省畜牧养殖大县——农安县20家有代表性的养殖场进行了调查,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分析等方式,考察了农安县畜牧业生产现状,介绍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安全畜禽产品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分析了造成畜禽产品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及不安全畜禽产品的主要危害,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