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6年,首次在河蟹种蟹培育过程中发现了侵袭性纤毛虫-拟阿脑虫,本文就河蟹亲蟹培育过程中,侵袭性纤毛虫的发病机制,对亲蟹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河蟹亲蟹培育过程中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金田 《水产养殖》2004,25(4):14-15
河蟹人工工厂化培育已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产业。目前河蟹苗的产销趋于平衡,价格也处在一个较合理的市场化水平。然而暴利遮盖问题的年代已不复存在,某些关节上出现问题,就会使育苗业效益产生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3.
胡庆明  陈远 《水产科学》1990,9(3):12-14
1987年利用10头已产过卵的亲参,经室内越冬后,进行常温促熟培育,于第二年产卵期全部达性成熟,其体重达404.86克/头。产卵时可集中获取大量的卵,孵化出900.5万小耳状幼体,孵化率达90%以上。其孵化幼体量为历年升温促熟培育百余头亲参第一次孵化幼体量的52~81%。  相似文献   

4.
吴颖琼 《河北渔业》2007,(10):38-38,50
春天是梭子蟹成熟产卵的季节,也是人工繁育梭子蟹的旺季.近几年北仑区梭子蟹育苗量逐年递增,2006年苗种产量达160kg.梭子蟹亲蟹主要是从自然海区采捕,少量来自土池人工养成.  相似文献   

