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D奇宝优1号、D奇宝优527和D奇宝优5号等D奇宝优系列组合,系由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及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自选穗大、异交率高、丰产性好新不育系D奇宝A为母本,配制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D奇宝优1号于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D奇宝优527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陈永军  谢崇华 《种子》2007,26(12):109-110
C优527系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自育不育系CA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组合,在生产上表现出丰产、抗病性较强、适应性较好等特点,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金优 527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湖南省常德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金 23A与本所育成的蜀恢 527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于 2002年 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因在米质、产量、抗性和适应性方面表现突出,被列为四川省"十五"重点示范推广组合,由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经营. 2004年 6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Ⅱ优527是成都西部农业工程研究所利用四川省种子站引进的优良不育系Ⅱ-32A,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52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和易繁易制等特点。于2003年先后通过四川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3017,国审稻2003069)。  相似文献   

5.
准两优527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自选不育系准S与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强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003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武陵山区、长江中下游中稻),并被农业部推荐为超级稻推广品种,2006年通过福建省审定及国家审定(华南稻区早稻)。2004年江西引进准两优527参加高中低不同海拨的单季稻区域试验,2005年示范推广1600hm^2,  相似文献   

6.
张荣枝 《种子科技》2006,24(5):60-60
D奇宝优527是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以D奇宝A不育系为母本、蜀恢527为父本配组选育的综合性突出的高产优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20)。中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是:利用旱育秧优势,提早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畦厢式栽培;做好肥料运筹,科学管理,及时烤田;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绵 5优 52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本所自育的优质不育系绵 5A为母本、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配合力优质抗病恢复系蜀恢 527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 2003年 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天协 5号, 2003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绵 5优 527,并推荐为四川省重点推广水稻新品种, 2004年 3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国豪杂优 3号.该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而且适应性广,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对于水稻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3年被纳入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 2004年在全国示范种植 3万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D优527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异交结实率高的不育系D62A与强优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属中籼迟熟组合。1998年贵州省黔东南州种子公司引进开始进行试验示范,2001年11月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1 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9.
绵5优52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用自育优质不育系绵5A和广亲和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优质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在生产中表现出穗大粒多、分蘖力较强、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好等显著特点.2003年通过了安徽、四川省品种审定,并作为四川省重点推广组合.  相似文献   

10.
姜守全 《中国种业》2015,(12):77-78
<正>贺优50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利用自育不育系贺50A(中9B//161-5B/金23B)与自育恢复系R50(蜀恢527//岳恢9113/R644)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籼迟熟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适应性强,食味品质优。2015年6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150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