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及查询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对引进的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 CGRIS)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甘肃省农科院 1984年编著的《甘肃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目录》和中国农科院品资所编著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信息处理规范》标准 ,对甘肃省保存的 5 787份小麦品种种质性状数据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标准化处理 ;并结合我省种质管理的实际情况 ,对CGRIS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扩展和属性改动 ,初步建成了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信息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作物育种、遗传理论研究和生态稳定的基础,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通过对秭归县1956年、1981年和2014年3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统计分析,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作物品种组成和地方特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比较和分析,为秭归县的农业发展和规划提供了参考数据,也为秭归县特色种质资源优势的利用、珍稀种质资源的保存以及山区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年度任务要求,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队对宜城市开展了资源的普查工作。分析了宜城市1956、1981、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栽培面积、种植品种的变化,发现宜城市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具有优势,提出加大对地方资源的抢救性保存和利用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特性评价鉴定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引进的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CGRIS)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编著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信息处理规范》标准,对河北省种质库保存的55种作物20962份种质资源性状数据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标准化处理;并结合河北省种质管理的实际情况,对CGRIS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扩展和属性改动,初步建成了河北省种质资源特性评价鉴定数据信息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 ,南亚热带地域类型的抗病虫、抗逆种质资源极其丰富 ,对农业育种研究极有价值。广东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引进与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但面对国际社会日益激烈的资源竞争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 ,在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 ,提出加强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甘肃种业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目前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万余份,但面临着种质资源种群减少、濒危物种激增、质量下降、保护不彻底等问题。鉴于现有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简陋,鉴定评价缺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及重大品种培育未取得突破等现状,通过分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加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育种创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旭  李立会  黎裕  方沩 《农学学报》2018,8(1):10-15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全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种质资源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包括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全球化、保存保护多元化、鉴定评价精准化、基因发掘规模化、种质创新目标化、共享利用主动化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建国后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查清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的物种多样性,创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科学分类、统一编目、统一描述的技术规范体系,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长期库、复份库、中期库、种质圃、原生境保护点相配套的种质保存和共享利用体系;开展多种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取得显著成效;高效作物种质创新及其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并在作物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颁布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今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五大行动,为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8.
靖远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介绍靖远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主要做法及取得的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针对靖远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体系;发挥特色种质资源的区位优势,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筹建黄河上游蔬菜瓜果种质资源圃;加强合作、强化扶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加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力度,确保普查工作有序开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战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尤以野生近缘种为最.目前拥有可容纳10万份作物品种资源的自然中期保存库一座,现保存有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57种作物近2万份.近年来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还存在许多不利的影响因素,制约着新疆作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发展.本文依据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包括资源收集、建立完整的资源保存体系、深入开展鉴定评价、进行种质创新等.  相似文献   

10.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西藏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目前仍存在资源保存数量不多、鉴定不够深入、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针对资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西藏本地实际,提出了西藏农作物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与评价利用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贵州省拥有较为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有的传统种质属稀有、特有资源,是国家作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整理、保存了以稻、油菜、玉米、小麦等为主的贵州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采用种质资源库(包括国家长期库、中期库和地方中短期库)与异生境繁种相结合、国家和地方两级联动、互为补充保存体系,实施种质更新和资源保护。概述了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和保护途径。