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氮磷钾与锌肥配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Zn含量高于1.20 mg/kg的土壤上施用Zn肥,小麦和玉米增产效果不明显。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植株的Zn含量及Zn吸收量存在明显差异。土施Zn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和玉米籽粒的Zn含量及Zn吸收量。与氮磷钾配施相比,氮磷钾配施锌肥小麦籽粒的Zn含量和Zn吸收量分别提高25.0%和25.7%,玉米籽粒的Zn含量和Zn吸收量分别提高12.0%和13.0%。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运用PB700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研究了氮钾锌肥配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锌配施可以协调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之间的矛盾,研究结果为玉米平衡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对秋玉米农艺性状和植株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南方秋玉米上配施氮磷钾肥,探讨其对秋玉米农艺性状和植株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极显著增加了秋玉米的株高、苞位高、茎粗、全氮量和全磷量,而极显著降低了植株的全钾量;施磷极显著增加秋玉米茎粗、全氮、全磷和全钾量,显著增加株高,而对苞位高无影响;施钾则极显著增加秋玉米植株全磷量,极显著降低株高、苞位高、全氮和全钾量,而对茎粗无影响。施氮和施磷能改善秋玉米的农艺性状,提高植株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选用对玉米产量有重要作用的氮和被称作为品质元素且与氮有明显交互作用的钾, 以及在北方地区植物和人体共同缺乏的锌为肥源因子,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 定量探讨了氮、钾、锌肥配施对玉米地上部分氮、钾、锌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为北方地区玉米高产、优质提供合理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5.
施肥水平对8455小麦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测试和分析,结果得出,两种肥力条件下的小麦植株中的丝氨酸、丙氨酸、全氨、全磷、全钾含量差异极显著,高肥植株的含量明显高于中肥植株;两者的天门冬氨酸、γ-氨基丁酸、水溶性蛋白含量差异显著,苏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脯氨酸、胱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差异基本显著。  相似文献   

6.
大蒜氮磷钾配合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5年连续3年多点研究大蒜高产优质高效的氮磷钾配合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以施用钾肥为中心的平衡施肥可以大幅度提高大蒜的产量,蒜苗、蒜苔和蒜头3年平均产量较不施钾肥的对照分别提高13.9%~39.2%、24.2%~33.2%和17.3%~24.5%,平均增产30.5%、29.4%和21.2%。增施钾肥能有效提高蒜苗和蒜苔中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分含量,改善大蒜的内在品质,提高大蒜的营养价值,经济收益增加5 143~6 609元/hm2,施用钾肥的产投比达5.9~10.9∶1。当前生产水平下,大蒜平衡施肥方案为纯N 300 kg/hm2,P2O590 kg/hm2,K2O 3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秸秆还田与锌肥配施对土壤养分、春玉米产量及子粒锌含量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锌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无秸秆还田时,施用锌肥后比不施锌土壤有效锌含量提高64.00%,全锌含量提高2.51%,在施锌情况下,S1Z4处理比S0Z4土壤有效锌含量增加了0.21 mg/kg;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而单独施锌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影响;无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肥可增加春玉米产量14.06%,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则可增产17.3%;无秸秆还田情况下,施用锌肥使春玉米子粒锌含量提高20.17%,秸秆还田配施锌肥则使子粒锌含量提高32.61%。秸秆还田与锌肥配施是提高土壤供锌能力、增加春玉米产量和子粒锌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干物质量以及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糙米、谷壳和稻草的干物质量以及各器官对N、P、K的吸收累积量,与不施肥(CK)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NPK)糙米、谷壳和稻草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 343、302和2 152kg/hm2,N、P、K总吸收量分别增加51.30、11.59和76.45 kg/hm2。N、P、K含量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也存在差异,N和P含量表现为糙米稻草谷壳,K含量则表现为稻草谷壳糙米。施肥降低了糙米中N、P、K的分配率,而相应提高了稻草中的分配率。除了磷钾配施处理(PK)谷壳中N和P的分配率高于CK处理,其余施肥处理谷壳中N、P、K的分配率均低于CK处理。总体来说,不同肥料配施对水稻不同器官N、P、K吸收分配影响的趋势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通过调整施肥可以改善养分在不同器官的分配,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水稻优质高效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江苏省南京市小麦生产上的锌肥适宜用量,减少缺锌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特开展了不同锌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均随锌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每667 m2纯锌用量分别为0~1、1~2 kg时,小麦籽粒中锌含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给植烟红壤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长期施肥模式下土壤团粒中的养分变化。结果表明:长期配施有机肥处理(CFM)显著增加了土壤中>2mm的团粒,比单施化肥处理(CF)提高了5.6%,但降低了0.25~0.15mm和<0.15mm团粒在土壤中的比例,表明,长期配施有机肥有利于将小团粒聚合为大团粒。各级团粒的C、N、P、K含量各异,在CFM处理的大部分团粒中,这些养分显著高于CF处理,分别提高了19%~48%(有机质)、15%~40%(全氮)、13%~43%(碱解氮)、14%~24%(全磷)、48%~55%(有效磷)、5%~25%(全钾)和22%~39%(有效钾)。结论:在肥力较低的植烟红壤上,长期配施有机肥能提高各级团粒的养分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CFM处理提高了>2mm团粒中养分的分配率,长期配施有机肥增加了大团粒中养分的储量,有益于生产优质烤烟。  相似文献   

