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弱筋小麦扬麦20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品质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和密度都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穗数和千粒质量是扬麦20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品质性状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主要受播期和施氮量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本试验中扬麦20在播期11月4日,密度每1 hm~22.25×10~6,施氮量180 kg/hm~2处理下,产量和弱筋品质最为协调,氮肥农学利用率可达12.92 kg/kg。  相似文献   

2.
以弱筋小麦扬麦22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品质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11月4日播种和225万苗·hm-2密度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千粒重是扬麦22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受播期和施氮量影响,11月19日播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施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11月4日播种、225万苗·hm-2密度、180kg·hm-2施氮量处理,弱筋小麦扬麦22产量和品质较为协调,产量可达7 343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达12.37%,氮肥农学利用率达12.43kg·kg-1。  相似文献   

3.
强筋小麦扬麦29产量和籽粒品质对栽培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探究扬麦29的最优高产优质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对扬麦29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产量构成要素对播期均有显著响应,对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无显著响应;千粒质量是其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扬...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晚播应对栽培措施,设计裂区试验,研究晚播小麦籽粒产量、硬度和蛋白质含量对品种、氮肥和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3个供试品种中以扬麦16千粒质量最高,产量也最高;施氮量对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穗数从而显著影响产量;密度对产量三要素影响显著,随密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降低,穗数增加,以高密度处理产量最高。品种间籽粒硬度差异显著,施氮量和密度均显著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可见,晚播条件下宜选用千粒质量较高的品种,并控制适宜施氮量,提高播种密度,通过增加穗数,协调产量三要素,降低晚播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硬度主要受品种基因型控制,受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影响较小,可作为小麦品种品质筛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对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是影响中稻生育进程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对中稻生育期影响显著,对产量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是影响中稻生育进程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对中稻生育期影响显著,对产量影响极显著,施氮量对中稻产量影响极显著;中稻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的播期为5月1日、大田栽插秧苗密度为60万苗/hm2、施氮量为121.6kg/hm2、水分为10cm水层。  相似文献   

7.
啤酒大麦产量与籽粒品质的综合栽培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5个栽培技术因素对啤酒大麦产量、粒重和蛋白质含量3个主要生产指标性状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适期早播(10月13日-11月2日)、增加基本苗密度(6-22万/亩)、等量氮肥早施对籽粒产量有正效应,而对粒重和蛋白质含量有负效应;施氮量(20kg/亩以下)增加,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提高,粒重表现二次反应;基追氮肥比例的作用较不明显,仅有微弱的效应。不同条件下,产量与粒重均负相关;产量、粒重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因所考虑的因子而定。各个因子的综合效应大小依次为:施氮量>播期>施氮时期>基本苗密度>基追氮肥比例。  相似文献   

8.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氮量、播期和密度对扬麦16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播期、密度、施氮量与播期互作、密度与播期互作均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11月3日播种、150万/hm2密度、240 kg/hm2施氮量,最有利于实现扬麦16高产.  相似文献   

9.
马威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9):99-10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试验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量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煤生0308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生030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3个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10月16日前播种、密度247.3—285.8万/hm^2、施氮量212.1—222.2kg/hm^2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栽培因子对抗虫杂交棉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探索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途径,采用多因子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研究了播期、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抗虫杂交棉农杂62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棉铃时间分布影响最大.随播期推迟.成铃高峰推迟.秋桃比例增加.而伏桃和伏前桃比例减小;施氮量影响次之,施N量增加,秋桃比例增加;密度影响最小.试验因子对棉铃空间分布均有较大影响,播期推迟,棉株下部内围铃比例增加.上部及叶枝铃比例减小;施N量增加.上部及外围铃比例增加,中下部铃比例减小;密度增加.叶枝铃及外围铃比例显著减小.各试验因子对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业科学》1989,(4):12-20
<正> 小麦由低产变高产的主要矛盾,是群体与个体之间发育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主要是在栽培措施上采用合理密植、运用肥水促控等手段来加以协调。在生产中常可见到由于盲目施肥和播量过大,而造成后期病害加重、倒伏、减产等现象。为了经济合理地用肥、用种,以便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自1984年起在淮北地区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协作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汇总于后。一、试验概况试验分别在淮北地区10个单位进行,按统一方案用裂区设计,以肥料为主处理(简称A因素),设亩施纯氮5、10和15公斤(A_1、A_2、A_3);密度为副处理(简称B因素,设每亩基本苗16、22和28万(B_1、B_2、B_3),个别点稍有差别,详见表1。小区面积0.02—0.03亩,播期要求在当地适播期内,齐苗后定点(每小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杂交稻旱种最佳的栽培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旱育秧覆膜移栽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从3月30日推后到4月20日,杂交稻旱种全生育期逐渐缩短,从155 d缩短到148 d;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为:结实率>实粒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主要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正效应顺序为:穗长>结实率>有效穗数>千粒重>成穗率,直接通径负效应顺序为:株高>穗粒数。杂交稻旱种可通过提高结实率和穗长来增加产量,同时要控制株高。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播期>施氮量>密度,旱育秧覆膜旱移栽杂交稻最优高产栽培组合为:3月30日播种、每公倾90万基本苗和施用纯N 90 kg作分蘖肥。  相似文献   

13.
小麦产量与氮,磷,密度三因素数学模型的优化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测得参数,建立了氮、磷肥、种植密度与产量等指标的数学模型,得出三者对产量的影响为:磷肥〉种植密度〉氮肥;通过模拟筛选出每666.7m^2产量450kg以上时三者的适宜范围。并求出最大解472kg时,每666.7m^2施氮10.32kg,五氮化二磷6.14kg,基本苗8.96万,及其相应的最大群体,叶面积系数,产量构成因素指标,同时还对各因子的独立及交互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省优质高产糯玉米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鲜食糯玉米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糯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行粒数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出籽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鲜食糯玉米育种中,应以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等几个性状为主要目标,提高鲜食糯玉米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夏玉米最佳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试验表明,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的增产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氮肥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单株果穗干物质的提高,与穗粒数、秃尖率等相关性较小;本试验夏玉米最高产量的施纯氮量为137.68kg/hm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31.54kg/hm2。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不同播种期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玉米杂交种桂顶一号,于1988~1989年在广州作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产量、株高和果穗位高受播期的影响较大,变化差异明显,而植株总叶片数和果位高/株高比值的变化较小。全生育期以2~3月和9月播种的较长,4~8月播种的较短。产量以3~4月上旬和7、8、9月播种的较高,5~6月播种最低。影响生育期长短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条件,较低温延长生育,较高温促进生育,从而影响产量。构成产量的主要性状,以千粒重和行粒数变化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  相似文献   

18.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分析,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新冬2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晚播条件下,随播期的推迟,产量降低,成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均呈下降趋势;(2)随着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有提高的趋势;随播种密度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冬小麦叶重和叶面积与产量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叶位叶片面积和叶干重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均较大,在不同播期条件下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叶面积与产量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与穗粒数、穗粒重、每小穗粒数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群体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参照四水平五因素正交L16(45)设计,研究品种、播期与密度对小麦总茎数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密度对小麦基本苗影响最大,播期对分蘖数和总茎数影响最大;春季,品种对单株茎数、总茎数和成穗数影响最大。品种对产量三要素影响显著,播期对穗数和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密度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均不显著。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品种,密度影响最小。适宜的播期在10月4日至10月10日,随着播期后移,小麦产量明显下降,中麦895是本试验中获得高产的最优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为210万~270万/hm2,小麦处于最佳品种、播期、密度组合时,小麦冬前、春季群体总茎数最多,小麦获得最高产,产量达9 00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