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探索了池塘培育鳜鱼1龄鱼种过程中鱼池准备、饵料鱼配套、病害防治等一整套养殖技术措施,经过3个月试验,鳜鱼规格从3厘米/尾达到100克/尾,成活率64.4%。  相似文献   

2.
3.
孟祥林 《水利渔业》2001,21(3):32-33
对鳜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等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刚孵化出膜的缓苗身体柔软细嫩。经过50~60小时的培育后,体长达4~5毫米,心动次数平均为3次/秒,此时的鳜苗开始摄食。由此可见届苗开始援食时的全长远比家鱼苗要小。故作为鳜苗的开口饵料,最好选用体长与鳜苗个体差不多或比其更小的鱼苗,如纺苗等。而刚出膜的鲢鳙苗个体较大,鳜苗吞食较为困难,一般不宜选用。刚开食的饭苗食量很小,一般每天吃1~2尾纺鱼就足够了。以后随着鳜苗的长大,援食量逐渐加大,每天可投喂5~6尾纺苗。在缓苗夏花培育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组苗是从尾部开始吞食饵料鱼的。有时还可看到饵料鱼的头挂在缓仔…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探索了地塘培育鱖鱼1龄鱼种过程中鱼池准备、饵料鱼配套、病害防治等一整套养殖技术措施。经过3个月试验,鱖鱼规格从3厘米/尾达到100克/尾,成活率64.4%。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2005年6~7月份进行了池塘设置小体积网箱短期培育大规格鳜鱼鱼种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下面把养殖情况做简要介绍。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清整池塘面积2000米2左右,注排水方便,有增氧设施。在放网箱前1个月,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00千克。过7天后加水至最  相似文献   

7.
8.
1 基本情况和技术措施1.1 塘口条件 试验塘共6口,每口3亩,容水深度1.8米,池塘少淤泥,进排水方便,每口塘配1.5千瓦喷水式增氧机一台。试验塘在4月中旬用生石灰干法清塘备用。1.2 鱼种投放 5月上旬试验塘放养草鱼鱼苗进行夏花培育,6月5日全部起捕销售和转放。各塘口再用100公斤生石灰带水清塘,6月15日鱼种试水后试验塘每亩投放草鱼夏花10 000尾,花、白鲢夏花鱼种3 000尾,一次性放齐。1.3 饲料选择 试验塘饲料选用硬颗粒饲料,其蛋白质含量为28%。开始使用破碎料,饲养一个月后,选用粒径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龄草鱼种的培育成活率普遍较低,一般仅达40%~60%,而且规格也偏小,多数为10~13厘米,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那么,如何培育一龄草鱼种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现将一龄草鱼种培育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简述如下,以供参考。一、鱼池彻底清塘消毒草鱼夏花下塘前25~30天应将池水基本排干,挖去过多的淤泥,清除塘底和四周杂草、异物,平整塘底,整修加固池坝,疏通灌排水道,然后用100~150千克/亩生石灰,或10~15千克/亩漂白粉化水后全池泼洒消毒,以彻底杀灭野生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及其它有害…  相似文献   

10.
11.
邢佐平 《水产科学》2000,19(1):24-26
4口池塘放养湘云鲫夏花鱼苗,经过120 ̄150d的饲养,成鱼池主养平均规格达190g和220g;鱼种池主养平均规格达125g和65g。每667m^2效益达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提高鲈鱼苗池塘培育成活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锡胤  李龙 《齐鲁渔业》1998,15(4):23-25
捕捞天然鲈鱼进入养殖的哲养阶段死亡率较高,如何提高暂养成活率?在5.1亩池塘内进行了试验。主要措施:施鸡粪,磷肥,尿素肥水,调节水质和透明度,选用软质尼龙材料捕苗,装苗,带水妥苗,放养鲈鱼规格整齐,及时调整投饵量,结果:经62天培育,成活率达71.4%,亩纯利33725元,试验认为,放养密度以2万尾/亩为宜。  相似文献   

