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走合作研究与开发网络课件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课件是开展网络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本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网络课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合作开发网络课件的模式,提出了网络教育发展需要走合作研究和开发网络课件之路。  相似文献   

2.
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目前课件制作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目前课件的制作主要依赖人工制作,对于课件自动生成方法研究甚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课件自动生成的方法,利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领域本体自动把教材转换为课件。详细描述课件自动生成模型和课件自动生成过程并对关键实现技术进行研究。基于领域本体自动生成课件,一方面可实现领域本体的重用,另一方面也可减轻教师制作课件的工作量,并且课件内容可随着领域本体的自动更新而更新,从而实现课件自动更新。  相似文献   

3.
王祥瑞 《农业与技术》2009,29(6):177-179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领域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较低的成本。获得令人满意的课件,成为叫课件开发者所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本文将软件工程的原理应用于课件开发,以提高教学课件开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的开发,大大地促进了化学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适宜于制作化学CAI课件的软件很多,作总结五年从事高职化学教学和课件制作的体会,简单概括了高职化学CAI的特点、选题、课件制作的一般流程,并对适宜化学课件制作的几种软件的特点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洪霞 《农业与技术》2005,25(6):198-199
本文主要从教学设计、脚本设计、素材准备、课件生成四个方面论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6.
烹调工艺学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等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在制作时采取框架制作简洁明了,优化内容重点突出,选用图片清晰直观,选用视频高质量,才能使课件内容丰富多彩、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7.
李湘苏  王力群  朱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50-11351
以教育学、美学和传播学原理为依据设计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实证研究表明,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生成绩;多媒体课件不能替代学生的操作联系,设计课件时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关于多媒体课件的分析及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挥,本文就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好处,如何制作出实用而又美观的课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真菌学CAI课件1.0版约0.4GB。以简缩版为示例报道了该课件的结构与内容.井指明该课件运行的软、硬件环境及适用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MCAI课件4种基本类型(助教型、助学型、综合型以及构件型)的作用和特点,并重点对助教型MCAI课件和助学型MCAI课件在计算机软件技术系列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和《算法与数据结构》中的教学内容和课件表现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探讨在铝胁迫下,不同林分土壤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杉木对铝胁迫的响应机理,以杉木1代林、次生杉木2代林及次生阔叶林土壤为培养基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铝处理对杉木幼苗根标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铝质量分数的增加,蔗糖酶活性呈降低趋势,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具有低促高抑现象;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蔗糖酶活性不断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和真菌数量不断提升,而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在低质量分数铝处理下普遍呈上升趋势,中高质量分数铝处理下普遍呈下降趋势;铝胁迫下的3种林分类型土壤的杉木幼苗根系微环境中,土壤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次生阔叶林中最大、杉木1代林其次、次生杉木2代林最小,真菌数量则与之相反;4类土壤酶活性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基本呈正相关,与真菌数量基本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杉木具有通过调节根系分泌应对铝胁迫逆境的应对机制,并进而影响根系土壤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土壤中铝的质量分数对于杉木幼苗根际微生态环境具有低促进、高抑制的调控作用。次生阔叶林土壤具有较高的耐铝性,杉木1代林其次,次生杉木2代林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以盆栽试验为主,结合大田生产试验来研究稀土微肥对甘蔗增产增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能提高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叶片的超微结构,增加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数,增加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增大叶片光合膜面积,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能提高甘蔗体内K、Ca、Zn、Cu等元素的水平,而相对降低Mn、Na等元素的水平;能提高甘蔗伸长期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降低成熟期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伸长期及成熟期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协调甘蔗的生长和蔗糖分的积累,能调节细胞的渗透压,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增强细胞壁的伸缩性,提高甘蔗的抗旱性;能改善质膜的透性,提高其选择吸收能力,减轻高浓度Na~+的毒害,提高甘蔗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富士×嘎拉’正反交组合F1代杂种苗叶长、叶宽、分枝数等8个表观性状特征测定与评价,为苹果杂种实生苗的早期选择提供依据,加速育种进程。【方法】从每个组合4 000余株杂种苗中随机抽取300株,对8个表观性状特征进行测定,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各性状变异程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结果表明,F1代杂种苗叶片大小分离程度高,变异系数最大,与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叶宽分离程度次之,变异系数与叶长、叶形指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而叶长、叶形指数变异系数较小,分离程度小;苗高、干径、节数及分枝数变异系数大小为:分枝数>苗高>干径>节数,其中分枝数、苗高变异系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与干径、节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分枝数、苗高分离程度好。【结论】叶片大小、叶宽、苗高及分枝数可作为杂种苗早期选择的表观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4.