11.
周至县冬小麦氮磷钾肥肥效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0个"3414"试验方案研究周至县不同地区(南部塬区、中部灌区和北部下湿地地区)冬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果。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不同区域氮、磷及钾肥对小麦的增产率,N肥显著高于P、K肥,P、K肥的增产率相近。根据肥料效应方程确定的南部塬区氮、磷及钾肥的经济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06 kg/hm2、P2O551 kg/hm2和K2O 95 kg/hm2,中部灌区分别为N 191 kg/hm2、P2O597 kg/hm2和K2O 133 kg/hm2,下湿地地区分别为N 194 kg/hm2、P2O580 kg/hm2和K2O 127 kg/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氮、磷、钾肥交互作用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与离子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磷钾肥配施,土壤含盐量与钾肥的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不显著;②土壤电导率与含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同磷肥和钾肥用量时,设施土壤电导率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呈升高的趋势,而不同磷肥用量对设施和露地土壤的电导率影响不显著;③施用氮肥可增加土壤溶液中K+、Na+、Ca2+、Mg2+、NO3-的含量;施用钾肥可增加土壤溶液中K+、Ca2+、Mg2+含量,磷肥对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浓度对番茄产量及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通过番茄无土栽培试验,研究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对番茄产量及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番茄产量、番茄红素含量与氮磷钾浓度间的数学模型,并对主效应、单因素效应及二因素互作效应和单因素边际效应进行了分析。合理施肥可有效提高番茄产量和番茄红素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在氮浓度9.970~10.860 mmol/L、磷浓度1.364~1.635 mmol/L、钾浓度5.113~5.158 mmol/L时,可以获得高产量和高番茄红素的番茄。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绿豆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氮、磷、钾施用量与绿豆产量关系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以确定绿豆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三因素对绿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且氮磷、磷钾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通过方程模拟寻优得出,绿豆产量大于1 200 kg.hm-2的施肥方案:N施用量91.0~94.4 kg.hm-2,P2O5施用量112.0~133.9 kg.hm-2,K2O施用量54.8~84.9 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0∶1.33∶0.75。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丹阳地区小麦产量(Y)与氮(N)、磷(P)、钾(K)肥用量的肥料效应函数Y=141.84 18.16 N-2.36 N2 8.73 P-1.93P2 9.81K-0.97 K2 0.07NP 0.46NK 1.32PK,获得在丹阳地区粉沙土中等地力水平下小麦的最佳经济产量为5 152.1 kg/hm2,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为N 216.0 kg/hm2、P2O5 77.2 kg/hm2、K2O 122.6 kg/hm2.肥料效应方程表明,氮肥对小麦的增产增效最明显,其次是钾肥.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能促进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在氮肥处理中,N1水平(94.5 kg/hm2)的氮素利用率为34.5%~44.4%,高于N2水平(189.0 kg/hm2),N3水平(283.5 kg/hm2)最低,仅为29.2%;磷、钾肥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氮肥类似.  相似文献   

16.
施磷对苏打盐碱土区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吉林省中西部水稻主产区水稻合理施用磷肥问题,通过连续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P2O5)量(0,40,80,120,160 kg/hm~2)条件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磷量为40~120 kg/hm~2时,水稻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磷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时水稻产量下降。根据水稻产量(y)和施磷量(x)拟合,得出2014年和2015年最佳施磷量分别为111.3 kg/hm~2和102.3 kg/hm~2,施用磷肥可显著增加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提高水稻抽穗期氮、磷、钾养分向子粒的转运,施磷量为40~120 kg/hm~2时抽穗期各养分积累量与子粒转运量呈正相关,当磷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氮、磷、钾养分向子粒转运出现负效应。相关分析表明,除返青期外,水稻其他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并且氮、磷、钾吸收与产量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其中灌浆期氮、磷、钾的吸收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综合考虑施磷水稻的产量、养分吸收及稻株氮、磷、钾吸收与产量关系间的表现,适宜磷肥用量应控制在102.3~111.3 kg/hm~2范围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糜子不同施肥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为糜子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糜子产量与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结果]建立的回归模型N、K、P肥对产量的影响达0.05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为氮肥>磷肥>钾肥。[结论]通过方程模拟寻优得出,糜子产量大于4 986 kg/hm2的栽培方案为:施纯氮量91.41~107.97 kg/hm2、施纯磷量77.11~97.78 kg/hm2、施纯钾量76.09~95.14 kg/hm2。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肥配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吉单27为试材,针对目前农田施肥增产能力降低问题,进行了氮磷钾肥不同用量配比施用试验,旨在探索玉米氮、磷、钾养分施用最佳用量,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不同配比施用对玉米的产量和肥效有明显的影响。最佳施肥量为N 135kg.hm-2、P 75kg.hm-2、K 90kg.hm-2,N∶P2O5∶K2O=1.00∶0.56∶0.67。试验亦得出氮肥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而钾肥、磷肥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科学施肥,合理搭配N、P、K肥不仅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也是玉米增产增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料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不完全试验设计,在温室对花盆种植的苜蓿施用氮、磷、钾肥料,研究其对牧草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种子播种所建植的苜蓿,在播种当年追施氮、磷、钾肥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且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干草产量呈上升趋势;磷、钾、肥以中等施入量(120kg P2O5/hm^2,200kgK2O/hm^2)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