并就加强贵州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促进交换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Intercropping involves growing two,or more,annual crop specie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ame field,aiming at better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and greater productiv...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密度的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测算与市场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的数据测算2012年全国各地区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并基于秸秆资源密度,分析各地区之间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市场发展潜力。研究表明,2012年我国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8.486×108 t,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量达6.406×108 t,除用于还田、生活燃料、饲料等传统途径之外,可资源化利用潜力为1.515×108 t。我国各地区作物秸秆可资源化利用潜力差异较大,其中: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北地区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作物秸秆资源量分别为4.451×107、3.626×107和3.511×107 t,具有较大的秸秆可资源化潜力;华南、黄土高原和青藏地区作物秸秆可资源化潜力较低。东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秸秆可资源化潜力的资源密度相对集中,适宜建立较大规模的秸秆直燃发电站、秸秆气化等能源企业,可加强当地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以形成较为成熟的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市场,从而不断提高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物新品种选育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很早便开始了作物育种工作。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逐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育种、推广、经营体系,拥有一支宏大的专业队伍,搜集保存各种作物种质资源30多万份,其中已繁种入国家种质库的有20多万份。共选育40多种作物近5000个新品种、新组合,使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在全国范围内更换3-5次,每次更换一般增产10%-30%,并使品质、抗性得到较大改善。在矮秆育种、辐射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中国作物育种研究与应用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当前,在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继续选育与推广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同时要切实加强作物育种理论方法的研究,不断增强后劲。还要运用专利知识产权和专门法规形式保护作物新品种,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实现从温饱到小康跨越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农业副产品,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素,而某些细菌和真菌生产的酶具有较好的生物化学性质,可用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本研究阐述了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种类和降解机理,综述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降解微生物种类。同时,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单一菌株和复合菌系的在商业化利用上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将为筛选新型优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和开发纤维素降解菌用于农业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物资源是生物资源的行政权发。通过1974~1983年贵州省作物品种资源普查、征集及“八五”期间的考察搜集、补征工作,共搜集40多种作物,共计约2万份;概述了作物资源保存研究现状,针对作物资源保存质量的问题(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可以打破物种间界限,从而实现作物目标性状的定向改造,在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保障食物安全、改进农产品质量、节水增效、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综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及目前的发展规模,介绍了我国农业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现状及安全管理框架,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旨在为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产业化以及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可以打破物种间界限,从而实现作物目标性状的定向改造,在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保障食物安全、改进农产品质量、节水增效、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综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及目前的发展规模,介绍了我国农业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现状及安全管理框架,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旨在为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产业化以及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草害威胁着作物个体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群体的生物产量。近年来研究发现,采用多样化种植方式,由单作转变为不同类作物间作、套作,形成作物群落栽培系统,可改善群体结构、增强抗性水平,提高作物产量。综述了作物群落栽培系统抗病虫草害的六种机制,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作物群落栽培系统抗病虫草害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析和研究作物群体的生产力形成过程及与环境因素问的生态关系既是现代作物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建立科学种植制度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本文根据作者于1984~86年在甘肃省定西县旱作农田所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从作物生产力形成角度,对比分析了旱地春小麦、豌豆、扁豆,莜麦,谷子、胡麻,马铃薯及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等十种作物的第一性生产力及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们在干物质积累动态、净同化率以及叶面积动态等方面的差异性,为研究何以提高旱作农田作物生产力寻求理论依据。研究认为: 1 在黄土半干旱区,多年生豆科牧草初级生产力高于粮食作物,二者平均生物产量之比为1.5∶1,群体生长率之比约为2∶1,叶面积指数之比也为2∶1,故可认为,牧草群体光合面积大,生长速率快是其生产力较高的重要本质原因。而且,牧草具有较为显著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尤其在于它可以保持土地较长时期的覆盖。因此,提倡科学合理地退耕种草,增加草地面积对于增加旱作农田生态系统总生物量,拓宽物质循环规模及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是有其科学根据及积极意义的。当然,牧草初级生产力的更大经济—生态效益必须源于畜牧业的二次转化利用,实现以牧促农的良性循环。所以,当前乃至今后,旱区种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逐步建立粮草轮作,农牧结合式的农田种植布局,这方面的有关基础性研究应予加强。 2 关于提高农田生产力的途径问题。本试验通过不同作物生产力特征的初步分析认为,增加农田群体叶面积,争取较高叶日积应是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方向。从技术角度而言,围绕这一方向必须适当增加作物密度,改善农田水肥条件,实行精耕细作。在有灌溉条件且热量资源相对丰富的川谷地区,也应当因地制宜地推广作物间套种或作物一绿肥轮作,以延长光合时间,获取较高叶日积,从而提高单位土地生产力。 3 关于旱地施肥增产机制问题。近年颇受重视,相继提出了“以肥调水”、“以肥促根”等重要观点,但关于水肥因素与植物地上光合生产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的深入研究尚不多见。据本试验初步研究认为;旱地增施化肥并没有显著改变作物净同化率,而是极大地提高了群体光合面积,增加了叶日积,为作物光合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因此,以肥增产的机制相当复杂,并非一言而定。但以肥促根,以根促苗,以苗增叶、以叶增产的结论更切乎作物产量形成的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