5.
崔峰  肖明松 《内陆水产》2000,25(5):37-38
在长期不换水或换水次数很少的池塘中,河蟹易患纤毛虫病。用0.3mg/L的孔雀石绿全塘泼洒或用10mg/L的孔雀石绿浸洗病蟹30min,可杀死纤毛虫。泼洒福尔马林及硫酸锌浸洗不宜作为河蟹纤毛虫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成蟹养殖期,附着于成蟹体表的盖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其分类学鉴定,并做了不同药物的防治实验,其结果表明,7.5mg/LZnSo4、6mg/L-12mg/L蟹安、0.3mg/L孔雀石及30mg/L福尔马林对盖虫有较强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7.
洪湖中华绒螯蟹纤毛虫病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9.
杨凤东 《河北渔业》2001,(2):24-24,37
<正>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河蟹育苗生产中,大多利用亲蟹的多次抱卵习性,进行第二批及第三批的幼体孵化,以提高亲蟹及水体的利用率,达到高产的目的。但有时也会导致二次抱卵率低,抱卵量少,卵的质量差,孵出的Z1个体小,变态困难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1998年春对前一年的越冬抱卵亲蟹通过用低温贮存、控制受精卵发育的方法,将亲蟹贮存到5月初,在第一批蟹苗出池后(5月初),再利用低温控制的亲蟹进行布苗、孵化,取得了成功,从而摆脱了以往的困境。现将这一贮存技术要点及操作规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自1975年我国首次突破人工半咸水孵化河蟹苗至今,已走过了22个年头,在这22年当中,全国有些地方几乎年年都在进行河蟹苗的人工繁殖工作,而这当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不乏就有因为亲蟹质量不高造成的。亲蟹是蟹苗繁殖的根本,是基础。若亲蟹选用不当,处理不好,要想搞好蟹苗繁殖工作便成为一句空话。本人曾在江西九江庐山区站进行过蟹苗繁殖工作,对蟹苗繁殖中亲蟹的重要性有着较深的体会,现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并希望和其它同行作进一步的探讨。1 亲蟹的来源问题人们知道,在…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抖抖病”流行情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河蟹“抖抖病”是对二龄蟹危害极大的常见病。该病正在我国华东地区的主要养蟹地流行并逐步蔓延。据调查,在流行区发病率为30%~80%,死亡率10%~100%;流行季节4~10月,其中8~9月是流行高峰期。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不良,病原体以弧菌为主,不排除病毒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宏  杨万喜 《水产科学》2000,19(4):27-29
综述了近年来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进展,提出该病可能是由多病原引起,并展望了“颤抖病”的研究及防治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河蟹育苗中常见早期溞状幼体(ZⅠ、ZⅡ)被聚缩虫(Zoothamniumsp)寄生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造成突发性死亡。作者用孔雀绿、制霉素、氯霉素、高锰酸钾等药物对聚缩虫进行杀灭试验,结果显示以孔雀绿和制霉素的杀虫效果最好。但从早期 状幼体的病害防治效果来看,由于越冬亲蟹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因此作者强调防治工作必须从亲蟹暂养时做起,立足于早防早治;且以多种药物综合性措施为妥。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中华绒螯蟹MI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10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为研究目标,采用性状-基因型分析方法研究了MIH基因变异与河蟹性早熟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位于MIH基因内含子(Intron2)上一个SNP位点(SNP g.2466 C>T)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之间存在着较具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OR=0.459,95%CI 0.223-0.944,P=0.034)。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药物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产常用清塘剂、杀菌驱虫药、消毒剂、中草药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SI-1)对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螺原体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螺原体对生石灰、茶籽饼、敌杀死、硫酸铜、硫酸锌、次氯酸钙、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高锰酸钾、五倍子、黄连、黄柏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通过最小杀菌浓度(MBC)比较,螺原体对清塘剂茶籽饼、杀菌驱虫药硫酸铜、消毒剂次氯酸钙、中草药黄连、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更为敏感,其中克螺威1号为最敏感药物,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 IC)为0.16 mg/L,MBC为2.5 mg/L。对克螺威1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颤抖病治疗试验表明,克螺威1号的96 h LD50为1106.62 mg/kg,安全使用量为110.66 mg/kg。用其治疗人工诱发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克螺威1号具有显著效果(P<0.05),随后在10个被确诊为螺原体引发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养殖场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在6个养殖场治疗有效,而在其他4个养殖场治疗无效,治疗试验效果不一,用克螺威1号治疗中华绒螯蟹颤抖病具有较好的前景,但仍需进一步做大面积长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养殖性能评价、攻毒实验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方法,比较了2个种群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在成蟹阶段的早期养殖性能[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成活率(SR)和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攻毒后的死亡率和免疫性能.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扣蟹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和SGR显著短于野生扣蟹(P<0.05),而2种来源扣蟹的SR和WG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野生扣蟹攻毒后的累计死亡率一直低于池塘养殖扣蟹,攻毒96h后,野生扣蟹累计死亡率(28.3%)明显低于养殖扣蟹(50.0%);(3)比较肝胰腺组织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无论雌蟹还是雄蟹,野生扣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养殖扣蟹,野生雄蟹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雄蟹,而野生雌蟹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雌蟹;(4)比较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野生扣蟹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扣蟹,而养殖扣蟹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野生扣蟹.此外,野生雌蟹血清中的血蓝蛋白(Hc)含量、T-AOC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活性显著高于养殖雌蟹,而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活性显著低于养殖雌蟹.综上所述,2种来源蟹种各有优势,池塘养殖扣蟹具有较好的早期养殖性能,野生蟹种具有较强的免疫性能,有关其质量差异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利用显微介导远缘杂交技术将河蟹总DNA直接导入镜鲤受精卵内,再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显微介导河蟹基因镜鲤的外源DNA。在30对AFLP引物中,有3对引物扩增出供体基因片段,即在显微介导河蟹基因镜鲤中均有和河蟹基因相同而对照镜鲤没有的条带。对6尾阳性显微介导河蟹基因镜鲤的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阳性显微介导河蟹基因在镜鲤中均含有供体基因目的片段。本研究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验证了河蟹总DNA可通过显微介导方式整合到镜鲤基因组中,为显微介导外源总DNA转化技术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环境条件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蜕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大眼幼体蜕壳数量少、成活率低;光照可刺激并促进大眼幼体的蜕壳与生长,但长时间光照会影响Ⅰ期到Ⅳ期幼蟹的蜕壳生长;泥土和隐蔽物作为栖息环境有利于提高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成活率;苗种质量是提高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到Ⅳ期幼蟹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长江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湖泊放养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在长江下游湖泊生长性能研究的结果:(1)生长速度在3-8月长江蟹稍低于辽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9-10月长江蟹则快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2)青春期蜕壳时间辽河蟹比长江蟹提前30-40d,生殖洄游期也相应提前30-40d。(3)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增重倍数和回捕率,长江蟹优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认为,长江蟹在长江下游湖泊的生长性能指标优于辽河蟹。  相似文献   

20.
2013年至2016年针对辽宁省河蟹主产区中养殖水质、底质及河蟹产品中石油烃含量进行测定,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养殖环境和河蟹中石油烃污染程度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水质中石油烃含量总体平均值为0.056 mg/L,平均污染指数为1.11;底质中石油烃含量较小,平均污染指数为0.039;河蟹中石油烃含量总体均值为7.27 mg/kg,平均污染指数为0.48。河蟹养殖水质已经受到石油烃污染,底质未受到石油烃污染,河蟹产品总体未受到石油烃污染,食用安全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