消渴常伴发不寐,黄保民教授认为情志因素为消渴并不寐之主因,病机以肝心火旺为基础,阴津耗伤作为病理变化贯穿始终,病位在肝心,可损及肺、胃、肾。结合肝心二脏生理病理特点,肝郁化火扰心或血虚心神失养皆可发为此病。故分为两个证型:郁火扰心证和血虚内热证,从肝心论治,治之以清热泻火为主,辨证辅以疏肝解郁或滋阴养血之法,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木材的宏、微观构造和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测定分析,得出其构造特征。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都属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心材为黑白相间条纹;管孔径列,主单复管孔和管孔链,少见管孔团,含树胶,以圆柱形导管为主,导管纹孔为筛状互列纹孔;轴向薄壁组织排列为离管带状,部分含树胶和晶体;木射线为异型单列,多含树胶和晶体。比较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的木材构造:前者结构甚细,后者为细;前者木纤维细胞宽度和壁厚较后者大,且前者形态种类多;轴向薄壁细胞前者较后者短粗,前者形态种类多且细胞壁有更多凸凹;木射线密度前者为密,后者为甚密,木射线的直立细胞后者较前者高窄。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关系到人类福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研究状况,梳理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相关概念内涵,并对实际供给与潜在供给、实际需求与潜在需求的基本内涵和关系进行辨析;其次总结对比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实践情况;最后概述了当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岔口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降低模型模拟计算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在北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适用性,以岔口小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可能对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产生影响的10个参数,采用修正的摩尔斯(Morris)分类筛选法,分析参数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的敏感性程度。在此基础上,尝试综合利用一阶误差分析法(FOEA)和自助法(Bootstrap)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识别重要的不确定性参数,评估参数对模型输出变量的不确定性的贡献。综合两者分析结果表明:对径流模拟计算不确定性影响较大的是径流曲线数、田间持水量;对泥沙、氮磷负荷模拟计算不确定性影响较大的是径流曲线数、地形因子、土壤侵蚀因子、耕作管理因子、水土保持因子、化肥施用量。径流曲线数对模型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影响最为显著,表明径流产生过程是泥沙和各种营养盐等侵蚀、搬运的驱动力。泥沙和氮磷的不确定性参数较为一致地表明泥沙是氮磷输出的载体,即在短时暴雨事件下氮磷输出形态通常以泥沙结合态为主,泥沙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和决定氮磷等营养物输出的准确性。模型输出结果中泥沙不确定性最大,径流不确定性最小。研究表明,流域水文和土壤侵蚀过程的模拟是校准模型、降低不确定性的关键。在控制和治理流域水土流失及非点源污染时应着重考虑径流曲线数、施肥措施、农田管理方式和水土保持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芍药品种群品种的根茎结构发育特点,对芍药根茎进行解剖学研究,初步解析芍药根茎次生结构及生长轮特征,以期为通过根茎结构判断芍药株龄、优化无性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芍药不同品种群的6个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地下根茎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其发育更新特征,应用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技术,对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生长年限的根茎次生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不同芍药品种的地下根茎组织架构基本一致,即由根茎、着生于根茎上的根茎芽和根3部分组成,根茎每年有序更新,年龄分级特征明显;四倍体品种‘Cream Delight’根茎发育特征与其余5个品种差异明显;6个芍药品种根茎次生结构由周皮、皮层、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中央髓组成。二倍体‘种生粉’、二倍体‘粉玉奴’、三倍体‘Coral Sunset’和四倍体‘Cream Delight’4个品种根茎次生木质部大小导管有规律地依次排列,口径较大的导管和周围的小导管聚集形成群团状,导管群分布较稀疏,两导管群之间的间隔明显。与四倍体‘Cream Delight’相比,三倍体‘Coral Sunset’的导管群分布较紧凑。伊藤杂种两个三倍体品种‘Prairie Charm’和‘Going Bananas’根茎的次生木质部大小导管分布较均匀,形成较连续的环带,并不聚集形成团块状。芍药根茎截面在脱水后维管组织呈白色或淡黄色,间断环状分布,中央髓部组织下凹,位于不同环的维管组织从髓部向皮层呈放射状排列。不同生长年限的根茎中次生木质部口径较大的导管及其周围的小导管聚集呈团块状,导管群切向断续有规律地依次排列成与形成层平行的环,形成清晰的生长轮,且生长轮的数目与其实际生长年龄一致。结论芍药不同品种地下根茎组织架构特征基本一致,且存在明显的龄级特征。二倍体及三倍体各品种根茎发育特征相似,而与四倍体不同。中国芍药及杂种芍药品种群品种根茎次生结构相似而与伊藤杂种差异明显,杂种芍药品种群内三倍体及四倍体品种根茎次生结构差异较大,芍药根茎生长轮次生结构特征与品种倍性无关。芍药根茎中的生长轮即为其年轮,且其数目能够反映芍药的实际生长年限。   相似文献   

19.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龙头,由于省属高校的特殊性,在其发展中,应注重加强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这样有利于学术梯队建设和造就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有利于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设,有利于学位点创建,有利于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提高学校社会地位,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在省属高校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甘肃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其学科发展建设中,坚持特色研究、发挥学科优势,为学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利用酶标凝集素和组织化学方法,对鸡的食管腺,腺胃粘膜上皮、腺胃浅层单管状腺、腺胃深层复管状腺、十二指肠与直肠杯状细胞等进行了研究.发现食管腺上皮、腺胃粘膜上皮、十二指肠和直肠杯状细胞均含有较多中性和酸性粘多糖;而腺胃浅层单管状腺、深层复管状腺集合窦的中性和酸性粘多糖含量则较少.食管腺、腺胃粘膜上皮、腺胃深层复管状腺集合窦上皮对PNA和ConA反应均呈阳性;腺胃浅层单管状腺对PNA和ConA反应呈弱阳性;十二指肠、直肠杯状细胞对PNA反应呈强阳性.上述器官的粘液腺、杯状细胞均不对DBA起反应.各种粘液腺和杯状细胞分泌物中粘多糖的糖基不同,可能与它们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