13.
2004~2005年进行了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夏花与冬片鱼种培育、成鱼池塘与网箱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果。2004年:催产亲鱼25组,出苗340万尾;3口发花池经25天饲养共产夏花鱼种24.91万尾,平均体长3.0~3.3 cm;3口育种池经140天培育共产冬片鱼种6.38万尾,平均体长12.4~14.3 cm,利润2660~2937元/667m~2,投产比1:2.64~2.82。2005年:3口成鱼池共产商品鱼7445 kg,平均单产413.6 kg/667m~2,利润4546~6333元/667m~2,投产比1:2.15~2.53;4口网箱共产商品鱼2558kg,平均单产32.0 kg/m~2,利润352~413元/m~2,投产比1:2.01~1:2.03。  相似文献   

14.
在小长山岛庙底湾海区,浮筏养成魁蚶苗种86.4万粒,其中用于试验测试苗种12650粒,壳长16.9~17.4mm。对魁蚶的不同形式放养密度,生长温度,成活率,放养水层等项进行了试验研究。17个月总成活率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使用颗粒饵料养殖鲈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颗粒饵料养殖鲈鱼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颗粒产与使用鱼浆比较,鲈鱼增重率提高2.70%,饵料系数降低27.6%。  相似文献   

16.
杜涛  罗杰  林向阳 《水产科学》2004,23(7):24-26
为建立一套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技术,分别采用室内水泥池、室外对虾高位池以及室内水泥池与室外对虾高位池相结合的育苗方法进行美国红鱼、花尾胡椒鲷等鱼类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水泥池育苗成活率为11%~98 8%,室外对虾高位池育苗成活率最高为6%,室内外相结合育苗的成活率为37 5%~73%。采用前期室内人工培育,幼苗体长约10mm移到室外对虾高位池培育,既可提高育苗成活率,又可降低育苗成本,是目前值得推广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鱼类增殖放流站亲鱼池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殖放流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减缓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影响的措施之一。亲鱼培育是增殖放流的关键环节,亲鱼培育池是增殖放流站中的关键设施。鱼池不同流速流场区域的形成与亲鱼池的结构型式、工艺尺寸、进出水流量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针对国内山区急流河段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亲鱼池的数值模拟研究还处于空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亲鱼培育池流场进行了模拟,从亲鱼适宜流速区间最大化的角度,通过标准k-ε模型对最常用圆形和矩形两种不同结构型式的鱼池进行三维建模,分析比较了不同结构尺寸圆形池与矩形池的水力学条件,建议优先采用圆形池作为亲鱼培育池的型式,最适宜径深比为6∶1~3∶1;场地紧张而采用矩形池时,适宜长宽比为4∶1~2∶1。除流场外,温度、溶氧、排污分布等其他环境因子对鱼类繁殖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特定鱼类,应该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适时调整鱼池的流速,满足相关需求。研究结果丰富了国内鱼类增殖放流站亲鱼池结构设计内容,推荐的亲鱼池结构型式可为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蛤具有迁移习性,滩涂围栏养殖管理不便。为此,进行了筏式吊养初步试验。5月开始投放壳长2.5—3.0cm文蛤苗种2500kg,至10月10日收获壳长4cm以上文蛤7200kg,平均每笼纯收人17.6元,文蛤长势良好。对影响存活率的因素以及放养密度、苗种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引进的美国杂交条纹鲈的生长发育需求及生理生态要求和食性,应用我国池塘精养技术,肥水培育苗种,进行调控水质,培养天然饵料,精心投喂,科学管理,经1年饲养管理,共出塘鱼种26000余尾,平均全长达14.0cm,平均尾重31.9g,成活率达22.7%。得出初步的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增殖和保护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a)这一塔里木河水系优势土著鱼类,拟采用实验生态法,在水温(20±1)℃条件下,利用人工孵化获得叶尔羌高原鳅初孵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确定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并研究延迟投饵对仔鱼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叶尔羌高原鳅仔鱼3日龄即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仔鱼卵黄囊于6~7日龄消耗完毕,混合营养期维持仅为3~4 d。初次摄食点出现在3日龄时,摄食率仅为16.7%,初次摄食率最高达在7日龄,摄食率可达90%,PNR出现在仔鱼孵出后的8~9日龄。3日龄后饥饿对仔鱼卵黄吸收速度影响显著((P< 0.05);摄食仔鱼生长呈线性增加,饥饿仔鱼生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尔羌高原鳅仔鱼的最佳投喂时间应在仔鱼开口后4d之内。研究表明:叶尔羌高原鳅仔鱼个体较小,对于初次摄食饵料的的选择范围较小,食谱范围窄,初孵仔鱼死亡率高,对于高原鳅属仔鱼开口饵料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